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奖开幕夜三人抢镜,万茜泡面头翻车、周冬雨稳了、陈飞宇跨界主持成赢家,提名争议次日接棒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22:26 1

摘要:第38届金鸡奖开幕夜,万茜泡面头配深色西装被指不适配、周冬雨气质沉稳显变化、陈飞宇跨界主持有口误但扛住,次日提名争议迅速接棒。两年前她在《学爸》里的同款卷发,配市井服装、带角色气场,清爽干练;到了金鸡这种盛典,复古慵懒的意图没错,但妆发质感不够、造型与场地不合,就有了“老了10岁”的直观感受。11月12日公布的提名里,杨幂、赵丽颖、章子怡等热门演员集体零提名,直接点燃“评选标准”的讨论;影帝赛道里,朱一龙、易烊千玺、刘昊然等新生代和大鹏、黄晓明对撞,影后赛道咏梅领跑;今年中国电影票房前十影片占了总票房的6

第38届金鸡奖开幕夜,万茜泡面头配深色西装被指不适配、周冬雨气质沉稳显变化、陈飞宇跨界主持有口误但扛住,次日提名争议迅速接棒

说白了,这一场开幕式,比红毯和奖项更抓人的是现场的“瞬间”

灯光一打,镜头往前推,谁的状态、谁的选择都藏不住,台上那几秒,比任何公关稿都真实

开幕式就是最大型的“即兴考”,每个艺人都在用一瞬间和大众对话

先看万茜

她这一头卷,按理说俏皮有型,可配上深色西装就没那么聪明了

镜头扫过,发卷蓬、油光反射舞台灯,搭配硬朗剪裁的西装,气质“打架”,整体显得乱且重

网友一句“泡面头”,说的其实是适配度问题

造型不是表演,越高级的场合越需要适配与克制

两年前她在《学爸》里的同款卷发,配市井服装、带角色气场,清爽干练;

到了金鸡这种盛典,复古慵懒的意图没错,但妆发质感不够、造型与场地不合,就有了“老了10岁”的直观感受

有造型师提到想做复古慵懒感,但呈现出来更像杂乱与厚重

这提醒很现实,红毯不是造型实验室,镜头辣是真辣

再看周冬雨

这次她和黄渤一起完成点亮金鸡的环节,人站在台中央,肩背放松、眼神稳,和过去的“张扬”气息不一样

她的面相变化被议论,但更关键的是气场变化,没急着抢戏,也不刻意证明什么

周冬雨这次不抢不躁,站在光里也不自证什么

她的成长轨迹很清晰,从青涩到锋芒,再到把锋芒收进节奏,现场的从容就是最好的“进度条”

换句话说,舞台会诚实记录人的状态,所有训练都在那一秒见功

晚上最被讨论的还是陈飞宇

作为陈凯歌之子,他一直在质疑与期待之间摇摆,这次干脆跨界当主持,和蓝羽等专业主持人同台,心态算是勇

直播中他有口误,现场搭档及时救场,流程没崩

第一次在金鸡这种舞台主持,口误在所难免,但能稳住就不简单

更让人记住的是,他直到上台前30分钟还在对词背词,紧张写在动作里,却没躲

说白了,这就是态度问题

跨界不等于越界,专业可以靠准备和敬畏补齐

不少观众因此给出“认可”票,觉得他至少在抵消部分负面风评

和王一博跨界主持春晚的经历形成呼应,认真打磨台词、稳流程,比所谓的“流量不专业”更有说服力

陈飞宇这一夜没有完美,但赢在愿意走出舒适圈

更扎心的是,开幕式刚落幕,第二天的提名名单就把话题重置

11月12日公布的提名里,杨幂、赵丽颖、章子怡等热门演员集体零提名,直接点燃“评选标准”的讨论;

150亿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只拿到“最佳美术片”提名,错过最佳故事片角逐,争议加码

开幕式看造型和台风,提名名单看风向与标准

影帝赛道里,朱一龙、易烊千玺、刘昊然等新生代和大鹏、黄晓明对撞,影后赛道咏梅领跑;

段奥娟凭未公映作品拿到提名,马上引发“流量与专业认可”的拉扯

有业内人士提到,提名的口径与样本选择更需要透明和解释

这就是电影节每年绕不开的现实考问

把镜头拉远一点,行业背景更说明问题

今年中国电影票房前十影片占了总票房的68%,剩下的800多部在抢余量;

金鸡创投项目里商业类型片比重从去年45%升到62%,中等成本影片成投资热点;

过去五年厦门的影视企业从不到200家涨到2000家以上,产业热度肉眼可见

当票房集中到头部,奖项的分寸就更难拿捏

金鸡今年还上了“金鸡 XR 影展”等虚拟现实体验单元,同时做经典影片修复,技术与传统并行

张艺谋提醒“技术应服务于故事”,这是对炫技的温柔拉回

技术要服务故事,这句话在金鸡 XR 的炫光里更显得刺耳

评委会主席李少红也给出框线

评委会主席李少红说,金鸡要尊重市场规律、守护电影艺术尊严

电影学者李之浩认为拥抱技术是为沉浸感与“在场”体验;

影评人周黎明则强调电影节核心还是电影本身,要在商业与艺术纯粹性之间找到平衡

归根到底,是观众要买账,还是同行要点头,两头都要兼顾

造型这件事也不是第一次翻车

汤唯在釜山电影节的oversize拼接礼服配松散长发,被吐槽“臃肿”“不适配”,后续团队解释“随性艺术感”,但大众更关心“场合合不合”

造型不是为了照片,是为现场与角色服务

跨界这件事也不止一个范例,王一博春晚主持没重大失误,态度加分,打破“流量跨界不专业”的偏见

认真永远是跨界的底线,也是赢得尊重的捷径

回到这届金鸡的“名场面”,它们只是入口,真正的变量在后续

提名竞争拉开,影帝影后会怎么走位,技术单元是否真的让故事更好看,评选标准能否说服大众,都是接下来几天的火力点

奖杯只是结果,作品和态度才是长期的胜场

观众手里的票、影院里的笑声与叹息,最终会给出更直接的答案

看完这届金鸡,我们都该问一句:你想要的电影,到底长什么样

说到底,这不是热搜之争,而是作品之争

当镜头收回,谁能留下耐看的光,才是本事

来源:B哥综艺片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