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业务再造一个比亚迪?王传福的野心不止于电动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5 18:34 1

摘要:“比亚迪的储能业务正在复制其在电动车领域的成功路径。”2023年,比亚迪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达28.4GWh,同比增长超过一倍。截至2024年底,比亚迪储能产品已进入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超过75GWh的储能系统投入商业运行。

比亚迪的储能版图已悄然覆盖全球110个国家,累计出货量突破75GWh,这条“隐形赛道”正成为其市值冲击万亿的新引擎。

“比亚迪的储能业务正在复制其在电动车领域的成功路径。”2023年,比亚迪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达28.4GWh,同比增长超过一倍。截至2024年底,比亚迪储能产品已进入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超过75GWh的储能系统投入商业运行。

这一数字背后蕴含的意义深远:比亚迪正在新能源汽车之外,开辟第二条增长曲线。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多家涉储企业业绩表现亮眼,储能业务已成为驱动企业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

01 储能战略地位:从“配角”到“中心舞台”

储能在能源革命中的角色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在2025年9月举行的世界储能大会上,专家指出储能正从“配角”走向能源革命的“中心舞台”,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当新能源发电比例不断提升,储能已成为电网稳定运行的“稳定器”与“调节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强调,未来电力系统将高度依赖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而新型储能将是保障系统灵活性的关键。

比亚迪早在2008年就已开始布局储能领域,成为国内最早进入电池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2009年,比亚迪在深圳坪山区建设了国内首套兆瓦级锂电储能电站,验证了锂电储能技术的可行性。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多次表示,要打造一个围绕“太阳能+储能+电动车”的新能源帝国。这一战略视野让比亚迪在储能领域拥有了先发优势。

02 全球布局:从聚焦海外到强势回归国内

比亚迪的储能业务采取了独特的发展路径。2018年,比亚迪曾公开表示“今后不再参与国内储能招标项目”,将主要精力放在海外市场。

这一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比亚迪储能产品覆盖全球6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和英国的储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0%和80%。

2022年以来,比亚迪明显加速了国内储能市场的布局。2023年,比亚迪在国内储能市场中标100余项,总容量超25GWh,在“储能单体+集采和框采储能”项目中的中标比例近30%。

2023年12月,深圳坪山弗迪电池公司正式更名为比亚迪储能公司,这一变革被认为是其在储能领域战略布局迈出的重要一步。

03 技术优势:全栈自研与刀片电池应用

比亚迪在储能领域的技术路线独具特色。东吴证券指出,比亚迪在储能领域实现了电池、BMS、EMS、PCS等全业务制造领域覆盖,从电芯到核心部件基本为自主研发生产。

安全是储能行业的核心挑战。王传福强调:“储能优选磷酸铁锂电池,美国在储能业务上已经在逐渐替换三元锂的电芯。” 在他看来,储能电池最重要的是安全,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具有散热更好、寿命更长、成本更低等优势。

2023年5月,比亚迪推出全球首款集成刀片电池的储能系统——比亚迪魔方。这种系统采用CTS技术,无模组、无PACK、直接集成到系统,大幅降低零件数量,提升空间利用率。

比亚迪还致力于下一代储能技术研发。根据其年报披露,比亚迪在钠离子技术方面已实现200Ah电芯试产、循环寿命超万次,具备实际系统落地能力。

04 市场前景:万亿赛道刚刚启动

储能市场的增长空间巨大。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规模达7.3GW/15.9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2倍,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倍,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市场机构预测,到2026年全球储能市场增速有望接近50%。需求结构也将发生重要变化:AIDC配套储能系统将迎来规模化部署高峰期,大储市场需求将向“4小时及更长时长”迁移。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到2035年,全球固定储能系统规模将比2024年增长18倍,而中国仍是全球最大储能市场。

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比亚迪正在加速扩大储能产能布局。2023年,比亚迪拟投资220亿元在深圳市龙岗区开工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和储能产业园项目。

05 挑战与应对:价格战与安全质疑

储能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指出,过去3年间,储能系统均价下跌约80%,近期某个集采项目的中标价格甚至低于0.4元/瓦时,严重偏离成本。

这种“价格战”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此同时,储能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到2025年5月,全球已发生了167起储能安全事故。

2023年,曾有一则关于“比亚迪储能供货的宁夏银川锦洋绿储储能电站起火爆炸”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后经比亚迪和银川官方辟谣。

面对这些挑战,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模式强化成本控制能力。比亚迪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具备成本可控、研发协同、交付高效等优势,使其在价格战中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06 市值想象空间:储能能否再造一个比亚迪?

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储能业务能否为比亚迪带来市值的大幅提升。目前,比亚迪储能业务规模仅次于宁德时代,在全球市场占据约15%的份额。

比较两家公司2024年的业绩可见,宁德时代营收出现十年以来首次年度下滑,而比亚迪全年营收实现77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0%。

储能业务的增长潜力尚未完全体现在比亚迪的估值中。比亚迪在财报中没有单独披露储能业务的营收或利润,说明其在财务体系中仍处于“增长性项目”而非“现金牛”的阶段。

但机构对比亚迪的未来持乐观态度。有分析预测,比亚迪2025年净利润预计在520-750亿元之间,2027年或突破1200亿元。储能业务的快速发展将为这一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王传福在2023年股东大会上表示:“未来,比亚迪要将汽车电池产能和储能电池产能高度联合,强调储能业务在比亚迪地位的提升。” 这一表态明确了储能在比亚迪未来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突破9500万千瓦,而根据国家能源局目标,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8亿千瓦以上。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储能市场将有数倍增长空间。

随着AI数据中心、新能源电站、电网调频等需求持续爆发,储能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前夜。比亚迪能否凭借其技术积累和垂直整合优势,在储能领域复制其电动车业务的成功,将决定其市值能否突破万亿大关。

来源:荣大兴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