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要是手头有块水胆玛瑙,可别随便晃悠,里头封着的可能是上亿年前的水!辽宁阜新矿工老李前些年挖出过拳头大的玛瑙,对着光一照,里头的水珠咕咚咕咚直打转,活像被封印的液态琥珀。
您要是手头有块水胆玛瑙,可别随便晃悠,里头封着的可能是上亿年前的水!辽宁阜新矿工老李前些年挖出过拳头大的玛瑙,对着光一照,里头的水珠咕咚咕咚直打转,活像被封印的液态琥珀。
科学家们研究了半天,发现这水跟恐龙喝的还真是同一个年代的!有人好奇尝过一口,说带着股土腥味儿,还有气泡冒出来。
您肯定纳闷儿:岩浆滚得像火锅底料似的,水咋没蒸干?这水到底咋进去的?今儿咱就扒一扒石头肚里的玄机!
要整明白水胆玛瑙咋来的,得先倒带一亿年的地球大片。那时候东北长白山还是个小火山口,三天两头往外喷岩浆泡泡。
岩浆喷出来的时候温度能飙到上千度,里头的气体像啤酒开罐似的“嘶嘶”往外窜。这些气泡刚冲上半空就被急速降温的岩浆壳子冻住,变成了蜂窝状的玄武岩。
这时候地下水开始整活儿了。火山消停后,岩浆通道里剩下的二氧化硅胶体顺着石头缝儿乱窜,像糖葫芦裹糖浆似的填满气泡洞。
运气好的气泡洞里原先就存着雨水或地下水,硅胶液一裹就成了密封罐头。等二氧化硅彻底凝固成玛瑙,这些水就被彻底锁在石头肚子里,成了稀罕的“活化石水”。
您可能寻思:岩浆烫得能烤地瓜,水早该蒸没影儿了吧?这儿得夸大自然的手艺精妙。玛瑙形成是个慢工细活,外层硅胶先冻成保护壳,里头的水在慢慢降温时被锁住。
整个过程就像煎溏心荷包蛋,外皮焦脆了,蛋黄还嫩着呢!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琢磨过,好水胆的外壳厚度通常在零点几毫米,刚好能扛住内部压力。
说到这上古水的味道,阜新矿工老李确实舔过自家挖的水胆,但科学家们更靠谱的法子是检测成分。
地质研究所从石盐包裹体里提取过远古海水,测出里头钙离子、硫酸根含量老高了。虽然玛瑙里的淡水成分不同,但溶解了远古矿物质的水,确实带点铁锅煮雨水的锈味儿。
想辨别真假水胆可得长点心,现在市面上九成都是人工注水的冒牌货,有商家拿针管往玛瑙缝里打自来水,再用胶水封口。
真货摇晃时水声闷沉,对着强光能看到液态流动痕迹,胆壁还常粘着黑乎乎的锰沉淀。沈阳故宫展出的镇馆之宝“寿星抱桃”,老师傅雕了三年才把水胆卡在寿桃尖上,手抖半毫米就全废。
最要紧的是保存门道。您要是淘到真货可别晒朋友圈嘚瑟,得学博物馆的法子,泡水里供着!玛瑙表面全是纳米级小孔,晾干了水分就跟蒸包子似的往外渗。
内蒙古有个藏家把祖传水胆摆客厅显摆,半年后水跑光了,石头成了空心货,肠子都悔青了。
说到价钱,香港拍过巴掌大的清代水胆鼻烟壶,成交价一百多万,专家说这叫“地球陈酿”。不过这价钱水分大,真宝贝基本都躺在地质博物馆和拍卖行里,市面上标价六位数的多半是坑。
从火山烈焰里蹦出来的水胆玛瑙,简直就是地球留给咱们的加密日记。每颗晃荡的水珠都藏着远古气候密码,每道纹路都记着地壳运动的轨迹。
有人说“石头里能养鱼”,您可得凑近了瞅下,没准人家兜里真揣着穿越亿年的液态时光呢!
来源:股票文化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