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如逆旅,我们都是行路人。沿途难免遭遇风雨、磕碰与伤痛,那些当时以为跨不过的坎、扛不住的难,在岁月沉淀后回望,竟都成了照亮前路的微光,拼凑成独属于自己的传奇。痛苦从不是生命的累赘,而是成长的勋章,是传奇的序章。
人生如逆旅,我们都是行路人。沿途难免遭遇风雨、磕碰与伤痛,那些当时以为跨不过的坎、扛不住的难,在岁月沉淀后回望,竟都成了照亮前路的微光,拼凑成独属于自己的传奇。痛苦从不是生命的累赘,而是成长的勋章,是传奇的序章。
我想起外婆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外公意外离世,留下外婆和三个年幼的孩子,最大的不过八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中。彼时物资匮乏,家境贫寒,外婆没读过书,只能靠帮人洗衣、纺线、种地维持生计。寒冬腊月,她凌晨四点就背着木盆去河边洗衣,河水冰得刺骨,双手长满冻疮,裂开的伤口渗着血丝,却还是咬牙搓洗每一件衣物;农忙时节,她顶着烈日在田里劳作,既要播种施肥,又要收割晾晒,傍晚还要赶回家给孩子做饭、缝补衣裳,常常忙到深夜才能休息。
有一年冬天,小舅舅突发急病,高烧不退,村里的赤脚医生束手无策,必须送县城医院。外婆抱着舅舅,踏着积雪,走了十几里山路,深一脚浅一脚,汗水浸透了棉袄,又被寒风冻得僵硬。一路上,她不停呼唤着舅舅的名字,泪水混着汗水滑落,在脸上结成薄冰。那时她也曾绝望过,坐在路边抱着孩子无声痛哭,可看着孩子烧得通红的小脸,又咬牙站起身继续前行。
就这样,外婆硬生生撑了十几年,把三个孩子拉扯成人,供他们读书、成家。如今外婆八十多岁了,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风霜,可每当说起过去的日子,她总笑着说:“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没想到还能走到今天。现在看着你们好好的,那些苦都值了。” 外婆的人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可她在苦难中坚守的韧性、在绝境中撑起家庭的勇气,何尝不是一段平凡又伟大的传奇?那些咬牙坚持的日夜,那些含泪前行的脚步,都成了她生命中最珍贵的注脚。
身边还有一位朋友,大学毕业后满怀憧憬创业,却遭遇了市场寒冬。他倾尽所有积蓄,又向亲友借了不少钱,组建团队、研发产品,可产品上市后销量惨淡,资金链断裂,团队也随之解散。那段时间,他陷入了人生低谷,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敢见人,甚至产生了自我怀疑。他说,最痛的时候,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觉得自己像个被世界抛弃的失败者,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但痛苦并没有将他击垮。在家人的鼓励下,他慢慢走出阴霾,开始复盘失败的原因,学习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等知识。他白天打零工维持生计,晚上熬夜钻研行业动态,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走访了上百家商户,收集市场反馈。有一次,为了谈成一个合作,他连续一周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反复修改方案,耐心沟通需求,最终用诚意和专业打动了对方。
经过三年的沉淀与努力,他重新创业,这次他稳扎稳打,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优质的产品服务,逐渐打开了市场,生意越做越红火。如今再谈起当初的失败,他坦然笑道:“那段日子确实难熬,但也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不足,学会了沉淀和坚持。如果没有当初的跌倒,就没有现在的自己。” 那些失败的泪水、迷茫的夜晚,都成了他创业路上的宝贵经验,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还有敦煌莫高窟的守护者们。百年前,莫高窟历经战乱,文物遭到劫掠,洞窟壁画也因自然侵蚀而日渐斑驳。一代代守护者扎根大漠,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漫天黄沙、缺水少电、气候干燥,他们毫无怨言。为了修复壁画,他们趴在脚手架上,一针一线修补残损的颜料,一铲一刷清理洞窟内的积沙,常常一整天都待在洞窟里,腰酸背痛是常态。
有人因为长期在干燥环境中工作,患上了呼吸道疾病;有人放弃了城市的繁华,一辈子守在大漠深处,与壁画、洞窟为伴。他们也曾面对资金短缺、技术难题等困境,也曾有过迷茫和退缩的念头,但对文物的热爱、对文化传承的责任,让他们坚持了下来。如今,莫高窟在他们的守护下,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吸引着无数人前来瞻仰。他们的坚守与付出,让千年壁画得以延续,这段与风沙为伴、与岁月同行的时光,也成了跨越时空的传奇。
人生路上的痛苦,就像磨刀石,磨去了我们的浮躁与脆弱,留下了坚韧与成熟。外婆的坚韧、朋友的执着、莫高窟守护者的坚守,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道理:痛苦不是终点,而是蜕变的开始。那些曾经让我们痛哭流涕的瞬间,那些曾经让我们辗转难眠的夜晚,终会在时光的发酵中,变成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成为我们人生传奇中最动人的篇章。
不必畏惧痛苦,不必逃避磨难。当我们咬牙熬过那些艰难岁月,回头望去,会发现每一次痛苦的经历,都是一次成长的蜕变;每一次咬牙的坚持,都是在书写自己的传奇。生命的美好,正在于它的不完美,在于那些痛过、哭过、拼过之后,依然能笑着拥抱生活的勇气与力量。
来源:黄春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