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末想带爸妈去个不远不近的地方,结果刷到七宝老街晚上十点还亮着灯,我第一反应是:完了,又要排队。
“周末想带爸妈去个不远不近的地方,结果刷到七宝老街晚上十点还亮着灯,我第一反应是:完了,又要排队。
”
5月刚上线的“月光七宝”夜游,把关门时间硬生生拖到22:00,周末人流直接涨四成。
我上周六七点半到,桥头那家卖汤圆的门口已经排拐了弯,老板一边下汤圆一边吼“扫码看AR,宋朝场景马上跳出来”,我手机举半天,画面里出来个挑担货郎,旁边小姑娘激动得差点把奶茶洒我身上。
人太多,灯再亮也照不出古韵,倒是把“夜生活”三个字焊死在头顶。
转头去莘庄,老街被大商场包在中间,像被玻璃盒子罩起来的标本。
茑屋书店门口拍照打卡的人比买书的多,元代水闸遗址被围起来,说明牌写着“2025年见”。
我蹭了会儿施工围栏外的讲解机,才知道脚下这块地曾是古人管水利的C位,现在上面盖了星巴克非遗概念店——进去点杯拿铁,服务员递杯子时特意提醒我“杯套是手工竹编”,我摸了摸,竹篾扎手,价格也跟着非遗涨了三块。
颛桥更离谱。
桶蒸糕工坊里,师傅把糯米粉往木桶里一倒,蒸汽噗地冲上来,旁边小学生齐声“哇”。
我问师傅申遗成功没,他摇头:“还在排队,先让小孩玩,至少把味道记住。
”六磊塘河边新装了沪剧铜人,晚上灯一打,影子拉老长,我拍照发群里,朋友回:这不就是cosplay古人?
想想也是,非遗不cos,年轻人根本记不住。
最冷门是马桥。
遗址公园二期刚动工,门口保安大爷热情指路:“去看青铜器作坊,新挖的,土还湿着。
”我踩着木板进去,坑里全是陶范碎片,讲解员说这里曾是商周包邮区的青铜旗舰店。
出口处豆腐干直播正在进行,主播喊“家人们,国家地理标志”,我下单五包,第二天到货,咬开还是小时候那股烟熏味,只是包装多了个二维码,扫进去是遗址公园VR,一边嚼豆干一边看三千年前炼铜,感觉怪魔幻的。
四个镇跑下来,最大感受:历史被切成一块块盲盒,抽到哪款全凭运气。
七宝把夜生活做成流量,莘庄把遗址做成期货,颛桥把非遗做成亲子手工,马桥把豆腐干做成考古周边。
大家都在拼命让老东西看起来新,可真正老的,是站在桥头吃汤圆时,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也这样牵着我——人潮再吵,那一刻的蒸汽扑到脸上,烫得真实。
古镇会不会变味?
会。
但只要还有人被烫到,就还没死透。
来源:无双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