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日本现在不敢对中国开战,赌国运是他们千年来一贯操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5 12:05 1

摘要:日本女首相高市早苗所谓的“台湾有事,日本会武力干涉”让日本整个社会一片高潮,是的,你没看错,大部分日本网民都支持高市言论。这也不难理解,要不是高市思想激进、极端反华,她也不可能当上日本首相。

日本女首相高市早苗所谓的“台湾有事,日本会武力干涉”让日本整个社会一片高潮,是的,你没看错,大部分日本网民都支持高市言论。这也不难理解,要不是高市思想激进、极端反华,她也不可能当上日本首相。

高市早苗的言论让中国怒火中烧,连日来,从外交部到官媒都对此女妖进行了口诛笔伐。可以说,我们从来没有如此愤怒过。

但这根本没用,日本压根就不怕。今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就针锋相对地叫嚣:高市早苗不会撤回涉台发言。

不仅如此,高市早苗还打算在日本自卫队恢复“大佐”的军衔。

哪怕不了解抗战历史,只要看过抗日电视剧的人,就知道诸如“大佐”“少佐”之类的侵华日军军官在中国犯下了多少滔天罪行?高市早苗这样做,是故意在中国人伤口上撒盐?还是想恢复当年侵华日军的一切?

或者说,日本是准备对华开战吗?从而再赌一把国运?

看到这,你可能以为这是在危言耸听,会觉得这怎么可能?日本人吃了熊心豹子胆,80年前还没打怕,还想再跟中国打一次?

你如果这样认为,那你是一点都不了解日本这个民族。

以小搏大赌国运,是千年来日本这个民族一贯操作,他们强大时是如此,衰弱时更是如此。

说实话,日本这块土地自古以来还真不是什么好地方,地震、海啸暂且不谈,关键是这个地方找不出几块像样的肥沃平原。日本地形狭长,多山,山地占到了全国面积的70%以上。

土地贫瘠,就诞生不了成熟的农业文明,耕种落后,人民的生活就极其困苦。因为落后,日本直到中国唐代时,才结束母系社会,在之前他们一直是原始奴隶社会形态。

可见在古代,日本人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一个人在一个穷地方待久了,就想离开这个地方去富庶之地讨生活。一个民族同样如此。几千年来困苦的生活促使他们去寻找更好的地方。

但日本是岛国,周围全是海。北方是现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现在都是极寒之地,何况是当年?东部是海。南边是朝鲜,这地方同样是苦寒之地,比日本强不了多少。唯一能去开拓的只有西边富庶的中国了。

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公元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由此正式由原始奴隶社会进入到了封建社会。这时是中国唐代唐太宗贞观20年,中国正处于封建时代最为强盛的前夜。

日本经过大化改新之后,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基本是照搬唐朝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日本开始有了一个国家的样子。

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日本的国力渐渐起来了。一个穷屌/丝有了点钱之后会开始飘。日本也一样。国家稍有点发展,也彭胀了,开始养小弟。这个小弟就是朝鲜的百济国。

当时朝鲜正处于“三国时代”,由高句丽、新罗、百济组成。三个小国相互争地盘,新罗抱上了大唐的大腿,高句丽和百济一看,不行啊,自己也得找一大哥,于是他们抱上了日本。

唐显庆五年(660年),百济国在高句丽默许甚至支持下,悍然撕毁与新罗的短暂和平,倾全国之兵大举侵占新罗。新罗连忙向大哥唐朝求救。那时征服朝鲜也是唐朝的国策,趁此机会,唐朝派大将苏定方,率大军一举灭了百济,第二年又准备灭高句丽。

见小弟被打,日本坐不住了,为了重拾威望,他们决定出兵跟唐朝碰一碰。

看到这里,有人会纳闷:日本难道不知道唐朝的强大吗?他们日本才吃了几年干饭,就想碰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这就不得不说日本民族性格一个特点了,那就是:敢赌。说好听点,就是敢冒险。

日本因为农业不发达,他们常年在海上讨生活。海上讨生活,完全是看天吃饭,没点敢闯敢冒险的劲儿,是吃不了这碗饭的。久而久之,日本就形成了这种敢赌的性格。

他们肯定知道唐朝的强大,但他们还是想赌一把。万一赌赢了呢?

公元662年到663年,日本天智天皇任命日本大将阿昙比罗夫为统帅,先后派出士兵4万人,战舰1000余艘,气势汹汹地扑向朝鲜,终于在公元663年8月13日,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这地方,跟唐朝展开了一场惨烈大战。

当时唐朝派出的兵力只有1万3000人,统帅是刘仁轨和刘仁愿。

但战事一开打,日本人就傻眼了,他们虽然人多,但装备太落后,他们虽然战舰多,但那战舰比小渔船大不了多少。反观唐军,全是高大的楼船、坚固的船体和精良的武器(拍竿、弩炮、火箭),以及训练有素的水兵。

所以这仗还没开打,日本就输了。史书的记载是:“双方合战,唐军四战皆捷,水陆连胜。此役,倭军损失上千或溺死,或被斩杀,尽皆沉于白江口水底。”倭军的血染红了整个江面。

如果说,一千年后的抗日战争时,日本以是工业国吊打中国的农业国,那么,当年的白江口之时,就是唐朝的农业国吊打日本的原始奴隶国。

白江口之战大败,让日本意识到中国太强大,这时候日本人又一个民族性格就体现出来了:一方面,他们痛定思痛,重整国力,到了天武天皇掌权时,其下令制定了飞鸟净御原令以及律令法等,将日本快速的导向为律令制国家。另一方面,他们在唐朝面前装孙子,表达了愿与唐朝交好的愿望。此后一百年,他们不断派出遣唐使向唐朝学习,逐渐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日本数百年间将自己学成了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

这就是日本人另一种民族性格:我打不过你,我就当孙子,同时向你学习,不断强大自己。你不可能一直强大,你总有衰落的时候吧?

这就是日本人既可恨又可怕的地方。

反正,白江口战役后直到1592年,近一千年间,日本未敢再对中国开战。

2

自白江口之战后,日本忍了一千年。这一千年,随着日本人口增长,土地与人口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日本望着西边中国的肥沃土地一直流口水,但是一千年来,日本从没有建立过一个强大的政府和一支强大的军队,中途还被中原王朝打过几次,元朝的忽必烈就曾两次派兵征讨日本,但都由于台风恶劣天气而功败垂成。

终于,到了16世纪末,日本迎来了一个猛人,他就是丰臣秀吉。

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此人治国有方,在他治理下,多年战乱的日本一时间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任何一个日本政治人物,只要国家稍富强,第一件事肯定是要打中国的主意。丰臣秀吉更不例外,而且此人比他的祖先还要飘。

早在1578年,丰臣秀吉表明他的“宏大志向”:“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宿志”。

到了1584年,丰臣秀吉更提出了一个带有时间表的扩张计划:在占领朝鲜之后,于文禄二年(1593年)初占领北京,天正三年(1594年)日本迁都北京,然后再进军印度。

也就是说,他不仅要占领全中国,还要进军印度,统治亚洲。这是不是比几百年后,他那帮昭和孙子的目标还要远大?

可见,这人想得有多美。

但他不是空想家,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干家。

1592年,丰臣秀吉听说此时中国明朝的万历皇帝不上朝已经有十多年了,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他一看,机会来了,决定赌一把。是的,日本人又一次开始赌国运。

这年正月,丰臣秀吉派出14万大军侵入朝鲜。一开始,朝鲜被打得哭爹喊娘,赶紧向自己的主子明朝求救。

那时明王朝确实衰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几斤钉。很快,万历皇帝派出李如松为帅,领军四万入朝作战。很快将日军打得丢盔弃甲。

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年,日本除了损兵折将,什么也没捞着,丰臣秀吉在此期间还病死了。

此战失败,让日本再次在痛苦中意识到一个残酷事实:只要是冷兵器时代,哪怕中国稍有衰落,但国力依旧全方位碾压日本,想通过朝鲜占领中国,那是不可能的事。除非,改天换命,中国彻底衰落,衰落到不堪一击。

正是意识到这点,此后三百年,日本一直很老实。

3

时间来到清朝末年,历史与时代的变局终于发展到了“改天换命”的时刻,也就是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全部改变的时刻。

日本人抓住了这次改变的机会,通过明治维新,将自己从一个封建农业国发展成了一个新兴工业国,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力开始变得强大。

而中国却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依旧是一个老态龙钟的农业国,国力衰落到不堪一击。

梁启超说,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三千年才有一次的机会,日本人怎么可能放过?

跟他们的祖先一样,其时的日本还是走“欲占中国,必先占朝鲜”的老路。所以,他们赌上了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对日本来说,确实是一场豪赌,上至明治天皇下至每一个士兵,都押上了全部身家。但是这又不是一场盲目的豪赌,之前二十年,日本上下都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研究,成千上万在华的日本间谍将最详细最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传回日本,供明治参考。让明治意识到:此时的中国已经完全糜烂不堪,已经病入膏肓,已经完全不堪一击。

之后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日本赌成功了。

日本不仅占领了朝鲜,还占领了台湾,更获得3亿两白银的赔款。这些胜利果实对日本来说太重要了。那些真金白银日本全部投入到军事和教育领域,而朝鲜和台湾作为殖民地则为日本进一步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和养料,使日本的国力进一步空前强大。

之后几十年,他们拾起三百年前丰臣秀吉未完了计划和心愿,开始一步一步占领中国。当年日本首相田中在奏折写得很清楚:“吾人如欲征服中国,则必先征服满蒙;吾人如欲征服世界,则先必先征服中国。吾人如能征服中国,则其余所有亚洲国家及南洋诸国,均将畏惧于我、臣服于我。”

至此,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但中国终究是天朝上国,哪怕是衰落到不堪一击的地步,依旧在垂死之际发出强悍的怒吼,四亿人的血性被战争和屈辱激发出来,一寸山河一寸血,跟日本人死磕到底。

1941年,陷入困顿中的日本决定再赌一次国运,发动了珍珠港偷袭,对美国开战,但这次,他们赌输了。直至1945年,他们连吃两颗大蘑菇,最终投降。

4

但日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被中国打败的,他们认为是被美国打败的,因为1945年时,日本还占领着中国三分之二的土地。

所以,一直以来日本不服气。

正因为不服气,这几十年来,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反思战争,更没有反思侵略。在他们看来,侵华战争,是他们大和民族几千年来为了生存的“开拓大陆”的延续,这一次战争跟历史上的白江口之战和丰臣秀吉之战没什么不一样。因此,他们在“靖国神厕”里至今供奉着几百年来的对外开拓的战争贩子,但他们从来不认为那些是战犯,反而认为是对所谓的日本民族有“贡献”的人。了解了这个,你就知道为什么到了现在日本上上下下依旧在参拜“靖国神厕”。

回顾日本历史,这种“开拓大陆”的战争延续上千年。第一次面对唐朝时失败了,他们蓄力了一千年;第二次面对明朝时,他们又失败了,之后蓄力了三百年。直到这第三次,他们差点成功了,但是最终“功败垂成”。

现在他们又开始了第四次蓄力,第四次“卧薪尝胆”,因为现在的中国比历史的唐朝还要强大,他们很清楚,不能硬碰硬,他们在等,在等中国衰落。

之前,日本前驻华大使垂秀夫在一次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他说:“眼下和平时期日本真的要和中国开战吗?所谓综合国力这一块中国已经变得相当强大是不争的事实,日本采取3倍的力度反击,对方会采取10倍力度回敬。(但)中国衰弱的时候就可以一决胜负了。”

这个垂秀夫曾于2020年9月到2023年10月担任日本驻中国大使,被誉为“中国通”。这个称号不是白叫的,自1989年起,他就开始在驻华使馆工作,对中国的研究长达30余年,对中国非常了解,可能比许多中国人还要了解中国。

所以,这样一个日本资深外交官说出那样的话,并非随便说说,而是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日本政治精英的想法。

这些政治精英非常清楚:中国目前的实力远超日本,正是国力最为强大的时候,这时候日本最好不要去招惹中国,等哪一天中国衰落了,日本再动手不迟。

他们觉得,一千多年前唐朝那么强大都能衰落,现在的中国为什么不能?那一次,日本等了一千年,第二次他们等了三百年,以后的日子,他们再等个三百年或者一千年又有什么不可以?

况且,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会白等,他们可以想尽一切办法,不断给中国使绊子,对中国使坏,加速中国的衰落,比如,暗中支持台湾分裂势力抗衡中国,支持菲律宾等国家向中国发难,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马前卒,再比如向中国派出间谍,或者在中国收买汉奸。等等等等。

这些事,他们现在正在干。

这些日本政客的盘算是,通过挑衅中国对华开战,将美国拉下水,让美国跟中国干一架,日本来捡便宜。如果赌成功了,他们就可以摆脱战败国的命运,使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那么,中国呢?

面对日本的贼心不死,面对日本几千年对侵占中国的执念,中国怎么办?眼睁睁等日本蓄力吗?眼睁睁等日本对中国来第四次侵占吗?

绝不能!

现在日本的心思有一点是对的,中国不可能一直强大下去,不可能永远强大,唐朝当年那么强大,过不了两百年不也衰落了?历史上多少强大的国家,最后不也衰落了?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中国能保证自己一直强大下去?不能。

那么面对现在日本的蓄力,中国怎么办?

其实也好办,就是——趁着现在强大,或者说未衰落之前,彻底打趴日本!让他们永远没有蓄力再来侵华的机会!

我不是在鼓吹战争,我是说在要打趴日本,打趴的方式不一定是战争,还有其他很多方式,当然战争又是最为直接最为痛快的一种。

电影《南京照相馆》里男主最后对日本人说:我们不是朋友,从来不是。

八十年前是这样,现在呢?对一个一直在蓄力、一直在“卧薪尝胆”打算再来一次侵华的日本,我们跟他们是“朋友”吗?

不是,永远都不是!

日本在中国身边是一直是搬不走的,即便他们现在是发达国家,但是,资源匮乏、地震频发,是他们永远都摆脱不了的宿命,对大陆的执念刻在一代又一代日本人的骨子里,要是哪一天他们又出了一个丰臣秀吉一样的人呢?又出了一个伊藤博文或者东条英机那样的赌徒和疯子呢?

有时候,我们不能太仁慈,不能太有道德,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对后代不负责。不彻底将日本打趴下,中国此后数百年,不会有宁日!

来源:阿胡的视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