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极端气候和完全没有道路的环境下,全地形车辆往往是唯一可靠的交通方式。苏联在这方面起步很早,多个工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已开始着手研制相关技术,其中绝大多数产品都采用履带式结构。由于军方对这类装备需求量大,相关研发和生产在随后几年持续推进。上世纪八十年代问世的
在极端气候和完全没有道路的环境下,全地形车辆往往是唯一可靠的交通方式。苏联在这方面起步很早,多个工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已开始着手研制相关技术,其中绝大多数产品都采用履带式结构。由于军方对这类装备需求量大,相关研发和生产在随后几年持续推进。上世纪八十年代问世的DT-10,便是晚期苏联全地形车辆中的代表之一。
第一辆DT-10驶出伊希巴伊工厂的大门
DT-10的研发始于1970年代。当时苏联在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推进大规模建设,常规越野车在沼泽、积雪和冻原中难以胜任,军方也急需一种能适应极端环境的全地形装备。于是,相关部门将一种全新履带式铰接运输车的研制任务交给伊希巴伊运输机械制造厂。尽管工厂经验有限,项目进展仍十分迅速,1981年便完成了首批样车。
V-46-5M发动机
DT-10采用双节铰接设计,两个车体均为密封结构,并可加装篷布。前节布置驾驶舱、取暖设备及发动机舱,后方为可载5吨货物或10名乘员的多用途舱室;后节为专用货运模块。车辆搭载约800马力的多燃料发动机,并配有五个油箱,总容量接近1500升,以满足长距离运输需求。车组由7人组成,可独立操控各系统。
1982年,DT-10量产,并以“Vityaz”命名,迅速进入北极部队。它能在雪原、沼泽及薄冰区作业,水上速度6 km/h,陆上最高可达37 km/h,并能牵引10吨级设备。部分车型则改为平台式结构,用于工程任务。
苏联解体后,该系列仍持续生产,实际需求反而增加。工厂随后又推出了承载能力更高的DT-30,发动机功率提升至840马力。
DT-30
值得一提的是,伊希巴伊工厂还研发了装甲化型号DT-10PM“Vezdesushchy”(意为“无处不在”)。该车型在北极部队服役试验中成功完成了冬季从Tiksi(季克西)至Kotelny Island的行驶任务,跨越了Laptev Sea冰面,成为首批能完成此路段的军用车辆。
DT-10PM
如今,DT-10系列仍以小批量方式生产,主要供北方地区军队与民用单位使用。在部分偏远居民点,它们承担着人员与物资运输的重要职责,是当地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关键设备。
乌克兰缴获了一辆俄罗斯DT-10勇士全地形车
DT-10是典型的苏联北地机械产物:为极端环境而生,经历时代变迁仍在服役。它既是工业遗产,也是现实中的“生命线”交通工具。
来源:村民赵四lik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