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坐牢了,应该跟孩子说实话还是瞒到底?这4条经验戳心但管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18:42 1

摘要:如果知道了爸爸去坐牢,孩子不大会担心没有爸爸挣钱后如何生活,对没有爸爸的陪伴也会慢慢习惯,最担心的是孩子易陷入“爸爸是不是坏人”的认知和纠结中,这才是容易让孩子自卑的关键因素,孩子甚至会因此抑郁。

亲人特别是爸爸坐牢后,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因为爸爸一直是孩子心中的榜样,也是最大的依靠,更是孩子的骄傲和自豪。所谓父爱如山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妈妈也重要,但在孩子心中,妈妈的重要主要体现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心和爱护上,而爸爸则是孩子心中的精神图腾。

如果知道了爸爸去坐牢,孩子不大会担心没有爸爸挣钱后如何生活,对没有爸爸的陪伴也会慢慢习惯,最担心的是孩子易陷入“爸爸是不是坏人”的认知和纠结中,这才是容易让孩子自卑的关键因素,孩子甚至会因此抑郁。

因此,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尽可能把影响降到最低。我自己坐牢10年,进去时女儿才3岁半。我的身边不少难友都有未成年的孩子。综合大家的情况,分享几点经验和建议:

一定要先瞒住孩子。

我们的做法无一例外,都是先瞒住孩子。孩子小时都喜欢相互比爸爸,如果孩子知道爸爸坐牢,幼小的心里就会有很大的创伤。一般情况下一直要瞒到12岁。

我们常用的理由是出差或出国。因为还可以写信、打电话,可以与孩子联系。大多数孩子只是觉得见不到爸爸的时间太久,天天会想着甚至是闹着找爸爸,但一般不会想到爸爸去坐牢了。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很久。

孩子有时就算是发现了一些迹象,并因此产生“爸爸是不是坐牢”的疑问,但只要家人答复肯定,他们也不想、更不会去刨根问底。

当然,不要觉得孩子小就不在意。我女儿3岁半时,去监狱见过一面。她当时确实不知道爸爸是在坐牢。虽然此后再也没让她来会见过,但她到了6岁时,看见电视中坐牢的人隔着玻璃和亲人打电话的镜头,加之长年见不到爸爸,她自己就知道爸爸坐牢了。如果要瞒住孩子,建议3岁大的孩子就不要带去会见了。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亲人离散时间越来越长,瞒着孩子更加不容易。因此,除了自己和家人平时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与坐牢有关的话题外,还要注意孩子身边的人,比如老师和同学。

一般情况下,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都会保密,而且会更关心孩子。主要担心是孩子同学的家长不小心把这个事让自己的孩子知道了,再由这个孩子将此事传播到学校。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可以跟老师协调,老师会妥善处理的。如果真因这事影响到了孩子,孩子觉得压力很大,建议转学。

特别要注意,如果亲人坐牢发生在孩子中考、高考前几个月的阶段,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因为这时没有缓冲期,如果孩子知道了肯定会接受不了,就会影响到考试。

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都能瞒住。就算是偶尔出点纰漏,孩子也会选择相信大人的话。

我们一起的有一个人告诉自己的女儿说自己在国外,他的女儿也相信。有一次打电话时,妈妈在一旁忙着,女儿接的妈妈的手机,电话一通,他说自己还在国外。女儿就问那手机上为啥显示的是本地号码啊?幸好他赶紧说,自己临时有事回国,一会儿就要赶飞机走啊!再加之妈妈赶紧救场,孩子就没有多疑。

什么情况下应该告诉孩子。

一是孩子已经知道了。孩子从其他渠道知道了消息,已经瞒不住了,如果不是中考、高考的关键期,可以选择告诉孩子。因为再瞒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只会让孩子为此更纠结。比如农村、小县城那种熟人社会,想瞒也瞒不住,不如坦然告诉孩子。

二是孩子大了。孩子一般过了12岁,知道的事就很多了,看人看事就更全面了,就有了一定的承受力。这时,如果孩子想知道真相,不妨选择告诉孩子。因为,如果拖的时间长,到了初三、高三,反而影响更大。

三是亲人在里面想见孩子。孩子就是亲人的精神支柱。如果亲人刑期较长,瞒住不如挑明。因为会见时孩子可以去见。有时监狱有开放日时,孩子还可以进到里面跟爸爸手拉手。如果一直瞒着,就会失去这样的机会。其实,有时把真相挑开了,去见见面对双方都好。

永远不要低估孩子。

不用担心孩子对爸爸的认知。在孩子心中,爸爸就是坐了牢,仍是好爸爸。我们在里面从没有听说过,哪一个孩子会因爸爸坐牢而嫌弃的,反而会有很多让大人意想不到的表现。

比如:有的孩子知道了,每个月就会要求给爸爸写信,还会要求去看爸爸;有的孩子突然就懂事了,不再乱花钱,不再到处玩,爱学习了,心疼妈妈了。

有一个人讲,他的儿子过去一有空就刷手机、玩游戏,知道爸爸坐牢后,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不仅爱学习了,还帮妈妈做家务,成绩先是从班上倒数逆袭成前几名,再到考上重点高中,高考时顺利考入985大学。监狱知道这个消息后,还专门去慰问帮扶了这个孩子。

当然,不可能每个孩子都像这样,但要相信,有时磨难真能让孩子快速成长。

营造爸爸永远都在的氛围。

不论孩子知不知道真相,但爸爸长时间不能回家这是事实。因此,必须在家里营造一种爸爸永远都在的环境和氛围。

我当年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时,一气之下准备把一百多本荣誉证书付之一炬。女儿的妈妈不让,辛辛苦苦坐火车把这些证书也要都搬回家。后来才知道,她把这些证书拿来跟女儿讲爸爸曾经的奋斗史、辉煌史、光荣史。

我出狱后,10年不见面的女儿仍然觉得自己的爸爸很棒,还会讲很多我年轻时的励志故事。

我了解到的其他家庭大多一样,不是刻意回避一切,而是经常挂在嘴上,让孩子时刻知道,虽然不能见到,但爸爸就像在身边一样。

当然,每个孩子千差万别,这些经验不能套用。分享这些,不为博流量,只是作为过来人,对外面家人和孩子的无助无奈感同身受。如果这些分享能有点作用,自己就会深感欣慰,又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啊!

来源:呓语中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