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蹲在科技城星巴克写稿,隔壁桌中介小哥啪地把电脑一合:“跌破1万8了,房东哭着求带看。”
上周蹲在科技城星巴克写稿,隔壁桌中介小哥啪地把电脑一合:“跌破1万8了,房东哭着求带看。”
我筷子一抖,咖啡差点洒键盘。
说白了,咱们以为的“横盘”,其实是滑梯。
只是有人闭眼,有人睁眼,有人已经摔到底。
“这不就是我那套房?”
2021年,我哥们阿豪2.4万/㎡抢的太湖新城楼王,现在同户型1.3万成交,首付直接蒸发。
他原话:“我辛辛苦苦干三年,结果给银行打工,还给房子陪葬。”
咱把镜头再拉远——
园区玲珑湾,当年挂牌1000万,看房得验资;如今500万随便挑,中介还送车位。
劳动路学区房,2020年靠“振华”噱头冲到3.9万,现在2.8万还得包税。
吴江运东更惨,1万7到9千,只用了一年半,跌幅47%,连公众号都不敢写。
我算了下,身边十个买房的,八个踩坑。
剩下两个?一个全款现金,一个去年刚割肉。
“房价到底怎么了?”
我连夜把啤酒换成枸杞,拉着三位老韭菜撸串,把血泪史拆成五座大山,给你上菜。
第一座山:收入水龙头被拧死
以前咱敢贷款,是因为相信工资年年涨。
互联网发期权,地产发佣金,金融发年终奖,钱包像打了鸡血。
现在?大厂毕业、中介关门、券商降薪,收入预期直接腰斩。
高压水枪变滴灌,谁还接得住百万房贷?
“原来不是房子贵,是自己穷得稳定。”
第二座山:人口接盘侠 disappearing
60岁以上占21%,到2035年飙到35%,一句话——
爷爷奶奶手里三套房,爸妈手里两套房,00后一出生就是“包租公”。
婴儿车销量断崖,幼儿园倒闭,未来谁来买你的二手房?
第三座山:结婚买房发动机熄火
2024年苏州结婚登记再创新低,丈母娘不再逼你买房,她先担心闺女工作保不保。
“没房不嫁”变“没工作不恋”,刚需直接蒸发。
第四座山:天量库存泰山压顶
官方去化周期25个月,加上已拿地未开工,实际能卖到2034年。
十年!你现在买房,相当于200块买iPhone4,情怀用不上。
第五座山:政策方向盘打死“房住不炒”
别幻想白衣骑士,王子亲口说:我只保障住,不保障涨。
炒房客哭晕,KOL闭嘴,连房产大V都改聊黄金。
听完五座大山,你还想“抄底”?
我送你三颗救心丸,招招要命。
第一招:全面停止卖地
土地财政断了,地铁、公交、公务员工资谁出?
壮士断腕,可壮士也得吃饭。
第二招:豪宅造势,制造稀缺
把核心岛尖推到20万/㎡,让围观群众恐慌进场。
可老百姓兜里没钱,恐慌只能变吃瓜。
第三招:重新金融化
让砖头再次秒变理财,与“脱虚向实”国运对赌。
后果?系统风险谁背,你我他一起沉船。
三招看完,我悟了:
房价不是不会涨,是再也涨不动。
以后房子像汽车,一上牌就打八折,只有绝版地段+顶级学区+超低密度,才配谈保值。
“那现在该咋办?”
自住,盯紧地铁口、好物业、真学区,砍价30%再签字。
投资,先把余额宝收益跑过再说。
至于抄底?地板下还有地下室,地下室下还有车库,车库下可能还有地铁盾构机。
讲真,别再问“啥时候暴涨”。
习惯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翻身的。
时代翻篇,咱们也得翻心态。
来源:梓君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