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第一名山——兰州榆中兴隆山游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4 07:32 1

摘要:不到兰州榆中就不知道榆中还有个兴隆山,不是榆中兴隆山没名气,而是自己孤陋寡闻。一次机会到兰州榆中办事,听当地人介绍说榆中有个风景名胜区叫兴隆山,是陇上名胜,为道家圣地,号称“陇右第一名山”。喜欢旅游的我,当然不会放过朝山寻道的机会。

不到兰州榆中就不知道榆中还有个兴隆山,不是榆中兴隆山没名气,而是自己孤陋寡闻。一次机会到兰州榆中办事,听当地人介绍说榆中有个风景名胜区叫兴隆山,是陇上名胜,为道家圣地,号称“陇右第一名山”。喜欢旅游的我,当然不会放过朝山寻道的机会。

早上8点多我从兰科酒店打车向兴隆山出发,路上和司机聊起了兴隆山。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约60公里。兴隆山是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4A级森林公园,古称“栖云山”,清改名“兴隆山”,山里庙宇楼阁,或依山而筑,或深藏密林,外形画栋雕梁,飞檐红柱,甚为壮观。据传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病逝于兴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于此。抗日战争时期为避日军祸害曾将成吉思汗灵柩运至密藏于兴隆山大佛殿内。

车行驶到山下一个村庄时,我感觉村街道两旁有洪水发过的痕迹,便向司机询问是不是这里发过洪水。司机介绍说,今年八月份榆中县发生了百年一遇的降雨,降雨中心就在兴隆山,山下兴隆山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强降雨造成山洪暴发,山洪裹挟着大量泥沙和垃圾冲下山,冲进村庄和道路,造成4个村庄受灾,数十人死亡和失联,新闻曾上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我听后不由感慨起来。

车到景区门口,我告别司机师傅,购了打折门票,便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从东山景区门口上山了。初入冬天的兴隆山,山上的林木大多枝叶凋零,没有生机,坡上的野草更是枯黄萎蔫,一片颓败。然而,山路旁、山坡上总能见到一片又一片苍松翠柏,将山林点缀,成就青山不老。也许是我来得早,也许是因为入冬季节,山上除见了两名保洁人员外,没看到一个游客,此时,幽深曲沿的山路显得更加寂静,但我没有一丝寂寞感,仿佛我就是这山里的一草或一木,似乎成为这山的一部分。

沿台阶山路走不远,迎面就能看到山路上竖起一道门牌,牌上有匾,书有金色行草“陇右名山”四个大字。穿过门牌,山路越来越陡峭,走几步就得停下来缓缓气,休息会。在一平台处有一景点叫滴泪岩,有介绍,传说是王母娘娘侍女下凡司山时与一位樵夫相爱触犯天规被下在此石下,樵夫抱石痛哭流下眼泪,形成滴泉。传说是悲惨动人的,悬石滴水却是一处好景致。再走不远就到了老爷殿,老爷殿其实是个建筑群,分左右两殿,中间为走道,左殿为石菩萨殿,右殿是关帝楼,楼下有走廊,走廊原有玉液泉。

经灵官殿、慈航宝殿、太岁殿,就到了成吉思汗文物陈列馆。这是一座外形像一般寺届中最大的殿宇——大雄宝殿似的佛殿,斗拱重檐,雕梁画,很是壮观。据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病逝于兴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于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灵柩运至兴隆山,密藏于大佛殿内。1949年迁往青海塔尔寺,1954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寝室。兴隆山因这段历史而更加著名。成吉思汗文物陈列馆初建清嘉靖年间,1939易名太白宫,1968年毁,1987重建改为成吉思汗文物陈列馆。

入殿,先见大殿中成吉思汗金身塑像,威严肃穆,右配殿置大汗灵榇(复制品),上盖绫罗锦缎,左配殿安放成吉思汗王妃忽兰哈敦灵榇及其他文物(复制品)。站在这静穆有的些阴森的大殿内,我却没有一点恐惧感。据说成吉思汗病逝后,被秘密埋葬在蒙古草原上,没有留下任何陵寝、墓碑,后人无人知晓成吉思汗陵墓的真实所在,人们而为了纪念一代天骄,把他生前居住过的八座白色宫帐和征战用过的刀剑、弓箭放置于一具银棺内,安置在原汗王“八白宫”故地鄂尔多斯,当作陵寝来祭祀、朝拜。此刻,我想象着当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踏遍欧亚大地的情景,一种敬仰之心由然而生。退出大殿,回望殿院,那两棵古云杉树,仿佛像两名高大的勇士站在大殿外,为着大汗灵榇守护。

走过三霄殿,遇到一名景区管理员,告诉我因前段时间山洪造成山顶道路水毁,建议我不要再上山,可坐缆车下到西山。我听从管理员意见,爬到东山缆车站,买票后在管理员的引导下,乘缆车越过兴隆峡谷,落到西山。由于下午要赶高铁,我下缆车后没有攀登西峰,就直接下山了。

下山途中,先后参观了高大雄伟的混元阁,俊秀的七真殿,观赏了栖云孤松,来到了二仙洞。二仙洞和和三圣洞是建在一处壁岩上规模比较小的洞穴。二仙洞是两座并立的青石洞穴,供奉的是在南宋庆元年间在栖云山修行成仙的秦致通和李致亨两位道仙。西山中规模最大的庙群应当是朝元观,朝元观正面为吊脚式山门楼三楹,中间为拱形过道,主体建筑包括三清大殿、牌楼、财神殿等,内中供奉三清尊神、吕祖和财神等道教神祇。

一路参观,一路通过手机查阅兴隆山相关资料。兴隆山的闻名,源于一名道士。这名道士名刘一名,生于清雍正十二年,山西曲沃人,道号悟元子,曾在兴隆山苦修近四十年,建筑道观七十余座,著医学、道教书三十余部,其所著道教书籍,丰富了我国宗教文化宝库,使北宗道教思想日趋完善,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研究道教典籍的普及读物和修身养性的指南。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兴隆山因秦致通和李致亨两道士在山上修行成仙成名,更是悟元子长期在兴隆山筹措资金建设道观,修筑山道,著书立说,广传道教,将兴隆山打造成了一座道山。

返回景区门口的时候,我忽然想起这样一个问题。送我到景区的出租车司机曾说,春夏秋日上山的游客很多,常有善男信女上山许愿祈福。可为什么今年兴隆山遭遇百年大雨,山洪造成山下数十名群众丧身,多个村庄被毁。山上有道观,供有各路神仙,山中寺庙奉有佛祖观音,难道都没能护佑住山下的群众吗?看来,供奉神仙并不一定能佑护人生,信仰佛道并不一定赐予福缘。因此,敬神拜佛是一种信仰,积善行德是一种修为,人生最好是在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中生存和努力。

来源:终南闲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