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锋》与《长安十二时辰》各追6集后,一部要弃剧,一部熬夜催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05:50 1

摘要:现在国剧市场出现竞争非常激烈呀,央视力推的谍战剧《隐锋》和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形成了鲜明对比。一部开播就遭到观众的强烈吐槽,指批漏洞百出;一部都认为很不错,成为口碑佳作,让人追剧停不下来。这两种分级化的原因,反应出当下观众对剧集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隐锋》在历史考据方面出现明显硬伤。剧集背景设定在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却频繁使用“军统”称谓。历史学者指出,军统早在1946年就已改组为保密局,这种基本历史常识的错误让人质疑剧组的准备是否充分。第一集主角李亨在茶馆被特务包围,不仅不设法脱身,反而一脚将特务

现在国剧市场出现竞争非常激烈呀,央视力推的谍战剧《隐锋》和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部开播就遭到观众的强烈吐槽,指批漏洞百出;一部都认为很不错,成为口碑佳作,让人追剧停不下来。 这两种分级化的原因,反应出当下观众对剧集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隐锋》在历史考据方面出现明显硬伤。 剧集背景设定在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却频繁使用“军统”称谓。 历史学者指出,军统早在1946年就已改组为保密局,这种基本历史常识的错误让人质疑剧组的准备是否充分。

剧中情节逻辑同样经不起推敲

第一集主角李亨在茶馆被特务包围,不仅不设法脱身,反而一脚将特务头目踢飞数米。更离谱的是,对方肋骨断裂却未还击,带领手下默默离开现场。 这种违背常理的处理方式,被观众调侃为“武侠谍战片”。

地下工作者老周的行为同样令人费解。 在需要保持隐蔽的接头过程中,他竟大声叫好,还高调用银圆换戏听。 被特务追击时,他选择手持枪支在人群中奔跑,完全违背地下工作原则。

演员表现也引发争议

杜淳饰演的李亨被批全程“皱眉式表演”,无论面对何种情境都表情单一。 而配角们的表演要么过于脸谱化,要么挤眉弄眼刻意凸显反派特征,缺乏谍战剧应有的紧张氛围。

感情线的处理更显突兀

前六集就密集出现三条感情线:男主与初恋女友的深情对视、与义妹的亲密互动、与女科长的电话调情。 这些情节冲淡了谍战主线,被观众讽刺为“披着谍战外衣的爱情剧”。

制作层面的粗糙同样明显

1949年的成都,百姓衣着却比现代人还光鲜。 剧中出现“未刑先流血”的穿帮镜头:刑具尚未接触皮肤,演员脖颈已提前流血。这类细节疏忽进一步削弱了剧集的可信度。

再看《长安十二时辰》,该剧在细节还原上展现出惊人诚意。 剧组耗资5000万搭建70亩唐城,真实还原长安108坊的布局。 唐朝实行的“坊市制度”得到准确呈现,住宅区与交易区严格分开,打破以往古装剧的随意设定。

服装造型极具考究

主角张小敬的不同着装对应其身份变化:作为公职人员时穿暗褐色圆领袍,街头行动时着西域狮子连珠纹袍服,闪回军中岁月时则是适合戈壁滩作战的土黄色圆领袍。 这些细节体现制作团队的历史考据功力。

剧集叙事结构紧凑创新

1275年前的上元节,死囚张小敬与少年名士李必必须在十二个时辰内拯救长安城。 这种“大唐版24小时”的设定,让剧情节奏紧密扣人心弦。

对角色的塑造同样出色

张小敬虽号称“五尊阎罗”,却在长安危难时将百姓安危置于首位。 李必作为官府中人,展现出大胆的行事风格。 二人在危局中形成的默契与信任,成为推动剧情的重要力量。

《隐锋》的溃败并非孤例。 近年来多部谍战剧因“神剧化”倾向遭遇差评,但像《隐锋》这样开播即遭大规模抵制的情形仍属罕见。 观众尤其不能接受的是,该剧用“信仰”一词包装空洞剧情,却缺乏对历史真实的尊重。

相比之下,《长安十二时辰》的成功在于其“工匠精神”。 剧组不仅列出主演名单,连数十位司机、厨师的名单也出现在片尾字幕中。 这种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重视,体现出发自内心的创作诚意。

两部剧集的命运反差,折射出当下国剧市场的现状:观众不再满足于浮于表面的娱乐性,而是渴望看到有历史厚度、制作精良、尊重智商的作品。 粗制滥造的制作再难获得市场认可。

《隐锋》中出现的历史错位、逻辑漏洞等问题,与《长安十二时辰》的严谨考据形成鲜明对比。 一边是基本历史事实都难以保证,一边是每个细节都力求还原真实盛唐景象。 这种创作态度上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两部剧集的口碑命运。

演员表演层面的差距同样明显。 《隐锋》中杜淳被批评表演单一,而《长安十二时辰》中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既有江湖气概又不失人性温度,角色塑造富有层次感。 配角的表演也都栩栩如生,共同构建出鲜活的长安众生相。

制作水准的差异同样决定观感体验。 《隐锋》中出现明显的穿帮镜头和不符合时代的服装道具,而《长安十二时辰》的电影级画面质感、精确的服化道都成为话题引擎。 这种视觉上的精细度,直接提升观剧体验。

市场反应验证了这一判断。《隐锋》开播后遭遇口碑滑坡,而《长安十二时辰》则以豆瓣8.7的高分成为2019年现象级口碑剧王。 观众用实际选择表达了对优质内容的认可。

当前国剧市场已进入质量竞争阶段。 《隐锋》的失利与《长安十二时辰》的成功,为行业提供正反两面教材。 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倒逼制作方必须拿出更有诚意的作品。

来源:小香干货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