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突破!“新格伦”海上着陆成功 时隔十年再破航天纪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14:02 1

摘要:这是“新格伦”火箭的第二次发射尝试,此前数次倒计时中断让现场气氛凝重。美国东部时间下午3点55分,发动机终于点火,橘红色的火焰托着98米高的火箭直冲云霄。

2025年11月13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的发射台旁,蓝色起源的员工们攥紧了拳头。

这是“新格伦”火箭的第二次发射尝试,此前数次倒计时中断让现场气氛凝重。美国东部时间下午3点55分,发动机终于点火,橘红色的火焰托着98米高的火箭直冲云霄。

三个小时后,大西洋上的“杰奎琳”浮动平台传来欢呼声——高58米的火箭助推器平稳着陆,这不仅是蓝色起源的里程碑

更是自2015年SpaceX“猎鹰9号”成功回收后,全球航天界的又一重大突破。

中佛罗里达大学太空商业化与战略教务长格雷格·奥特里的评价一针见血:“这是最有希望挑战SpaceX垄断的火箭,没有之一。”

“新格伦”的着陆过程,每一秒都在挑战物理极限。

发射三分钟后,名为“永不告诉我胜算”的助推器完成大气层突破任务,与第二级分离并开始回落。此时的它,正以数倍音速冲向地球,表面温度因气动摩擦急剧升高。

关键的30秒来了——助推器发动机突然点火减速,巨大的尾翼如同灵巧的舵面,引导着这个58米高的“庞然大物”飞向目标。

375英里外的大西洋海域,以贝索斯母亲命名的“杰奎琳”平台早已待命。

当助推器再次点火悬停,缓缓降落在平台甲板上时,蓝色起源的直播画面里爆发出整齐的欢呼:“蓝色,加油!”

这场着陆的难度,比SpaceX的“猎鹰9号”高出一个量级。数据显示,“新格伦”助推器直径达7米,重量是“猎鹰9号”的1.8倍,相当于把一栋19层的高楼精准降落在海上平台。

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路径的差异。“新格伦”采用全动气动舵面配合边条翼设计,而非“猎鹰9号”的格栅翼,这种设计能延长大气滑行时间,却也大幅增加了姿态控制难度。

蓝色起源评论员埃迪·赛弗特在直播中说得直接:“发射、着陆、重复——从今天开始,我们做到了。”连SpaceX“猎鹰”系列副总裁乔恩·爱德华兹都在社交平台祝

“回收轨道级火箭难度极大,干得漂亮!”

“新格伦”的这次发射,不止是为了回收助推器那么简单。

作为商业火箭,它必须证明自己的“带货能力”。发射33分钟后,火箭第二级精准部署了NASA的“ESCAPADE”火星探测任务载荷,两颗分别涂着蓝色和金色的小型航天器顺利入轨。

这不是普通的探测任务,而是NASA首个由双探测器协同执行的火星轨道科学项目。两颗卫星将先飞到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这个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位置,是太阳与地球引力的平衡点。

按照计划,它们会在那里运行到2025年11月底,随后借助地球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踏上前往火星的旅程

预计2027年9月抵达目标轨道。其核心任务是测量火星周围带电粒子的磁场,解开火星大气流失的谜团。

除了火星探测器,火箭还搭载了维萨特公司为NASA研发的通信技术演示设备。一次发射同时完成深空探测、通信测试和助推器回收三大目标,这在商业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要知道,就在2025年1月的首次发射中,“新格伦”虽然成功将“蓝环”技术测试载荷送入轨道,但助推器再入时发动机未能点火,最终坠入大西洋。

短短十个月,蓝色起源就完成了从失败到完美的跨越。

助推器着陆的背后,是商业航天最核心的逻辑——降成本。

在此之前,火箭助推器的命运几乎都是坠入海洋报废。一枚中重型火箭助推器的成本占火箭总成本的60%以上,这种“一次性”模式让发射价格居高不下。

“新格伦”的设计从根源上改变了这一点。其助推器采用7台BE-4液氧甲烷发动机,这款被称为“史上推力最大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单台推力达240吨,且设计寿命超过100次。

蓝色起源公开的数据显示,这款助推器可重复使用25次,每次回收后只需简单检修就能再次发射。按照单次发射6000万至7000万美元的报价计算,分摊到每次任务的助推器成本将降低96%。

目前“杰奎琳”平台正带着助推器返回港口,预计几天内就能完成初步检测。蓝色起源已经确认,这枚助推器将用于后续的商业发射任务,首个客户很可能是贝索斯旗下的亚马逊。

成本优势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新格伦”近地轨道运力达45吨,是“猎鹰9号”的两倍,而发射价格却基本持平。这意味着客户能用同样的钱,运送两倍重量的载荷。

“新格伦”的成功,正在搅动全球商业航天的“一池春水”。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共进行259次航天发射,其中SpaceX完成134次,占比超过51%。“猎鹰9号”助推器已成功着陆超500次,最多的一枚完成了31次飞行,形成了近乎垄断的优势。

蓝色起源的崛起,打破了这种单极格局。更关键的是,它背后站着亚马逊这个“超级客户”。就在发射当天

亚马逊宣布将“柯伊伯计划”更名为“亚马逊近地轨道”,计划部署超3200颗卫星,与SpaceX的“星链”正面竞争。

按照双方协议,蓝色起源将承担亚马逊卫星星座27次发射任务。“新格伦”的成功回收,意味着亚马逊的卫星部署成本将降低至少40%

这对已拥有9000颗在轨卫星的“星链”来说,是实打实的威胁。

NASA的态度也很明确。除了“ESCAPADE”任务,蓝色起源还获得了美国太空军的“国家安全太空发射”合同,与SpaceX、联合发射联盟共享56亿美元订单。

奥特里博士透露,NASA有意扶持多元力量,避免航天发射业务被单一公司掌控。

蓝色起源的野心不止于此。公司计划2026年执行大型机器人登月器发射任务,而SpaceX的“星舰”登月器仍需数年才能就绪。奥特里预测:“如果明年能成功登月,外界对蓝色起源的看法会彻底转变。”

从2000年成立到2025年实现关键突破,蓝色起源用25年时间证明了自己。正如其“稳步前行,勇往直前”的座右铭,这次它不仅追上了对手,更可能开启商业航天的新格局。

来源:笔杆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