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假结束后那几天,很多人会感到特别疲惫,明明没做重活,却提不起精神,早上醒来先摸手机,中午吃饭时刷短视频,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不是因为人懒或心情差,而是大脑在节省能量,它发现最近接收的新信息太少,就自动降低了运转速度,就像一台电脑长时间只开一个页面,
系统运行正常,问题在于用户已经被算法驯化,连想要做出改变这种念头都需要依靠外部提醒才能产生。
别怪自己意志力不够强,真正的问题藏在每天重复做的事情里,人们总是忽略这些细节,却把原因归结为自身缺乏毅力。
长假结束后那几天,很多人会感到特别疲惫,明明没做重活,却提不起精神,早上醒来先摸手机,中午吃饭时刷短视频,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不是因为人懒或心情差,而是大脑在节省能量,它发现最近接收的新信息太少,就自动降低了运转速度,就像一台电脑长时间只开一个页面,其他程序都关闭了,反应自然会变慢。
你有没有感觉到,现在的生活就像被设定好的程序,闹钟一响手机就推送消息,想吃东西点完外卖直接送到门口,想聊天发个表情包就算交流,这些方便的事悄悄拿走了三样东西:你自己决定做什么的权利,完成一件事带来的满足感,还有和人真实对话的感觉,没有这三样,人慢慢会觉得活着没意思,但又说不清楚哪里不对劲,这不是抑郁,是心里空了一块没人能填补。
很多人觉得躺平就是休息,其实躺平是让脑子完全停下来,真正的休息是让脑子换一种方式运转,比如散步时听播客,做手工时专注手上的动作,或者随便翻一本旧书,这些事看起来没什么用,但能让大脑接收到新的信号,整天刷手机、看视频、打游戏,表面上是放松,其实是让神经通路越来越窄,最后连换个想法都变得困难,这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环境把人逼成了自动模式。
想要改变现在的情况,光靠硬撑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从周围的环境开始调整,比如把手机锁屏换成一句简单的话:“今天做一件小事”,卧室里不要放电视,书桌上只放一本书和一杯水,这些小的变动比反复喊“我要自律”有效得多,也可以每周选一天走一条没走过的路,不用开导航,随意拐弯,看看路边的店铺招牌,闻一闻空气中的味道,留意路上行人穿的衣服,这种没有目的的闲逛反而能唤醒我们平时忽略的感觉。
现在很多人都有相同的问题,退休的人整天看电视,自由职业者经常拖延项目,刚上班的年轻人习惯熬夜刷手机,这些行为看起来不一样,其实都是被算法控制了,你看到的内容、担心的事情、睡觉的时间,都不是自己选的,而是系统帮你决定的,2023年有个研究表明,每天看屏幕超过6小时的人,大脑前额叶活跃度会下降接近四成,这个区域负责计划、判断和自我控制,它变弱之后,人就更容易跟着外界走。
1993年的电影《土拨鼠之日》中,主角被困在同一天,直到他主动改变行为才获得解脱,如今人们的生活更显被动,连察觉这种困境都需要外界提醒,因为算法已经为你规划好一切——该看什么视频、该买哪些商品、该为什么事情担忧,你以为自己在做自由选择,实际上走的是被设计好的路线,打破困境的第一步,不是强迫自己更加努力,而是先要认清:你现在的状态并非天生如此,而是被逐渐培养出来的。
别急着说自己没出息,一个人做不到某些事,往往是因为被周围环境带偏了方向,改变不需要做多么大的动作,可以从很小的行动开始做起,比如今天不看短视频,换成听一首歌,明天不点外卖,自己动手煮一碗面,这些小事不会立刻让人变得强大,但能让你重新感觉到自己在做选择,这种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白帆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