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时候,很多家长慌了神:要么破罐破摔,觉得孩子“没救了”,放弃引导;要么急火攻心,报满补习班、逼孩子熬夜刷题,结果亲子关系剑拔弩张,孩子反而更抵触学习。
每个孩子出生时,父母都满心期待他成龙成凤,可现实里,总有孩子在学业上“掉队”——考试分数垫底、作业拖拉磨蹭、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被贴上“学渣”的标签。
这时候,很多家长慌了神:要么破罐破摔,觉得孩子“没救了”,放弃引导;要么急火攻心,报满补习班、逼孩子熬夜刷题,结果亲子关系剑拔弩张,孩子反而更抵触学习。
作为深耕教育一线十几年的老师,我想告诉家长:“学渣”从来不是孩子的终极标签,放弃才是最可惜的选择。真正的教育,是在孩子低谷时拉他一把,而不是把他推向深渊。
孩子成绩差,未必是“笨”,可能是没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有的孩子逻辑思维弱,理科跟不上;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听不进;还有的孩子是因为基础薄弱,越学越吃力,慢慢丧失了信心。
我见过太多“逆袭”的案例:有个男孩小学时数学常年不及格,家长没骂他,反而发现他动手能力强,陪着他做科学实验、拼机械模型,慢慢帮他建立自信,后来他在物理学科上找到兴趣,高考顺利考上重点大学;还有个女孩语文作文总写不好,妈妈没逼她背范文,而是带她读绘本、逛博物馆、写日记,久而久之,她的文字越来越生动,最后成了班里的“作文小能手”。
教育的本质,是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而不是盯着他的短板不放。孩子成了“学渣”,家长要做的不是指责和放弃,而是这样引导:
先接纳孩子的现状,别急着贴标签。告诉孩子“成绩差不代表你不好,我们一起找问题”,减少他的心理负担;再耐心观察,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和优势,从优势领域入手,帮他重建自信;最后陪孩子制定小目标,比如“这次比上次多考5分”“今天按时完成作业”,一步步积累成就感,让他慢慢爱上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只是开花结果的时间不同。有的孩子花期早,学业一路领先;有的孩子花期晚,可能在其他领域绽放光彩。
放弃一个“学渣”孩子很容易,但引导他找到自己的价值,才是父母最该做的事。请相信,只要不放弃、用对方法,每个孩子都能长成最好的自己。
你家孩子有没有过“学业低谷”?你是怎么引导的?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来源:欢喜宝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