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2000万维权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02:08 1

摘要:最近,海蓝之谜状告7家企业和个人,涉案金额至少2000万,是近年美妆行业民事侵权案件金额之最。

假货的猖獗,让海蓝之谜坐不住了。(PS:这是一条实用贴)
最近,海蓝之谜状告7家企业和个人,涉案金额至少2000万,是近年美妆行业民事侵权案件金额之最。
而且涉案企业并不是小作坊,7家企业中有6家是化妆品代工厂,可以说是骇人听闻。
大家都知道,国际大牌几乎就是假货重灾区,事实上,国货品牌的假货也不少。
前几天,国货底妆品牌方里创始人菊子公开表示,近两年来,品牌已发现了537万件假货,货值2.8亿元;今年以来,独特艾琳、C咖、蜂花等品牌也连续发布打假公告。
整体看下来,现在的美妆假货大概呈现两种趋势

[一R]造假专业化
化妆品造假的专业性,甚至超出想象。
部分商家为了以假乱真,不惜成本研制配方,不仅包装与正品难以辨别,甚至连气味、颜色、质地也极为相似,比如有人购买大牌样品,然后雇佣大学教授进行配方调配。
另外,菊子透露,一些不法商家会采购一些国际品牌的过期原料或报废原料,处理加工之后使用,产品可以低到零售价9.9元,而且部分假货为了达到效果,还会在产品中添加禁用成分。

[二R]防伪码也不完全可靠
防伪码是很多人辨别真假的主要依据,但大家要留意,假货行业已经形成了生产、售卖、防伪查询的完整闭环。
也就是说,一些防伪系统也有可能会被不法商家复制,套一个假冒的账号和一套扫码查询体系。所以,大家也要留意相关查询账号是不是官方。

[举手R][举手R][举手R]主编观点
这样说吧,但凡有点知名度的美妆品牌,或者有几款爆品的美妆品牌,都绕不开假货的骚扰。海蓝之谜这次下场打假,应该是承受不了假货的侵扰了。说句实在的,这些国际大牌这几年销售不太乐观,跟假货的猖獗也脱不开关系。
假货似乎越打越多,手段越来越精,一方面源于制售假成本低、回报高,违法成本也低,另一方面,渠道的碎片化,成了假货滋生的温床。
还有一个可能比较刺耳的原因是,部分消费者为了贪便宜,抱着【万一是正品】的侥幸心理为假货买单。
所以,假货猖獗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造假者技术高超,还在于整个生态系统无形中的纵容。

[向右R]大家不要为了图便宜买一些不明来源的产品,买化妆品一定要认准正规渠道:
[一R]品牌官旗和专柜
[二R]品牌自播间
[三R]免税店
[四R]丝芙兰和屈臣氏
[五R]LJQ直播间

#美妆商业分析[话题]# #化妆品[话题]# #美妆[话题]# #美妆护肤[话题]# #海蓝之谜[话题]# #美妆假货[话题]# #美妆打假[话题]# #保护消费者[话题]#

来源:丘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