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了在窗外声嘶力竭地叫,仿佛要把一个夏天积攒的力气,都在高考这两天里喊完。
1985年的夏天,黏糊糊的,像一块化不开的麦芽糖。
知了在窗外声嘶力竭地叫,仿佛要把一个夏天积攒的力气,都在高考这两天里喊完。
我叫李为民。
十八岁,住在城北的老家属院里,人生中第一次觉得,命运这东西,就攥在我自己手里。
那是一张薄薄的硬纸片。
我的高考准考证。
我把它和我爹病退前单位发的英雄牌钢笔放在一起,压在枕头底下,好像这样就能把知识压进脑子里。
考试前一晚,我几乎没睡。
我娘也没睡。
我听见她在外面客厅里,轻轻地走来走去,像一只怕惊扰了我的猫。
凌晨四点,天还是一团化不开的浓墨,她就把我叫醒了。
桌上放着两个白面馒头,还有一碟咸菜,旁边是一个煮鸡蛋。
在那个年代,细粮和鸡蛋,是我们家轻易不敢碰的奢侈品。
“为民,快吃,吃了脑子亮堂。”
我娘的眼睛布满血丝,眼角的皱纹比平时更深了,但她的声音里,有一种孤注一掷的亢奋。
我爹躺在里屋,咳嗽声断断续续地传来,像一台破旧的风箱。
我知道,这张准考证,这两个馒头,这个鸡蛋,承载的是什么。
是我爹的医药费,是我娘的后半生,是我妹未来的嫁妆,是我李为民,走出这片灰扑扑的家属院唯一的船票。
我把馒头掰开,小心翼翼地把咸菜夹进去,一口一口,吃得像是在完成一个神圣的仪式。
吃完,我从枕头下摸出那个装着准考证和复习笔记的牛皮纸袋,郑重地夹在胳膊底下。
“娘,我走了。”
“哎,路上慢点,别慌。”她跟到门口,声音有点抖。
我没敢回头。
我怕看到她的眼神,那里面有太多的期望,沉甸甸的,压得我喘不过气。
清晨的街道空旷,只有清洁工扫地的沙沙声。
我骑着我爹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心里一遍遍默背着政治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自行车链条“咔哒”一声,掉了。
我操。
我心里骂了一句,赶紧跳下车,满手油污地把链条重新挂上。
时间还早,但我的心已经开始不受控制地狂跳。
就在这时,我看见了那个流浪汉。
他就躺在路边的墙根底下,蜷缩成一团,身上那件看不出颜色的衣服又脏又破,头发像一团乱草。
他嘴唇干裂,脸色是一种不正常的潮红。
我本来想绕过去。
高考大过天,谁有闲工夫管一个乞丐的死活。
可我蹬上车,骑出十几米,心里那点仅存的,被我爹妈从小教育的“善良”,像根针一样扎了我一下。
万一他要死了呢?
我鬼使神差地停下车,又推了回去。
我蹲下身,推了推他。
“喂,你没事吧?”
他没反应,只是喉咙里发出一阵含混的呻吟。
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烫得吓人。
我犹豫了。
救护车?我没钱,再说时间也来不及。
我打开牛皮纸袋,拿出我娘给我装在里面的,准备中午吃的另外两个白面馒头。
这是我的午饭。
但我看着他那张毫无血色的脸,还是把馒头递到了他嘴边。
“喂,吃点东西。”
他似乎闻到了食物的香气,眼皮颤动了一下,勉强睁开一条缝。
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
浑浊,黯淡,却又在看到馒头的那一刻,爆发出一种狼一样的绿光。
他一把抢过馒头,甚至顾不上咀嚼,就那么囫囵着往下吞。
噎住了。
他剧烈地咳嗽起来,脸涨成了猪肝色。
我赶紧把我的水壶拧开,递给他。
他抱着水壶,咕咚咕咚喝了大半。
“谢谢……谢谢你……”他声音嘶哑,像砂纸磨过一样。
“没事,你赶紧……找个地方歇着吧。”
我看着手表,心里焦灼得像有把火在烧。
我得走了。
我把装着馒头的牛`皮纸袋随手塞给他,里面还有我垫馒头用的几张旧报纸。
“这个也给你吧。”
我没想太多,真的。
我当时的脑子里,全是化学方程式和历史年份。
我甚至觉得,我做了一件好事,积了德,说不定老天爷会保佑我考个好成绩。
我骑上车,飞快地蹬着,风在耳边呼呼作响。
我提前十五分钟到了考场。
校门口已经站满了考生和家长,那种混合着紧张、期待和焦虑的气氛,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所有人都罩在里面。
我停好车,长舒了一口气。
我整了整衣领,习惯性地拍了拍夹在胳logo下的牛皮纸袋。
空的。
我的手顿住了。
不对。
纸袋是瘪的。
我的心“咯噔”一下,瞬间沉到了谷底。
我疯了一样把纸袋扯出来,翻了个底朝天。
空的。
除了几道油渍,什么都没有。
我的准考證呢?
我的笔记呢?
我的钢笔呢?
我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那个流浪汉。
我把整个纸袋都给他了。
我把我的命,给了那个躺在墙角的流浪汉。
那一瞬间,世界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
我只听见自己血液冲上头顶的轰鸣声。
“我的准考证……我的准考证……”
我喃喃自语,掉头就往回跑。
我从来没有跑得那么快过。
我感觉我的肺要炸了,喉咙里全是血腥味。
那辆破自行车被我扔在原地,我像一头疯牛,在空旷的街道上狂奔。
回去的路,仿佛有几个世纪那么漫长。
等我气喘吁吁地跑到那个墙角。
人已经不见了。
地上,只剩下几块被啃得乱七八糟的馒头渣。
我瘫坐在地上,看着那些馒头渣,突然就笑了。
笑着笑着,眼泪就下来了。
李为民,你是个。
你是个天大的。
监考老师是不会让我进去的。
没有准考证,我连证明“我是我”的资格都没有。
我就在考场外面的树荫下,坐了一上午。
听着里面定时响起的铃声,每一声,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我的心上。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回到家的。
我娘看到我,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完全绽放,就凝固了。
“为民?你……怎么回来了?不是下午还有一门吗?”
我看着她,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爹从里屋走出来,扶着门框,他看我的眼神,让我觉得我是一个罪人。
“准考证……丢了。”
我终于挤出这几个字。
我娘“啊”了一声,身体晃了晃,幸好被我爹扶住了。
那天下午,我们家死一样寂静。
我爹没骂我,我娘没哭。
但那种沉默,比任何打骂都让我难受。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用被子蒙住头。
我恨。
我恨那个流浪汉,我恨我那该死的,不合时宜的善良。
我更恨我自己。
高考结束的那天,院子里的王叔叔家放了一挂鞭炮。
他儿子王强跟我一个班,平时成绩没我好。
我隔着窗户,看着王强被一群人簇拥着,满脸得意。
那一刻,我觉得我和他,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我的世界,在那天早上,就已经塌了。
我没有选择复读。
我们家没有那个条件了。
我爹的病,需要钱。
一个月后,我托邻居介绍,进了纺织厂。
那一年,我十八岁。
我的青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和棉絮的飞扬,被碾碎了。
纺织厂的日子,是单调的,重复的。
每天三班倒,白班,中班,夜班。
机器的噪音震得人耳朵发麻,空气里永远飘着一股机油和棉尘混合的味道。
我的手,原本是握笔的,写得一手好字。
现在,变得粗糙,指甲缝里永远是洗不掉的油污。
工友们大多是些没读过多少书的男人和女人,他们谈论的话题,永远是家长里短,谁家涨了工资,谁家媳妇生了儿子。
我融不进去。
他们觉得我“假清高”,是个“读过书的废物”。
我也不想融入。
我每天最快乐的时光,是下班后,一个人去厂区后面的小书摊。
我用微薄的工资,买那些泛黄的旧书。
《人生》、《平凡的世界》。
我看着书里的高加林,看着孙少平,我觉得我就是他们。
不,我比他们还惨。
他们至少奋斗过,挣扎过。
而我,还没来得gq上战场,就自己把枪给弄丢了。
两年后,我爹还是走了。
临走前,他拉着我的手,浑浊的眼睛看着我,嘴唇嗫嚅着,却没说出话来。
我知道他想说什么。
他对我失望透顶。
我爹的葬礼很简单。
我娘一夜之间白了头。
办完丧事,家里欠了一屁股债。
我把我的书,全都当废品卖了。
五十多斤书,换了三块七毛钱。
我拿着那几张皱巴巴的毛票,在巷子口站了很久。
我觉得,我心里的那点火苗,也跟着一起被卖掉了。
从那天起,我变了。
我不再看书,不再“假清go”。
我学着跟工友们一起喝酒,吹牛,打牌。
我学着说脏话,学着奉承车间主任。
我把那个曾经梦想着去北京,去上海的李为民,埋了起来。
二十五岁那年,我结婚了。
对象是我们车间的女工,叫陈娟。
她长得不漂亮,但人很实在,手脚麻利,会过日子。
介绍人说,我们俩挺配。
一个没考上大学的“文化人”,一个踏实肯干的女工。
婚礼很简单,就在厂里的食堂摆了几桌。
那天我喝了很多酒。
我拉着陈娟的手,一遍一遍地说:“跟着我,委屈你了。”
她只是笑,说:“说什么胡话呢,以后好好过日子就行。”
是啊,好好过日子。
这就是我李为民的命了。
第二年,我儿子出生了,我给他取名叫李晓军。
晓军的出生,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带来了一点生气。
我娘抱着孙子,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我看着儿子那张粉嫩的小脸,心里五味杂陈。
我发誓,我绝不能让他走我的老路。
我要让他上大学,上最好的大学。
这个念头,成了我后半辈子唯一的执念。
九十年代末,国企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
我们那个半死不活的纺织厂,终于撑不住,倒闭了。
我和陈娟,双双下岗。
那一年,我三十五岁。
人到中年,没了工作,上有老下有小。
天,又塌了一次。
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时期。
我们到处找工作,但像我们这样没技术,年纪又大的下岗工人,谁要?
陈娟去给人家当保姆,我蹬着三轮车,去批发市场拉货。
一天下来,累得骨头散架,也挣不了几个钱。
有一天晚上,我蹬着三轮车回家,路上看到一群学生放学。
他们穿着干净的校服, laughing and chasing each other.
我儿子晓军,也该上小学了。
我把三轮车停在路边,蹲在地上,一个四十岁的男人,哭得像个孩子。
我不能就这么算了。
我用我们所有的积蓄,加上跟亲戚借的钱,在家属院的门口,盘下了一个小门脸。
我开了一家小卖部。
名字就叫“为民便利店”。
听起来有点讽刺。
我这个“为民”,连自己都顾不好。
开店的日子,琐碎而辛苦。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去进货,晚上十二点关门。
一块钱一包的方便面,五毛钱一根的冰棍,我一分一毛地赚。
陈娟负责看店,我负责进货。
我们俩就像两只陀螺,从早转到晚,没有停歇的时候。
日子就在这柴米油盐,鸡零狗狗中,一天天过去。
晓军上了小学,中学,高中。
他的成绩,不好不坏,中等偏上。
我对他很严厉。
他稍微考差一点,我就会发火。
“你知不知道我跟你妈多辛苦?你知不知道上大学有多重要?”
我总是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陈娟总劝我:“你别给他那么大压力,孩子已经很努力了。”
我吼她:“你懂什么!他不上大学,以后就跟我一样,守着这个破店,一辈子没出息!”
我知道我这样不对。
但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我把我所有没能实现的梦想,所有不甘和悔恨,都压在了我儿子身上。
那个丢了准考证的夏天,像一个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时不时地在我心里隐隐作痛。
我偶尔也会想起那个流浪汉。
他怎么样了?
死了吗?
还是拿着我的准考证,去冒名顶替了?
我更愿意相信是前者。
我无法想象,有一个人,踩着我的人生,走向了光明。
而我,却在泥潭里挣扎。
这种想法太恶毒了。
但我控制不住。
人就是这样,在自己过得不好的时候,也见不得别人好。
尤其是那个毁了你一生的人。
时间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走着。
我的头发白了,背也驼了。
陈娟的皱纹越来越深。
晓军磕磕绊绊地,总算考上了省城的一所二本大学。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一个人在店里,喝了半瓶二锅头。
我哭了。
我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难过。
我这辈子,好像就是为了这一天活着的。
现在,任务完成了。
我 suddenly felt empty.
店里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
周围开了好几家大型超市,我这个小卖部,只能靠着街坊邻居的帮衬,勉强维持。
日子就像那台老旧的收音机,嘶嘶啦啦地响着, monotonously and without any surprise.
我以为,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守着这个小店,看着儿子毕业,工作,结婚,生子。
然后,像我爹一样,悄无聲息地老去,死去。
直到那天。
2015年,秋天。
距离那个夏天,整整三十年。
那天下午,店里没什么人。
我靠在椅子上打盹,店里的那台14寸小彩电,正放着午间新闻。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锦山先生,今日回到故乡C市,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儒雅而坚毅的脸。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副金丝眼镜。
他正在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我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順。三十年前,我在C市,经历了一次足以改变我一生的转折……”
我的心,猛地一跳。
那张脸。
虽然老了,成熟了。
但那眉眼,那轮廓……
我不会认错。
我像被雷击中一样,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是他。
就是他。
那个三十年前,躺在墙角,从我手里接过馒头的流浪汉。
我的手开始发抖。
我的呼吸变得急促。
电视里,他还在说。
“……我要感谢一位不知名的恩人。当年,如果不是他,我可能已经饿死、病死在街头。更不可能有机会,走进高考的考场……”
我的脑子“嗡”的一下,炸了。
他真的,拿着我的准考č證,去参加了高考。
他考上了。
他成了科学家。
他成了院士。
他成了我梦里,最想成为的那种人。
而我呢?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
一身油腻的旧衣服,满是老茧的手,还有一个被岁月和辛劳压弯了的腰。
我守着这个不到二十平米,飘着一股方便面和劣质香烟味道的小卖部。
三十年。
整整三十年。
我感觉一股血腥气,从喉咙里涌了上来。
我关掉电视,冲进里屋,对着水池,剧烈地咳嗽起来。
我没有哭。
我只是笑。
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太讽刺了。
这他妈的是我这辈子听过最好笑的笑话。
一个英雄,一个。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我,就是那个。
陈娟从外面买菜回来,看到我失魂落魄的样子,吓了一跳。
“为民,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我摆摆手,说不出话。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
三十年来的所有画面,像电影一样,在我脑子里一遍遍地放。
我娘失望的眼神。
我爹临终前的沉默。
纺织厂的噪音。
蹬三轮车的汗水。
还有陈锦山那张春风得意的脸。
仇恨。
像藤蔓一样,在我心里疯狂滋长。
我恨他。
我恨他偷走了我的人生。
第二天,我做了一个决定。
我要去找他。
我不知道找他要干什么。
骂他一顿?打他一架?
还是跪下来求他,把本该属于我的人生还给我?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必须去。
我必须让他知道,他那光鲜亮丽的人生背后,是一个叫李为民的人,在泥潭里挣扎了一辈子。
我从新闻里得知,他下午会在市里最好的酒店,举行一个记者招待会。
我换上我最好的一件衣服。
那是我儿子上大学时,我特意买的一件夹克。
已经有些旧了。
我对着镜子,梳了梳我那花白的头发。
镜子里的人,陌生又熟悉。
一脸的疲惫和沧桑。
我跟我老婆说,我出去有点事。
她没多问,只是嘱咐我早点回来。
我坐着公交车,晃晃悠悠地去了市中心。
那家五星级酒店,金碧辉煌,门口铺着红地毯。
我这辈子,连这种地方的门都没摸过。
我被保安拦在了门外。
“先生,请出示您的请柬。”
保安看我的眼神,充满了鄙夷和不耐烦。
就像在看一个要饭的。
我突然想起了三十年前的那个流agrant。
原来,在他们这种人眼里,我和当年的他,没什么区别。
我被那眼神刺痛了。
我挺直了腰板,大声说:“我找陈锦山!你告诉他,李为민找他!”
保安冷笑一声:“找陈院士的人多了,你算老几?赶紧走,别在这儿捣乱。”
我们俩在门口拉扯起来。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的奥迪停在了门口。
车门打开,陈锦山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走了下来。
他一眼就看到了我。
他的脚步顿住了。
他臉上的笑容,也凝固了。
他穿過人群,一步一步朝我走来。
周围的人都愣住了。
保安也松开了我,一脸错愕。
他走到我面前,站定。
我们俩就这么对视着。
三十年的时光,仿佛在这一刻被压缩了。
他的眼睛,不再是三十年前的浑浊黯淡。
那里面有震惊,有愧疚,有复杂到我看不懂的情绪。
“是你……”他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是我。”我的声音,比我想象的要平静。
我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陈院士,好久不见。你还记得我吗?”
他身边的助理模样的年轻人想上来阻拦。
“陈老,您……”
陈锦山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我的脸。
“我记得。”他点了点头,声音更低了,“我找了你三十年。”
我笑了。
“找我?找我干什么?看看我这个被你踩在脚底下的人,现在过得有多惨?”
我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压抑了三十年的怨毒。
“三十年前,你拿了我的准考证,上了我的大学,成了科学家,成了院士!你风光无限,你功成名就!”
“那你知不知道我呢?我进了工厂,我下了岗,我蹬了三十年的三轮车,我守着一个破店,我他妈的活得像条狗!”
我的情绪彻底失控了。
我指着他,手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
“你偷走了我的人生!你是个小偷!是个骗子!”
周围一片哗然。
记者们的闪光灯像疯了一样对着我们俩。
陈锦山的脸,在闪光灯下忽明忽暗。
他没有辯解,也没有愤怒。
他就那么站着,任由我辱骂。
等我吼累了,喘着粗气,他才缓缓开口。
“李为民同志,你说的对。”
“我是个‘小偷’。”
“我‘偷’了本该属于你的人生。”
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锤子一样,砸在我的心上。
“我们能……找个地方,单独谈谈吗?”他问,语气里带着一丝恳求。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答应他。
也许,我也想知道,这三十年,他到底是怎么过的。
他是不是每天晚上,都会从偷来的人生中惊醒,然后感到一丝丝的愧疚。
我们去了酒店顶楼的一个套房。
房间很大,很豪华。
我局促地站在地毯上,感觉自己跟这里格格不入。
他给我倒了一杯水。
“坐吧。”
我没坐。
“有什么话,你就说吧。”我冷冷地说,“说完,我该回家守我的店了。”
他沉默了很久。
然后,他开始讲他的故事。
他的故事,和我幻想的完全不一样。
他不是流浪汉。
他也是那年的考生。
他来自我们省最贫困的一个山区。
他们全村,凑钱供他一个人读书。
他是他们全村的希望。
来C市参加高考的路上,他被抢了。
钱,粮票,准考證,所有东西,都被抢走了。
他还被打了一顿。
等他醒来,就躺在了那个墙角。
发着高烧,又冷又饿。
他说,他当时觉得,自己就要死了。
“然后,你出现了。”
他看着我,眼睛里有一种复杂的光。
“你给了我两个馒头,一壶水。那是救命的东西。”
“我当时烧得迷迷糊糊,等你走了之后,我才发现,你把整个牛皮纸袋都给了我。”
“我看到了里面的准考證,李为民。”
“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嘶哑。
“我不能回去。我如果就这么回去,我们村里人的希望就全没了。我爹娘会活不下去的。”
“所以,我做了一个让我愧疚了一辈子的决定。”
“我拿着你的准考證,去了考场。”
“考场门口查得很严,我心里怕得要死。但监考老师看我脸色惨白,以为我是病了,又看了看准考證上的照片,跟当时的我有点像,就让我进去了。”
“那两天的考试,我几乎是凭着本能在答题。考完最后一门,我走出考场,整个人都虚脱了。”
我静静地听着。
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后来,录取通知书寄到了你们家。我不敢去拿。我偷偷在你家附近等了好几天。”
“我看到你娘每天都在巷子口张望,我看到你每天骑着自行车去纺织厂上班。”
“我知道,我毁了你。”
“我最后还是去邮局,冒充你,拿走了录取通知书。”
“走的那天,我在火车站,看到了来送同学的你。你站在人群里,看着远去的火车,眼神里……是你那个年纪不该有的沧桑。”
“那一刻,我对自己说,陈锦山,你这辈子,欠李为민的。你必须做出点名堂来,否则,你都对不起你偷来的这段人生。”
他说,他上了大学之后,就像疯了一样学习。
他不敢交朋友,不敢參加任何娱乐活动。
他怕别人发现他的秘密。
他每年都拿最高的奖学金,一部分寄回家里,一部分存起来。
他想找到我,把钱給我,补偿我。
但他毕业后,被公派留学。
等他回国,已经是十几年后。
C市变化很大,他回来找过几次,但都找不到我。
“李为民”这个名字,太普通了。
他只知道我原来住在城北的家属院,但那里早就拆迁了。
“这次回来开会,我特意跟媒体提起了当年的事。”
“我就是想,万一……万一你能看到呢?”
“我没想到,真的让我等到了。”
他说完,房间里一片死寂。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准备了三十年的仇恨,准备了满肚子的辱骂。
在听完他的故事后,突然变得有些可笑。
他不是一个卑鄙的小偷。
他只是一个跟我一样,被命运逼到绝境的可怜人。
我们俩,都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只不过,他赌赢了。
而我,输得一败涂地。
“所以呢?”我终于开口,声音干涩,“你现在跟我说这些,是想让我原谅你吗?”
“不。”他摇了摇头,“我没资格请求你的原諒。”
“我只是想告诉你事实。”
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推到我面前。
“这里面,是一张银行卡,还有一套房子的钥匙。”
“卡里是我这些年所有的积蓄,五百万。房子在市中心最好的小区,写的是你的名字。”
“我知道,这些都弥补不了你失去的三十年。但这是我唯一能做的。”
我看着桌上的信封。
五百万。
一套房子。
这是我守着那个小卖部,一辈子都挣不来的财富。
有了这些钱,我后半辈子都可以衣食无忧。
我儿子结婚,买房,都不用愁了。
我应该高兴的。
我应该拿着钱,感激涕零地谢谢他。
但我没有。
我只是觉得,心里堵得更厉害了。
我拿起那个信封,掂了掂。
然后,我把它扔回到了他面前。
“我不要。”
他愣住了。
“为什么?”
“为什么?”我自嘲地笑了笑,“陈院士,你是不是觉得,有钱就可以买到一切?”
“你可以买到房子,买到车子,但你买不回我爹的命,买不回我娘那三十年操碎了的心,买不回我这三十年 lost youth!”
“我李为民是穷,是没出息!但我 còn有骨气!”
“我不要你的施舍!”
我转身就走。
“李为民!”他在我身后喊道。
我没有回头。
我怕我一回头,就忍不住会去拿那笔钱。
我几乎是逃一样地离开了那家酒店。
外面的阳光很刺眼。
我站在车水马řenong的街头,突然感到一阵茫然。
我来这里,是为了什么?
为了声讨他?为了要一个公道?
现在,他把一切都摊开了。
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回到家。
陈娟看我脸色不对,关心地问我怎么了。
我说没事。
我把自己关进里屋,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
第二天,关于我和陈锦山的新闻,铺天盖地。
《院士与下岗工人的三十年恩怨》
《一段被偷走的人生,该如何补偿?》
各种 sensational 的标题,充斥着报纸和网络。
我的小店门口,围满了记者。
他们长枪短炮地对着我,问我各种问题。
“李师傅,您会接受陈院士的道歉和补偿吗?”
“您对他现在的成就,是嫉妒还是祝福?”
“您觉得您的人生,是不是一场悲剧?”
我被这些问题问得烦不胜烦。
我把店门一关,谁也不见。
那几天,我家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有同情我的,有骂我不知好歹的。
我们院里的邻居,看我的眼神也变了。
他们在我背后指指点点。
“就是他,那个高考准考證被人家顶替了的。”
“听说那个院士要给他五百万,他都不要,真是个傻子。”
“清高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这些话,像刀子一样,扎进我的耳朵里。
连我老婆陈娟,都忍不住劝我。
“为民,要不……咱们就要了吧。有了那笔钱,晓军以后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我冲她发火:“你也觉得我是个傻子?你也觉得我该拿那笔钱?”
她被我吼得眼圈都红了。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觉得,你这辈子,太苦了……”
我看着她,心一下子就软了。
是啊,她跟着我,也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我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坚持我那点可笑的自尊心?
我开始动摇了。
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我儿子晓军,从大学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红着眼睛问我:“爸,新闻上说的,都是真的吗?”
我点了点头。
他“噗通”一声,给我跪下了。
“爸,我对不起你。”
“如果不是为了我,你不会这么辛苦。”
我赶紧把他扶起来。
“傻孩子,说什么呢?”
他看着我,认真地说:“爸,那钱,我们不能要。”
我愣住了。
“那是你用半辈子换来的尊严。不能用钱来衡量。”
“你放心,我毕业以后,会好好工作,我会让你和我妈,过上好日子的。”
我看着我儿子,这个在我眼里一直没长大的孩子。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他長大了。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眶有点湿。
“好小子,像我。”
我心里,那块一直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是啊,我失去了很多。
但我得到的,也并不少。
我有一个爱我的妻子,一个懂事的儿子。
我有一个虽然辛苦,但却真實的人生。
这三十年,我流过汗,流过泪,但我没有偷,没有抢。
我活得坦坦荡荡。
我凭什么要用别人的施舍,来否定我自己的一生?
几天后,陈锦山又来找我了。
他没有开车,也没有带助理。
就一个人,穿着普通的衣服,走进了我的小店。
他看起来憔ēcuì了很多。
“我来跟你告别。”他说,“我明天就要回北京了。”
我没说话,递给他一瓶礦泉水。
他在店里的小板凳上坐下。
“钱和房子,我还是给你留下了。”他说,“你不接受,没关系。它会一直在那里,等你什么时候需要。”
我搖了搖頭:“我不會要的。”
他沉默了一會儿,说:“我知道。”
“我这次来,是想再跟你说声对不起。”
“另外,我以你的名义,在家乡成立了一个助学基金,就叫‘为民助学金’。”
“专门用来资助那些像我当年一样,贫困但有梦想的孩子。”
“我希望,用这种方式,能让我心里的愧疚,稍微减轻一点。”
我看着他。
他的眼神很真诚。
我心里的那点恨意,在这一刻,突然就烟消云散了。
我还能恨他什么呢?
恨他太优秀?还是恨他替我完成了梦想?
我们俩,都没有错。
错的是那个時代,是那个讓人無可奈何的命运。
“你走吧。”我淡淡地说。
他站起身,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李为民同志,谢谢你。”
“谢谢你当年的两个馒头。”
“也谢谢你……让我明白了,有些东西,是比金钱和名誉更重要的。”
他走了。
我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子口。
我觉得,我心里某个关闭了三十年的角落,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融化。
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记者们不再来了。
邻居们的议论也渐渐平息。
我的小店,依旧每天开门,关门。
只是我的心境,不一样了。
我不再抱怨,不再愤世嫉俗。
我开始发现,我这平淡琐碎的生活里,也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陳娟给我做的热汤面。
儿子从大学打来的电话。
还有傍晚时分,坐在店门口,看着夕阳一点点落下。
这些,都是真实的,属于我李为民的人生。
第二年,晓军大学毕业,在省城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又过了几年,他结婚了。
儿媳妇是个好姑娘,温柔賢惠。
他们给我生了一个大胖孙子。
我升级当了爷爷。
我把小店盘了出去,和陈娟一起,搬到省城,给儿子儿媳带孩子。
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我很少再想起陈锦山。
那个名字,连同那段往事,都被我锁在了记忆的深处。
偶尔,会在电视上看到他。
他又获得了什么国际大奖,又解决了什么科学难题。
他成了这个国家的骄傲。
我看着电视里那个光芒万丈的他,心里很平静。
我会对我孙子说:“看,这个爷爷,很厉害吧。”
孙子会问我:“爷爷,你认识他吗?”
我会笑着摇摇头:“不认识。爷爷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老头。”
是的。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老头。
我叫李为민。
我曾经有一个大学梦。
但命运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我没有成为科学家,没有成为院士。
我当过工人,蹬过三轮,守过小店。
我的一生,平凡得像一粒尘埃。
但我有一个爱我的妻子,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可爱的孙子。
我用我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
我没有辜负“李为民”这个名字。
这就够了。
至于那段被“偷走”的人生……
就让它,随风去吧。
来源:情浓叶为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