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人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软件开发人员,竟然在暗网里干着惊天动地的勾当,运营平台募集加密货币,专门悬赏暗杀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现任总理朔尔茨等20名政要,还直接给这些人下达了所谓的“死刑判决”。
11月10号深夜,德国多特蒙德的街头比往常安静得多。
就在这时,一支精锐反恐部队悄悄行动,直奔某个目标地点,最终抓获了一名49岁的男子马丁・S。
没人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软件开发人员,竟然在暗网里干着惊天动地的勾当,运营平台募集加密货币,专门悬赏暗杀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现任总理朔尔茨等20名政要,还直接给这些人下达了所谓的“死刑判决”。
马丁・S这波操作可不是临时起意,检方后来披露,至少从2025年6月开始,他就在暗网上搞起了一个叫“暗杀政治”的平台。
这个名字听着就够惊悚的,其实是源自美国反政府人士吉姆・贝尔1995年写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里就脑洞大开地描述了匿名捐款资助暗杀政府官员的模式。
本来想不通有人会把这种疯狂想法付诸实践,但马丁・S还真就这么做了。
他在平台上不光公布了20名政要的私人信息和自己宣判的“死刑判决”,甚至还放了制造爆炸物的教程。
最关键的是,他公然募集加密货币,把这些钱当成悬赏金,谁要是能完成暗杀行动就能拿到这笔钱。
加密货币的匿名性本来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没想到反倒被这种人钻了空子,变成了资助非法活动的工具。
11月11日,德国检方正式发布声明,指控马丁・S涉嫌资助恐怖主义、煽动危害国家的严重暴力行为,还有非法传播个人信息这些罪名。
这案子性质有多严重?直接由负责调查恐怖主义和重大国家安全案件的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接手了。
目前还没人知道他到底募集到多少加密货币,但能让联邦检察官出手,足以说明这事有多棘手。
接下来,他还得接受调查法官的问话,能不能被正式逮捕,就看法官的决定了。
德国内政部长亚历山大・多布林特后来证实,对马丁・S的调查从6月就开始了,但具体细节一点都不肯透露。
这也能理解,毕竟涉及国家安全,谨慎点没毛病。
不过让人疑惑的是,检方从头到尾都没说清楚他为啥要这么做,也没表明他是不是受了外国势力指使。
其实马丁・S早就不是第一次进入德国当局的视线了。
早在2020年,他就因为一些极端行为被盯上,只是没料到他后来会发展到策划暗杀的地步。
更值得警惕的是,他还和极右翼组织“帝国公民”有牵连。
这个组织说起来挺离谱,竟然否认二战后成立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合法性,以前大家都觉得他们是一群心怀不满的“怪人”,没太当回事,现在看来,这伙人已经成了德国当局认定的重大安全威胁。
如此看来,马丁・S的极端行为绝非偶然。
他一个人单独行动,凭借自己软件开发的专业技能,在暗网搭建起隐蔽的平台,专门针对政客搞事情。
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可不少,德国近年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经济通胀、移民问题这些矛盾叠加,让一些极端势力有了滋生的土壤。
德国的政客们怕是最有体会,言语攻击和人身攻击越来越频繁,安全风险直线上升。
加密货币监管的漏洞在这起案件里也暴露得明明白白,暗网里的交易本来就隐蔽,再加上加密货币的匿名性,资金流向很难追踪。
虽然德国对大额加密货币交易有备案要求,但面对这种可能是小额分散的捐款,根本没法全面覆盖。
以前总听说加密货币有各种创新优势,没想到在非法领域竟然被用得这么“溜”,这确实给全球监管提了个醒。
极右翼势力借助网络扩张的趋势也得重视,现在暗网里的极右翼平台越来越多,内容也从以前的意识形态传播,变成了直接指导暴力行动,比如教人造爆炸物、策划暗杀这些具体操作。
像马丁・S这样有专业技术的人加入,更是让安全部门的监控难度陡增。
这起暗网暗杀悬赏案给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敲响了警钟,政客的安全保障不能只靠线下防护,网络层面的威胁同样得重视。
或许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国家的经验,建立专门的政客个人信息加密保护系统,再联合区块链企业开发追踪工具,从源头阻断非法资金的募集渠道。
马丁・S的行为已经触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等待他的必然是法律的严惩。
但这起案件背后反映出的极端主义抬头、网络犯罪升级、加密货币监管缺失等问题,可不是抓一个人就能解决的。
要想真正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还得从意识形态遏制、技术防控升级、社会矛盾疏导等多方面发力,甚至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跨地域的安全挑战。
毕竟,在网络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漏洞,都可能成为全球性的风险隐患。
来源:史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