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自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企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由李泓葛等4名同学组成的团队,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小组第一的成绩获得赛项金奖。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公共管理与服务赛道人力资源服务赛项在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来自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企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由李泓葛等4名同学组成的团队,在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小组第一的成绩获得赛项金奖。
伴随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不少行业的生产一线发生变化,市场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一名职校生,李泓葛清楚,想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不仅要学好专业课,更要牢牢抓住大学期间的每一次试炼。电商主播“欢迎各位来到直播间,我是今天的志愿主播李泓葛。我现在身处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的丫髻山脚下,今天,由我来给您讲讲这丫髻福桃与其他大桃的不同之处......”伴随清脆悦耳的声音,李泓葛手捧福桃,笑盈盈地在直播台前做起了介绍。2024年7月,“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来自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千余名大学生来到北京市平谷区。一走进刘家店镇,李泓葛和同学们就闻到田野间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作为平谷区最优质鲜桃产品的主要产区,这里坐拥1.44万亩桃林,其中8000亩蟠桃林尤为壮观,镇里每年产出约3500万公斤鲜桃。因祈福圣地丫髻山就坐落在刘家店镇,刘家店镇大桃也被称作“丫髻福桃”。经过近半个月的走访调研,实践团的同学们逐渐了解了果农的困境与需求。他们没想到大桃也有“隔夜愁”,下树之后,通常只过两三天,大桃就开始发软,然后很快变质。
从前果子成熟后,果农会忙不迭地送到批发市场。但老话儿说“货到地头死”,二道贩子拼命压价不说,每斤还要抽取一定的服务费,哪怕是好桃也卖不上价。
为了丰富销售形式与渠道,帮助果农把优质的桃子真正变成“富民果”,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同学们自告奋勇走上直播台,化身志愿主播,向广大网友推介刘家店镇的“丫髻福桃”。李泓葛团队的第一次直播成绩甚是惨淡。
最初设计直播脚本时,她计划好好向粉丝介绍这次直播带货的缘起,想通过“大学生助农”这个切入点,打动用户下单。
但真实的情况却是,那些进入直播间里的人,对李泓葛讲述的故事毫无兴趣,直播间的评论区和弹幕上全是关于桃子的价格、口感以及促销活动等的询问。这阵仗让从未经历过正式直播的李泓葛和小伙伴们措手不及,她们只能硬着头皮照着稿子念,直播现场一度尴尬得就像人机翻译。
由于不了解当地大桃的生长环境和特性,在讲解如何挑选桃子时,李泓葛只能说出一些浅显的介绍词。
所以,当天的直播,他们一个桃子都没卖出去。不服输的李泓葛找到一位在电商直播比赛中获过北京市一等奖的学姐求教。学姐一听就乐了,在真实的直播中,除非是像董宇辉这样本身有一定人格魅力的头部主播,粉丝才可能会买账听他讲故事。
对绝大部分普通账号,特别是像李泓葛她们这种新用户而言,能进入直播间并愿意停留的只有消费者,他们唯一在意的就是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如果听不到自己关心的内容,这些人会毫不犹豫地离开。见李泓葛神情有些沮丧,学姐鼓励她说:“别灰心,新人也不是一点优势都没有的。”
此话怎讲?李泓葛眼睛一亮,原来不少直播平台都有新手扶持期,时间通常为1周。在这段时间,新人主播不仅可以享受到平台提供的额外曝光机会,其热门视频还可能会连续3天被快速推荐,以便其更快地积累粉丝量。学姐还透露了一个她自己的小发现,平台通常会在直播开始后的10至30分钟进行推流,如果主播能利用好这个销售窗口期,就能稳稳“接”住流量。李泓葛回想起第一次直播时,某个时刻似乎是一下子涌进了许多人,但当时她全身心投入在讲故事当中,全然没有察觉到这波送来的流量,最终任由人流散去,着实可惜。技术上的难题解决了,更大的挑战是怎么找到有效的直播话术,让网友能在几分钟内对“丫髻福桃”的亮点感兴趣,进而一键下单。为了更好地介绍“丫髻福桃”,李泓葛向当地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大桃的生长环境。地处暖温气候带的平谷,日照充足、雨热同期。这里的大桃主要种植在丫髻山前,每年6月至8月是大桃生产的关键时期,当地的微酸沙质土壤不仅富含微量元素,为大桃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具有透水性好、抗涝性强等特点,因此才能孕育出这种糖度高、口感柔甜的优质大桃。李泓葛还一口气关注了几十个桃子直播账号,学习他们的话术,比如挑桃子时要怎么看颜色、桃毛、体型,怎么闻味道、摸软硬,她还对许多品种的桃子进行试吃和测评。
李泓葛注意到不少主播在介绍水果时,会采用最直接、最口语化的表达,整场直播中,他们不断重复着水果的口感和价格等内容。
“因为推流时间有限,得先把人留住。”李泓葛说。第二场一开播,做足准备的李泓葛就从大桃的个头、色泽、口感,到当地施用“生态桥”有机肥和地下水灌溉等方式,向网友们全方位展示了“丫髻福桃”的与众不同。只见她对着镜头掰开大桃,轻咬一口,“您看这桃多红多脆啊,简直甜掉牙了。”她身旁的两个小助理同学也配合地卖力试吃着。这样直播了半个多小时后,李泓葛惊喜地发现,随着直播间里停留人数的增多,系统判定该直播间有一定的活跃度,于是又给他们拉来更多的人。这对李泓葛团队的小伙伴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同学们更积极地与粉丝进行互动,直播间的观看人数持续攀升。
下了直播台后,李泓葛又成了“售卖员”,马不停蹄地与镇里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北京工人体育场参加大桃售卖活动。据统计,在持续几天的线上线下推广活动中,李泓葛团队累计为当地果农创收近9000元,有效拓宽了“丫髻福桃”的销售渠道。世界级大赛迎战者2024年国庆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商学院的张慧老师和刘璐宁老师找到李泓葛:
“泓葛,想不想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加世界级大赛!在此之前,李泓葛可连想都不敢想。她了解到市赛要求3人组队,比赛在沙盘系统中进行。但进入国赛后,随着赛制的改变,团队人数也增加到4人。看到李泓葛在刘家店镇村播和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大赛进阶课”中的突出表现,又结合她之前参加其他创新创业比赛的经历,两位老师一致决定让她加入到项目中来。
指导老师的认可和信任,让李泓葛感激不已,她欣然接受了这次挑战。这时,距离比赛只有20天了。指导老师带着团队的同学们紧急研究赛制和比赛要求。选题上,既要契合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又要有一定的创新性。
最终,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助推智能制造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新能源汽车企业选用技能人才的项目主题。老师将项目分为六大模块,李泓葛负责完成直播带岗和面试这两个模块,队员们各自根据自己负责的模块和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准备。直播带岗是一种全新的招聘方式,与传统的网络招聘机构相比,直播带岗具有更强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如果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不仅能提升企业对求职者的信任度,也能让求职者和企业更直接、更高效地对接。
有过直播经历的李泓葛明白,在带岗直播间里,光热闹是不够的,让更多人拿到offer才是关键。
和之前大桃直播间的喧嚣热闹不同,带岗直播间的氛围应该是轻松又舒适的,它更像是朋友之间的聊天室,得让雇佣双方冷静理性地分析各自的优势、劣势。
大多数时候,主播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要把镜头和时间多留一些给企业和求职者,还要时不时充当求职者的“嘴替”,在企业推介岗位过程中,替大家询问薪资、福利待遇、成长空间等问题。虽然大赛允许选手在汇报展示中拿手卡,有人还专门准备了花哨的异形手牌,但李泓葛觉得那是花架子,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一定要脱稿。
汇报展示最核心的点就是如何表达项目在做什么。备赛期间,师生团队每一天都全力以赴。李泓葛相信,只要准备充分,直播带岗一定能为团队加分。
但在国赛候场区等待上场时,她发现其他学校的参赛队伍中也有带直播设备的,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再一转头,不知道是哪个省份的比赛团队,女孩子们个个身姿挺拔、样貌出众,她们着装一致,就连头上的发圈和脚上的袜子都一模一样。还有一支团队,成员全是自带幽默细胞的东北男生,评委们怎么会不喜欢呢?
李泓葛突然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有一瞬间,她甚至有了“落跑”的想法。这时,她耳边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李泓葛,你在怕什么?别忘了一直以来你们是怎么努力的!”
看到团队的两个学弟神情也有点紧张,李泓葛马上把大家拉到一边:“现在除了背词,大家什么都别想,就像咱们平时练习那样。”说完,她和小伙伴们一一击掌,还送给大家一个灿烂的笑脸。进入赛场差不多1个小时后,团队的状态终于调整好了。再次回忆起那天的比赛,李泓葛坦言当时状态好极了,她迈着自信的步伐,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向评委介绍团队的项目。在直播带岗环节,她火力全开,牢牢把控直播节奏。1个小时的展示过程中,几位评委连连点头,对他们的表现表示肯定。
在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下,他们完美呈现了数字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点和解决方案。
最终,他们以小组第一的成绩获得高职组公共管理与服务赛道人力资源服务赛项金奖。
她帮王同学把复杂的任务拆解成几个小步骤:先核对姓名,再核对奖项,最后确认顺序。她还安排另一名同学与王同学结对,这样遇到问题就可以即时讨论了。经过几天的练习,王同学慢慢熟悉了流程,效率明显提升。真正的考验出现在活动前一天,因为嘉宾名单调整,所有颁奖顺序都需要重新核实。面对厚厚的一摞资料,王同学眉头紧锁,有很大的压力感。李泓葛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你能行。以你的细心和严谨,一定能把这事搞定!”
在她的鼓励下,王同学不仅熬夜完成了全部调整,还主动检查了3遍,最终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活动当天,所有颁奖环节衔接流畅。看到获奖者一个个顺利登台,王同学在后台长舒了一口气,脸上第一次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典礼结束后,他发自内心地说:“泓葛,谢谢你!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真的被需要了。”
对李泓葛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典礼的圆满完成,更是一次组织理念的印证。她始终相信,让每个人找到合适的位置,才能激发出最闪亮的能量。学习与实践、比赛与服务的多重历练,共同塑造了李泓葛坚定而自信的青春底色。从助农主播到技能冠军,李泓葛的成长印证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当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同频共振时,像她这样既懂专业又会创新的青年,正在不断成长为敢拼能赢的新型技能人才生力军。作者:刁雅琴,《大学生》杂志记者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专业综测双第一,直博清华!他说“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和勤奋,差距是可以追平的”
投稿邮箱:chinaun@126.com
🔻🔻🔻来源:中国大学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