摘要:近日,一则“昆虫正因农业等因素而消失”的新闻引发了笔者的注意。由于蚂蚁、蚊子、蝴蝶、蜜蜂等昆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足为奇,而新闻媒体关于濒危物种的播报则多是以麋鹿、亚洲象、东北虎等相对大型的野生动物为主,因此,我们很少思考过昆虫种群数量的下降问题。据上述新闻报道
近日,一则“昆虫正因农业等因素而消失”的新闻引发了笔者的注意。由于蚂蚁、蚊子、蝴蝶、蜜蜂等昆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足为奇,而新闻媒体关于濒危物种的播报则多是以麋鹿、亚洲象、东北虎等相对大型的野生动物为主,因此,我们很少思考过昆虫种群数量的下降问题。据上述新闻报道,昆虫的种群数量在过去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下降了75%。这说明目前全球昆虫正面临生存危机。
(图源:志愿者供图)
#昆虫:狭义的昆虫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总称;而广义的昆虫则是包括其他节肢动物门中的所有六足动物(包含原尾纲、双尾纲、弹尾纲和昆虫纲),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群体。因日常能在各个角落看到昆虫,因此大部分人并不会对昆虫数量的下降存在危机感。并且由于日常生产生活中部分昆虫给人类造成困扰,导致我们对其产生负面印象,例如,蟑螂、苍蝇、蚊子、臭虫等带来疾病传播的风险,而蚜虫、豆虫、菜青虫等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所以,很多人对这类昆虫存在除之而后快的心态。
但昆虫作为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生态系统中,昆虫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其他鸟兽食物的重要来源;而具有捕食性和寄生性的昆虫则能够将许多潜在害虫长期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还有许多昆虫是各类植物繁衍的纽带,如85%显花植物依靠各种昆虫传播花粉;腐食性的昆虫则可以清洁土壤、水等生态环境。不同种类昆虫因食性不同(植食性、肉食性或杂食性),在食物链中的角色不一,用其多功能特性维持着生态平衡,保护着生物多样性。
而除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外,昆虫对人类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如,部分昆虫的分泌物、排泄物(蚕分泌的蚕丝、紫胶虫分泌的紫胶等)可以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原料;有的昆虫则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地鳖虫、僵蚕等);还有的昆虫则成为了人类的美食、家禽的饲料(蜂蛹、柞蚕蛹等);还有些昆虫则被用作实验或者成为观赏的对象。
影响昆虫数量下降的因素很多,并且涉及各类影响因素的叠加。目前,研究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农业集约化(如土地使用变化和杀虫剂使用等)、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以及相关研究资源高度集中,缺少对昆虫的保护策略研究等。
昆虫作为地球上最古老、数量最多且分布最广的生物类群,它们作为传粉者、分解者和食物链基础环节的贡献者,维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一旦种群灭绝,将会造成地球生态危机,直接影响人类生存。因此,人类需要建立地球生命共同体意识,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保护昆虫及其栖息地,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探寻生物防治,因为只有将农业文明、城市文明与生态智慧深度融合,才能守护住这些维系地球生命网络的无名英雄。
文/王敏娜
审/蓝天、Yang
排版/angel
来源:科学圈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