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求公开完整档案;另一边是共和党强势反击,特朗普团队更是痛斥这是一场骗局。这场围绕旧邮件的风波,早已超越单纯的个人丑闻,演变成两党交锋的全新战场。
2025年11月12日,众议院结束长达54天的休会首次复会,监督委员会的民主党人便抛出重磅消息。
他们公布的数封爱泼斯坦旧邮件,瞬间将特朗普与这位已故性犯罪者的关联丑闻再次推向舆论高潮。
邮件中诸如特朗普知晓买女孩事宜、曾与受害者共处等表述,直接点燃了两党对抗的导火索。一边是民主党借邮件紧逼施压
要求公开完整档案;另一边是共和党强势反击,特朗普团队更是痛斥这是一场骗局。这场围绕旧邮件的风波,早已超越单纯的个人丑闻,演变成两党交锋的全新战场。
民主党此次公布的关键邮件,均来自2011年至2015年间爱泼斯坦的通信记录,每一封都将矛头指向特朗普。
其中一封爱泼斯坦写给核心同伙吉斯莱恩・麦克斯韦的邮件里,直言特朗普“当然知道为他的团伙购买女孩的事”。
另一封邮件则披露,2011年有位未公开姓名的受害者,曾在爱泼斯坦家中与特朗普相处数小时,而这件事从未被外界知晓。
到了2015年,爱泼斯坦在给特朗普传记作者沃尔夫的邮件中还提到,特朗普曾要求他退出海湖庄园,但他也毫不避讳地坦言“特朗普当然知道这些女孩的事”。
这些看似直白的表述,成为民主党攻击特朗普的重要依据。而邮件中那个被隐去姓名的受害者,经白宫方面证实实为朱弗雷。
这位曾勇敢指控安德鲁王子的幸存者,生前不仅没公开指责过特朗普,反而评价他“专业且友好”。
让人唏嘘的是,朱弗雷已于2025年4月自杀离世,年仅41岁。她的回忆录里曾详细记录过,自己当年就是在海湖庄园被麦克斯韦招募的经历
这也让她与特朗普、爱泼斯坦团伙的关联更显复杂。
民主党抛出的“猛料”没等发酵多久,就遭到共和党和特朗普团队的强势反击。
众议院共和党多数派很快就发布了2.3万份相关文件,直指民主党是在“刻意挑选内容制造噱头”,根本不是想追查真相。特朗普本人也第一时间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驳斥。
他在文中称,民主党此举就是为了转移联邦政府关门等政绩污点,才故意重炒爱泼斯坦的旧账。同时他还敦促党内议员,别被这种无关话题干扰,要专心推进政府重启相关事宜。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态度更为强硬,直接将此事定性为“民主党制造的骗局”。她特别拿出朱弗雷的评价作为论据
强调这位关键受害者的说法,与民主党解读的邮件内容完全相悖,以此佐证特朗普的清白。
特朗普这边还在忙着撇清关系,11月14日他又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指示司法部及下属联邦调查局。
去调查爱泼斯坦与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等人的关系。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他应对此次危机的惯用手法,目的就是转移焦点、把对手也拉进争议中。
作为爱泼斯坦性犯罪团伙的核心人物,麦克斯韦的近况让这场丑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此前麦克斯韦因性贩运等罪名被判处20年监禁,上个月美国最高法院已经驳回了她的翻案上诉,这意味着她的定罪已成定局。
可就在这个节点,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的民主党人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麦克斯韦目前正在寻求特朗普为其减刑。
这一消息瞬间引发轩然大波,毕竟总统拥有减刑相关权力,麦克斯韦选择向特朗普求助,让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特朗普与这个犯罪团伙的真实关系。
更值得玩味的是,爱泼斯坦与特朗普传记作者沃尔夫的邮件对话中,还藏着针对特朗普的应对策略。
沃尔夫曾建议爱泼斯坦,要是有人问起特朗普相关的事,就用“让他上吊自杀”的方式回避;如果特朗普敢否认与爱泼斯坦的关联
就拿出证据反将一军,把这些当成获取政治筹码的手段。不过面对种种猜疑,特朗普始终坚持自己对爱泼斯坦的性贩运活动毫不知情。
民主党显然没打算就此收手,而是借着邮件事件持续向白宫施压,要求公开完整的“爱泼斯坦档案”。
众议院监督委员会的高级成员罗伯特毫不避讳地表示,特朗普越是想掩盖,他们就越要查到底,言语间满是对白宫隐瞒关键信息的质疑。
加州议员卡纳则付诸实际行动,联合部分共和党议员推动众议院进行投票,想要通过强制手段让档案公开。
他对此的解释很明确,这么做既是为了给公众一个交代,也是为了让案件的幸存者们得到应有的正义。可共和党方面却坚决阻拦公开全部调查记录,议长迈克・约翰逊对此始终持保留态度。
民主党对此十分不满,指责迈克・约翰逊故意推迟亚利桑那州新议员的宣誓就职。他们认为,这位新议员本可以成为推动公开投票所需的第218个签名,而约翰逊的拖延就是为了阻止投票达标。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的批评更是尖锐,直接痛斥共和党是在搞“恋童癖保护计划”,通过隐藏爱泼斯坦档案包庇相关人员。
好在随着众议院结束休会恢复会议,11月12日民主党主导的公开档案请愿已经凑齐票数,共和党籍议长约翰逊也承诺下周举行全院表决。这场围绕档案公开的拉锯战,很快就将迎来关键节点。
这场因几封旧邮件引发的风波,早已不是简单的个人声誉之争。从两党互抛文件、互相指责,到特朗普转移调查焦点,再到麦克斯韦求减刑引发的连锁猜疑
每一个环节都掺杂着浓厚的政治博弈色彩。而即将到来的档案公开投票,无论结果如何,都必将引发新的舆论震荡。
对于公众而言,他们期待的或许不只是一份档案,更是被掩盖的真相和对正义的坚守。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