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6月,土耳其陆军发了条宣传片。开头就是一群匈奴骑兵,浩浩荡荡驰骋在亚欧地图上。配文说庆祝建军2229周年。
文|避寒
编辑|避寒
2020年6月,土耳其陆军发了条宣传片。开头就是一群匈奴骑兵,浩浩荡荡驰骋在亚欧地图上。配文说庆祝建军2229周年。
算一算,公元前209年,那是匈奴冒顿单于刚建立骑兵的年份。土耳其军队把一个中国史书里的草原部落,当成了自己的建军始祖。这事儿听着就离谱,背后的盘算更值得琢磨。
1963年6月28日,土耳其第一次设立陆军建军纪念日。
那时候纪念的是什么?1363年,奥斯曼帝国成立"耶尼切里"常备军。这支部队是欧洲第一支职业化正规军,确实值得纪念。从1363到1963,整整600年,账算得清清楚楚。
57年后,同样的6月28日,建军时间突然往前挪了1600多年。
变化来得悄无声息。土耳其国防部的官方推送里,冒顿单于取代了奥斯曼苏丹,成了土耳其陆军的"精神图腾"。宣传片制作精良,配乐慷慨激昂,就是逻辑经不起推敲。
奥斯曼帝国1299年建国,1922年覆灭,前后623年,怎么陆军突然就有了2200多年历史?
20世纪初,凯末尔领导建立现代土耳其共和国,推行世俗化改革。军队一直是世俗化的堡垒,对抗国内日益抬头的伊斯兰势力。
但奥斯曼帝国本身就是个伊斯兰国家,苏丹既是政治领袖也是宗教领袖。认奥斯曼当祖宗,等于给自己贴上伊斯兰标签。
匈奴就不一样了。
公元前3世纪的草原帝国,比伊斯兰教的诞生早了将近一千年。认匈奴当祖宗,军队就能跟伊斯兰传统切割开来,这不是历史研究,是政治操作。
土耳其陆军甚至把"209"这个数字融入军徽,每年建军日,高级将领都要重复那套说辞,我们的军队传承自冒顿单于,有着2200多年的光荣历史。
说得多了,他们自己可能都信了。
认匈奴还不够。
1969年,土耳其制图师阿基伯·乌兹别克搞出个"十六个突厥大帝国"的概念。这份清单从匈奴帝国开始,一路数到奥斯曼帝国,横跨两千多年,囊括了欧亚大陆上所有沾点突厥边的政权。
大匈奴帝国、突厥汗国、回鹘汗国、喀喇汗国、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16个"祖宗",一个不落。
1980年代,时任总统凯南·埃夫伦把这套理论捧上天。学校教科书改了,总统印信改了,连国旗上的16颗星星都有了新解释——原本代表奥斯曼之后的16个安纳托利亚小公国,现在成了"16个突厥大帝国"。
问题在于,这份家谱经不起推敲。
土耳其本国的泛突厥主义者尼哈尔·阿特西兹公开批评:名单里的白匈奴帝国压根不是突厥人建立的,起源不明。真正的突厥政权比如白羊王朝,反而没列进去,他直接说,这就是编造的。
2021年,一家基因检测公司给土耳其人做了DNA项目,结果出来,举国哗然。
现代土耳其人的主要血统来自安纳托利亚半岛的原住民和古希腊人,跟中亚突厥人几乎没关系。
土耳其网民炸了锅,开始抵制这家公司。有人说这是西方阴谋,有人说科学不可信,就是不愿承认血统真相。
数据摆在那儿,土耳其人和亚美尼亚人的常染色体样本高度相似,原始突厥成分少得可怜。
认16个祖宗,血缘上一个都不沾边。
真正的突厥人长什么样?
公元552年,阿史那氏族在蒙古高原建立突厥汗国。这个政权鼎盛时期,东到大兴安岭,西至里海,控制了近千万平方公里的草原。
那是个以蒙古人种为主体的游牧帝国,黄皮肤、黑头发、单眼皮。
隋朝建立后,开始对突厥动手。
隋文帝杨坚一边军事打击,一边挑拨离间。突厥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分裂成东突厥和西突厥。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策略,步步紧逼。
630年,李靖率军攻灭东突厥。
657年,苏定方攻灭西突厥。
唐朝用了将近百年,把突厥汗国从地图上彻底抹掉,残余部落要么归附中原,要么继续西迁。
西迁的这支突厥人,最终在11世纪进入小亚细亚。但他们人数不多,很快就淹没在当地人口的海洋里。
安纳托利亚半岛上住着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都是地中海-高加索白种人。
塞尔柱突厥人带来的只是语言和文化,不是血统。
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奥斯曼帝国。这个帝国从一开始就是多民族大熔炉。苏丹可以有欧洲血统,太后可以是塞尔维亚人,禁卫军可以是信东正教的斯拉夫人,海军上将可以是保加利亚人。
到16世纪苏莱曼大帝时期,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内湖。这时候的土耳其人,从肤色到长相,跟黄种草原民族已经毫无关系。
奥斯曼帝国鼎盛时,苏丹的头衔里加上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保护者"、"圣墓的守护者"。他们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压根不提突厥。
19世纪末,帝国开始衰落,成了"西亚病夫"。这时候,青年土耳其党登场了,开始鼓吹泛突厥主义。帝国越衰弱,对祖宗的需求就越强烈。
历史成了可以随意涂抹的画布。
2021年11月12日,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六国领导人聚在一起,宣布"突厥语国家委员会"更名为"突厥国家组织"。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发表演讲:"六个国家,一个民族"。
泛突厥主义从19世纪中期就开始酝酿,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从亚得里亚海到中国长城的"大突厥国"。100多年过去,这个梦想从未熄灭。
苏联解体给了土耳其机会。
中亚五国独立后,土耳其立刻展开外交攻势。提供经济援助,推广土耳其语教育,输出文化产品,建立政治联盟。目标在中亚构建一个以土耳其为核心的"突厥世界"。
新疆问题成了土耳其的突破口。
土耳其政客不断炒作所谓"东突厥斯坦"概念,对中国新疆事务指手画脚。埃尔多安多次在国际场合提及新疆,声称要"保护突厥兄弟"。
这套说辞的逻辑链条很清晰,先认16个祖宗,证明突厥历史源远流长;再拉拢中亚国家,建立突厥国家联盟;最后把手伸向新疆,宣称那里也是"突厥世界"的一部分。
地缘政治的算盘打得精细。
土耳其本身横跨欧亚,扼守黑海海峡,是北约成员国。如果能整合中亚的突厥语国家,影响力将辐射到俄罗斯南部和中国西部。这个战略野心,远比认几个祖宗重要得多。
中亚五国对此心知肚明。哈萨克斯坦需要土耳其的投资,但不会真把自己绑在土耳其战车上。乌兹别克斯坦跟土耳其走得近,更多是为了平衡俄罗斯的影响。
"突厥国家组织"更像个松散的文化交流平台,谈不上政治军事联盟。
土耳其在中亚的渗透确实存在,但效果有限,语言文化相近不等于政治认同,地缘利益的计算比民族情感复杂得多。埃尔多安喊得震天响,实际收获寥寥。
认祖宗这事儿,说到底是内政需要加上外交投机,对内凝聚民族认同,对外扩张地缘影响。至于历史真相?不重要。
DNA检测揭穿了血统谎言,土耳其人选择抵制科学。16个突厥大帝国被本国学者批判,官方继续在教科书里写。从匈奴到奥斯曼的漫长家谱,经不起推敲,却能写进军徽、印上国旗。
这场认祖宗的闹剧,折射的是一个国家的焦虑。奥斯曼帝国的荣光早已远去,现代土耳其在欧洲和中东之间摇摆不定,经济通胀高企,政治分裂加剧。历史成了逃避现实的避难所。
草原上的突厥汗国在1300多年前就被唐朝灭了,跟今天的土耳其隔着几千公里和上千年。这么明显的事实,偏偏有人视而不见。
不是看不见,是不想看见。
参考资料:
《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的由来与发展》,张玉艳,《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第5期
《十六个突厥大帝国》,维基百科,最后更新2024年10月
《土耳其为什么拿匈奴突厥当祖先?》,百度百科TA说,地缘谷官方账号
来源:健康陪伴丁医生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