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 年首飞?美国 F - 47 六代机赶工,比中国晚了整整 4 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5 18:58 1

摘要:他明确表示,波音公司研制的第六代战机F-47,计划于2028年完成首飞。这款被寄予厚望、要接替老旧F-22的战机,本应是美国彰显空中优势的重头戏。

11月12日,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阿尔文的一则宣布,在全球航空与防务领域掀起波澜。

他明确表示,波音公司研制的第六代战机F-47,计划于2028年完成首飞。这款被寄予厚望、要接替老旧F-22的战机,本应是美国彰显空中优势的重头戏。

可消息一出,质疑声远盖过喝彩声。2028年这个时间点,距离特朗普第二任期结束只剩几个月,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政治献礼意味。

更扎心的是,这个目标即便能实现,也比中国两款六代机验证机的首飞晚了整整4年。曾经的航空强国,如今在六代机赛道上明显慢了脚步,而F-47项目背后的预算、技术、合作方等一系列问题,更让其前景蒙上层层阴影。

F-47的2028首飞计划,从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而非单纯的军工研发规划。

特朗普第二任期将于2029年1月结束,把首飞时间定在2028年,就是想在自己卸任前,交出一份拿得出手的军工政绩。毕竟这款被他称作“有史以来最先进、杀伤力最强的飞机”的战机,是其力推的重点项目。

2025年3月,正是特朗普亲自敲定由波音公司承接F-47项目,并敲定了这款六代机的正式名称,这份“政治遗产”的烙印本就格外鲜明。

但美式军工项目延期早已是家常便饭,F-47的研发历程本身就充满波折。其所属的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2007年就开始研究,2024年5月还因争议被空军暂停,直到特朗普上台才强行推进。

如今距离2028年不到4年时间,第一架原型机才刚启动制造,要攻克全向宽带隐身、电力热一体化管理等诸多前沿技术,难度极大。

美国网友对此吐槽不断,不少人直言“大概率看不到如期首飞”,还有人调侃“到时候能不能拿出完整原型机都难说”。

更关键的是,就算2028年真能勉强首飞,距离形成战斗力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美国媒体预估F-47要到2030年代才可能投入使用,特朗普不过是想抢下首飞这个“面子工程”,后续的服役难题,恐怕就要留给下一届政府去头疼了。

F-47项目从推进之初,就被两大难题缠身:一是高到离谱的造价,二是让人难以放心的合作方波音公司。

在成本方面,F-47堪称“吞金巨兽”。各方估算其单机价格远不止3亿美元,要知道F-35单机价格仅约1亿美元,F-47的单价几乎是前者的三倍还多。

光2024-2027年的研发预算就高达117亿美元,后续采购185架战机的费用更是天文数字。而美国空军当下正面临多项大额开支,B-21隐身轰炸机研发、洲际导弹更新等项目都在排队要钱,根本没能力为F-47投入足额资金。

此前拜登执政时,正是因为预算问题,直接给NGAD项目按下了暂停键,如今钱的核心难题依旧没解决。

比预算更让人揪心的是合作方波音公司。此次特朗普选择波音而非洛克希德・马丁,让整个西方防务界都颇为意外。要知道洛克希德・马丁可是美国隐形战机的主力军,从F-117到F-22、F-35,几乎包揽了美军五代隐形战机的研制,经验远超波音。

而波音近年的表现堪称“灾难级”:KC-46空中加油机项目进度一再延误,T-7A教练机因质量问题被空军退货,民用领域的737MAX系列更是爆发多起致命事故,就连“星际客机”飞船也频频出现故障。

这家连成熟机型都难以保障质量的公司,如今要扛下六代机的研制重任,还要同步开发配套的AI协同无人机,实在让人难以信服。《防务新闻》都公开担忧,波音的能力恐怕难以支撑起这个关键项目,其过往的失误已经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F-47很可能重蹈覆辙。

美国空军急于推进F-47,背后藏着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焦虑:F-22的“退休”已进入倒计时,战机更新换代根本耽误不起。

作为曾经的空中王牌,F-22已经服役整整20年。随着机体老化,零部件损耗、故障概率不断上升,同时其技术也逐渐落伍。

在如今的空战环境下,面对具备先进隐身和航电系统的对手战机,F-22的优势早已不复存在。

美国空军计划在2030年代初让早期批次的F-22退役,而F-47就是被寄予厚望的接班人。可这两个时间表根本难以衔接。

按照目前进度,F-22开始退役时,F-47大概率还处于试飞或初步测试阶段,无法立刻补位。届时美国空军只能依靠F-35和F-15EX撑场面

但这两款战机面对歼-20、歼-35时,根本没有技术优势。

更尴尬的是F-47配套的无人僚机项目。近期美军的YFQ-42和YFQ-44无人僚机相继首飞,但这两款机型明显是赶工和控成本的产物,技术水平相当平庸。

和我国93阅兵中展示的先进无人僚机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时代。这样的僚机搭配F-47,所谓的“有人机带无人机编队作战”,恐怕也只是纸上谈兵。

一旦出现战机断代,美国空军在全球部分区域的空中优势可能会被大幅削弱,这也是其急于推进F-47却又束手无策的核心矛盾。

如果说内部问题让F-47举步维艰,那么与中国六代机的差距,则让美国彻底失去了在该领域的领跑地位。

去年12月26日,中国成飞和沈飞的两款六代机验证机同日首飞,这一幕震撼了全球航空界。而美国F-47要到2028年才计划首飞,两者之间形成了整整4年的时间差。

在航空装备领域,4年的时间足以完成从技术验证到小批量试装的跨越。按照这个节奏,当F-47在2028年刚艰难完成首飞时,中国的六代机很可能已经进入部队小批量试装阶段。

这种差距并非偶然,而是美国军工体系问题的集中体现。曾经美国在战机研发上始终领先一代,F-22问世时曾让全球惊叹,但如今其研发体系变得臃肿低效,还被政治博弈和利益集团绑架。

反观中国,在航空领域稳步突破,从歼-20到歼-35,再到如今的六代机验证机,形成了成熟高效的研发节奏。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还在陷入军备竞赛的幻想中。F-47项目处处想着“全面领先”,却忽视了自身的研发短板。而中国从未参与军备竞赛,只是按部就班推进国防装备升级。

美国媒体还在嘴硬宣称F-47会主导未来制空权,但现实却是,其不仅首飞时间落后,在技术成熟度、配套体系完善度上也已被拉开差距。

F-47的困境,本质上是美国军工体系弊端、政治干预科研以及战略误判的集中爆发。2028年的首飞目标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就算实现,也难以改变美国在六代机赛道上的被动局面。

曾经那个在航空领域遥遥领先的美国,如今不得不面对被追赶甚至反超的现实,而这种差距,恐怕还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