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有人在地铁站里急得直跺脚,他不是因为赶不上车,是因为手机一晃,乘车码没扫成功,反而跳到了购物页面,广州和北京的地铁应用都这样,你刚掏出手机准备过闸机,广告就自己弹出来,关也关不掉,有人气得说这应用干脆改名叫广告通行得了。
地铁App摇一摇广告,用户扫码被弹走,公共出行该不该让位给流量?
最近有人在地铁站里急得直跺脚,他不是因为赶不上车,是因为手机一晃,乘车码没扫成功,反而跳到了购物页面,广州和北京的地铁应用都这样,你刚掏出手机准备过闸机,广告就自己弹出来,关也关不掉,有人气得说这应用干脆改名叫广告通行得了。
这事儿还真不少见,抖音、美团、支付宝这些常用软件里,都藏着“摇一摇”广告,走路也好,坐车也罢,就连拿手机换个手,都能弹出来一个直播或者商品页面,最让人头疼的是,有的关闭按钮藏得特别深,颜色又跟背景几乎一样,老年人根本找不着,这哪是功能啊,就是个陷阱。
企业要赚钱,地铁公司需要用广告来补贴运营成本,这个说法有道理,但问题在于,他们不该在乘客最着急的时候塞广告给他们看,扫码乘车是必须做的事,看广告却可以自己选择,技术上其实也能优化,比如增加一个防误触功能,或者把传感器调得没那么敏感,但他们没有这样做,因为那样一来广告被看到的机会就变少了。
现在每天乘坐地铁的乘客超过千万,大家选择地铁就是图个快速和准时,结果手机应用反而成了麻烦,杭州地铁之前撤掉了站内的全部广告屏幕,没有人抱怨,反而收获很多好评,这说明乘客不是不接受商业广告,而是受不了强制推送的做法,服务提供方越是依赖用户,就越可能滥用这种依赖关系,这种逻辑确实值得警惕。
老人最让人心疼,他们不懂怎么操作设备,也不知道怎么退出广告页面,只能卡在那里动不了,后面排队的人还一直催,急得满头大汗,这已经不是方便不方便的问题,而是公共服务有没有守住底线的问题,如果连坐地铁都得小心广告陷阱,这个数字社会就显得太冷漠了。
网上有很多批评的声音,这个话题的阅读量达到几亿次,有记者去问广州地铁公司,他们回答说正在优化工作,但没有提到具体怎么改进和什么时候改进,业内的人也指出,单靠企业自觉很难解决问题,需要用政策来约束,否则企业不会主动减少自己的收入来源。
这件事看起来很小,实际上很重要,不是广告能不能存在,而是它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地方展示,不能让用户为了坐地铁,还得练习怎么躲开广告。
来源:河畔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