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冯旭,是平滩村的村支书。在村里干了快五年,当村支书是第一年。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干什么呢?”“电商直播呀!”冬意初显,在赤水市白云乡平滩村,一场别开生面的短视频拍摄正在进行。
“我是冯旭,是平滩村的村支书。在村里干了快五年,当村支书是第一年。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干什么呢?”“电商直播呀!”冬意初显,在赤水市白云乡平滩村,一场别开生面的短视频拍摄正在进行。
白云乡平滩村党支部书记冯旭、驻村第一书记陈刚和几名青年党员志愿者,正围着一部手机,热情洋溢地仿拍着网络热门段子。
随后,《不敢带你回贵州》歌声响起,冯旭拿着竹竿自拍杆上阵,歌声、笑声回荡在乡间大道上,连路过的村民也忍不住跟着哼唱。
“我们这也是赶‘村集’,很潮的!”冯旭说。这不是一时热闹,而是白云乡探索“云端”市场的一道日常风景。
“小屏幕”连“大市场” “村集”当然很新潮
这并非偶然的热闹场景。自今年八月以来,像这样的拍摄,在白云乡已成为一种常态。每周三和周日,乡里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退役军人和村民组队赶“村集”,准时更新他们的新媒体作品。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必须认真学习拍摄宣传,群众才愿意跟着干。”44岁的冯旭道出初衷。他经营的个人账号经精心打磨,粉丝量稳步增长,单条最高播放量近5万次。流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在近期一场文明实践活动展销会上,白云乡团队尝试了首场实地直播:三场下来,场均2小时,增粉百余,直接带动销售额突破1.5万元。
线上接单,线下引流。白云乡的文创柚子、带着“小时候味道”的米蕉,慰藉了游子的乡愁,更让深藏绿水青山间的优质“村品”首次顺畅地“飞”出大山。市民刘女士品尝后,主动在朋友圈吆喝:“大家快来!白云乡的柚子,味道正!”
“新力量”融“老把式” 干群同心聚合力
“村集”的活力,源于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白云乡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六带头”,组建起以村干部为核心、青年党员为主力的志愿服务队。他们既是策划者、拍摄者,也是出镜者、推广者。
除了冯旭的账号,记录乡镇日常、充满烟火气的个人IP“驻乡版彩霞妹儿”以及基层民兵志愿服务队打造的“民兵+新媒体+农产品”模式——“基层三皮扣”抖音号也相继涌现。多元力量助力“村集”事业,构成云端推介矩阵,内容从政策宣讲、日常工作到才艺展示、乡村风光,形式活泼,内容走心。
“和冯支书一起拍视频、唱唱歌,记录美好生活,咱们村发展有劲头!”参与拍摄的村民笑容洋溢。镜头前的互动,拉近干部群众的距离,凝聚共同发展的合力。
“流量”变“留量” 愿景成风景
“一拍即合”,是冯旭对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形容。乡里愿意支持,村支书想干实事,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性互动。
“村集”带来的不仅是短期销量。外地老板通过短视频了解到白云乡,养鸡、石斛种植、养牛等产业的考察接踵而至,为招商引资打开了新窗口。冯旭认为,“用好‘流量’和‘留量’,‘村集’是一个很好的宣传途径,大家抱团发展很好,我们拓宽思路,走云端市场。”目前,通过这个新渠道,已让白云乡的柚子、鸽子、鸽子蛋、米蕉等多款农产品,成功“出圈”。
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到如今的渐入佳境,白云乡的“村集”事业正如同田间苗,在干群同心耕耘下拔节生长。小小的手机屏幕,已成为他们拥抱时代、连接广阔天地的窗口。展望前路,冯旭和他的伙伴们信心满怀:他们计划在内容上求精求新,更充分地挖掘乡村原生态场景,让“村集”更接地气、更具活力,也让村民在参与中共享发展红利。
一方屏幕,无限可能。
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白云乡的干部群众用一个个鲜活的镜头、一场场真诚的直播,用不一样的“村集”让深山的“村品”循着网络信号,跨越千山万水,闯出宽广的天地。这“云端”之上的奋斗故事,是新时代中国乡村与时俱进、生机勃发的生动缩影。
通讯员 张浪
编辑 程达
二审 田仁碧
三审 罗梅
来源:天眼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