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以解构和层叠著称的比利时设计师,在 Y/Project 结业后,将实验性的线条带进了快时尚体系,此番合作以“日常的戏剧性”为核心,将 Diesel 式的工装轮廓与 Y/Project 的结构语言嫁接在一处,既挑战了 H&M 一贯的流行调性,也暴露出时尚产业
H&M x Glenn Martens 联名系列于今年秋季上架时,在海内外社媒都迎来了一致好评。
这位以解构和层叠著称的比利时设计师,在 Y/Project 结业后,将实验性的线条带进了快时尚体系,此番合作以“日常的戏剧性”为核心,将 Diesel 式的工装轮廓与 Y/Project 的结构语言嫁接在一处,既挑战了 H&M 一贯的流行调性,也暴露出时尚产业在“可接近性”与“原创性”间的焦虑。
H&M 官方在声明中称:“我们希望以 Martens 的视角重新定义现代廓形”,但在市场热度之外,更多人开始重新讨论他在当代时装格局中的位置,或许具有争议,但Glenn Martens 正成为当代时装史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Glenn Martens 出生于比利时布鲁日,毕业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那所孕育出 Martin Margiela、Ann Demeulemeester 与 Dries Van Noten 的学院,也深刻塑造了他“以结构语言叙事”的创作方式。正如他在早期接受 i-D Magazine 采访时所说:“我对服装的兴趣不在于造型,而在于结构能如何改变身体的姿态。”
毕业后,Martens 曾短暂在 Jean Paul Gaultier 工作,2012年,他创立个人同名品牌,但很快意识到在巴黎独立品牌的竞争中,资金与资源不足几乎让品牌无法生存,于是在关停品牌后,他接过了 Y/Project 的创意总监职位。
当时的 Y/Project 尚未形成清晰风格,尤其是在 Yohan Serfaty 离世后,这个小众男装品牌曾一度面临崩溃,而 Martens 的加入几乎让品牌“起死回生”。他将安特卫普式的结构解构主义,与巴黎街头文化结合,提供出了鲜明记忆点,迅速盘活品牌。
Business of Fashion 曾评论:“Martens 让穿衣成为一种选择题,而非命题作文。” 这种灵活与层次感让 Y/Project 在巴黎时装周一跃成为评论界宠儿,也开启了“模块化服装”的流行趋势。
2017年起,他将品牌从男装拓展至女装,并逐步打开亚洲与美国市场。The Guardian 曾评价:“他以幽默化解了高级时装的严肃。”Y/Project 的增长轨迹虽不及商业巨头,但其设计话语权在评论界与设计圈稳步上升,印花卫衣、雕花牛仔裤都受到广泛欢迎,成为社媒爆品。
Y 的告别与新周期
从 Diesel 的重生
到 Margiela 的延续
尽管曾收获不少好评,疫情后的收入下滑和联合创始人的离世,最终成为品牌关停的导火索,当 2025 年 Y/Project 宣布暂停运营时,业内普遍认为这并非创意的终结,而是行业结构的一次调整,Martens 的核心团队也早已被 Diesel 与 Maison Margiela 吸收,他本人成为当今最受追捧的多线操盘设计师之一。
出任 Diesel 创意总监之后,Glenn Martens 也迅速找到新的品牌定位,让这个曾因牛仔文化滞后而陷入停滞的品牌重新燃起生命力。Martens 将 Diesel 从Y2K复古中抽离,带入了新的文化语境,辨识性的金属质感 logo、话题性的秀场布置也为Diesel 提供了全新热度。
与此同时,Glenn Martens 在 Maison Margiela 的近两次秀场,虽然因为负面新闻曾被质疑“水土不服”。不过,他在尊重品牌基因的前提下,的确带来了迥异风格,为品牌注入新鲜血液。
Glenn Martens无疑是当下最具话题和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从 Y/Project 到 H&M ,他正在努力完成“叫好即叫座”的目标。
如 Vogue France 所言:“他既是系统的异端,也是系统的一部分。” 当他将复杂的服装理念压缩进快时尚的生产线,这种矛盾恰恰体现了当代设计师的真实处境。
与此同时,Martens 既是 Diesel 的中坚力量,也为多个品牌提供了转型范例,重新定义了“商业先锋”的含义。H&M 的快时尚联名,并非风格的稀释,而是一种迅速触达市场的高效策略。
来源:1626潮流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