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聚变重大突破,一亿度1066秒领跑全球,能否终结石油时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5 13:51 1

摘要:由于最近几年的天气十分抽象,寒暑季节都极端的要命,各家各户的用电量也不断猛增。所以普通人都在想,有没有一天,电费能便宜一点?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由于最近几年的天气十分抽象,寒暑季节都极端的要命,各家各户的用电量也不断猛增。所以普通人都在想,有没有一天,电费能便宜一点?

实际上,距离那一天,已经不会太远了。因为在可控核聚变这一块,我国迎来了一则喜讯。

“聚变电”,或许会在2030年亮相。而且,EAST(东方超环),正在加速商业化。当然了,便宜的可不止是电费。

EAST突破了一亿度“烧”1066秒的壮举,这究竟是什么概念呢?为什么会有人说石油时代会就此终结?接下来,就让我们聊聊EAST到底有多牛。

石油时代的终结?

石油是宝贵的能源,自打和美元挂钩的那一刻,这玩意就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如果自身没有实力,便会被国际恶棍强取豪夺,战火不断。

毕竟,强盗家里也挖出了油,所以更要把资源都霸占了,进而抬高自家的油价,让正常用油的国家,必须出高价买。是啊,我国石油资源不理想,每年都要进口很多。

以2024年举例,进口的石油高达5亿吨。而且,这两年的油价波动很离谱,5亿吨就差不多2000亿美元了。

再者,国内的消耗是非常大的,5亿吨难以满足消耗。可是,自家的产能不够,这一块是硬伤。

还有,石油排放是污染空气的,也会导致气候加剧极端化。所以,找出石油的替代品,成了关键。

不论是为了能彻底平息战火,更是为了环境考虑,石油都必须早日成为过去式,核聚变才是众望所归。

那么,核聚变是啥呢?这个词,网络上出现的频率很高,也经常被人调侃,如果一个罪大恶极的犯人,发明了可控的技术,高低得多几条命。

是的,这项技术就是这么让人向往,因为它的存在,意味着改变人类未来,人类自己创造出来了一颗“太阳”。

这颗人造太阳,远不是石油、核电站,或者说原子弹能相比的,后面两个只能算弟中之弟。

人类第一颗氢弹试爆,大家还记得吗?

核聚变后的能量,如果用在正道上,足以造福人类。但是,只有可控的能量才有用。只不过,在早期,没有人敢相信,如何让这股巨大能量变成可控的、稳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便想着,要是可控,就相当于把小的原子弹捏成大的,释放出来的能量也会跟随质量增加。

打个比方,太阳一秒烧6.2亿吨的氢,足够地球使用几十亿年了。可是,地球没有太阳一样的引力,想要收集高温等离子,几乎是不可能的,否则冬天释放出来,也就不用穿棉袄了。

所以,人类要自己搞一个太阳,结果核技术实现了一部分,而另一部分,也就是可控的研究,始终是一大难题。

多年的实验中,倒是能“烧”上了,可是“烧”不久。直到2023年,我国才能做到403秒,根本没法让聚变反应实现自我维持。这就好比你接了个灯泡,亮一会就寿命到期。

而去年突破的1066秒,则是人类在此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和过去亮一会就到寿的灯泡对比,现在至少可以稳定亮几个小时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牛的地方,我们接着往下聊。

领跑全球的底气

EAST,内部零件将近百万个,专利约2000项,完全是国人自主研发。从突破403秒开始,技术人员的目标一直是1000秒,毕竟过千才能自我维持。

结果,居然比预期多出来66秒!可别小看这66秒啊,全球都没人敢保证,每一秒都是奇迹。

想要可控,你就得搞定超高温和超低温,就像极端的寒暑,只不过数值更高,超过了一亿,是太阳核心的6倍之多。

但是,超导磁体又必须保持低温,达到零下269度,这个温度可比宇宙的深空还要冷的多。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就不得不提EAST技术人员十几年的努力了,他们做的实验次数高达15万次。

如今的千秒级,更是全球T0。美国的NIF,靠激光点,一次就烧个几纳秒,实在不值一提。欧洲的ITER,更是没有装完,估摸着得等到10年后才能进行初次实验。

而我国的进步,是一步一个脚印拼出来的,技术人员希望在2030年,让一些城市实现“聚变电”,届时电费价格会更便宜,而且电车充电更迅速。

电车只需要加一次氘,就能跑几万公里,再也不用担心跑不了长途了,而充电桩,也会逐步替代加油站。

至于燃料的问题,就更不需要担心了,有大海负责兜底。一小杯水的氘,就能顶300升的油,让你的车跑大半年不用愁。像是另一种燃料氚,用锂造就行了,烧完了就剩氦气,不用担心会有什么泄露之类的隐患。

你看看,这是不是比石油、核电站之类的方便多了?非但不需要担心对空气造成无人,更没有泄露的隐患。看看日本的福岛,现在还是个重量级。因为不可控,安全性没有任何的保障。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可控的技术,对人类未来的帮助可太大了。便宜的能源,能让海水淡化成本降低,灌溉沙漠地区,实现更多的绿洲、许多地区冬天不用烧煤了,雾霾也能减少。

甚至,将来探索探空,搭建一个聚变引擎,去一趟火星探索,可能也就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至于去探索月球,也会更加方便。

所以,不论是从普通人的角度,还是更加广阔的角度,这一项突破,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也不是说马上就能成功,因为要投入商用,至少得走6个大关,当前已经走完了一半。

回望当下,真是让人感慨。遥想20年前,高铁还是个稀罕物,现在很多县里都通了。而可控的核聚变,一直被当做一场遥不可及的实验,但现在它也铺上了“铁轨”,下一步就是考虑怎么加速跑了。

更关键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核心科技,不用担心卡脖子,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信源——《人民网-金台资讯》——《“人造太阳”加速商业化意味着什么(瞰前沿·大国重器)》

《光明网》——《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再创纪录,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来源:烟斗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