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偿捐出日军罪证,却被恶人堵门敲诈,贾女士被扒,态度猖狂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5 12:19 1

摘要:11月初,成都市中心一隅,一间取名“和平小屋”的展馆刚刚悄然开张。没人想到,这个主张和平、缅怀历史的空间,短短几天后,却成为被围堵、威胁、索赔的漩涡中心。

11月初,成都市中心一隅,一间取名“和平小屋”的展馆刚刚悄然开张。没人想到,这个主张和平、缅怀历史的空间,短短几天后,却成为被围堵、威胁、索赔的漩涡中心。

站在风暴核心的,是一个叫马库斯的法国人。而他手中握着的,不是什么商业秘密,而是618张日军侵华的铁证照片

01 谁在对这位“说真话的人”下手?

马库斯的故事,乍一听有些不可思议。他是一位旅居中国的法籍友人,祖父亲历日军侵华时期的种种暴行,并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拍下百余张不忍直视的照片 ,在二战结束数十年后,被马库斯从家中阁楼的一个旧箱子里翻出。

那是一段家族的噩梦:照片刚发现,就有人放火、寄死亡威胁信;他两个家族小孩被毒杀,中国保姆为保护他们,被活埋。那是暴行留下的伤口,也是一代人心底难以启齿的疼。

马库斯做了决定——将照片无偿捐赠给中国 。从发现相册到捐赠完成,共历时468天 ,历经博物馆联合鉴定、反复确认历史背景,终于在2025年8月4日 ,他正式将照片交由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收藏。

这是他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中国人民的敬意。

02 捐赠是刚开始,真正的困境,还在成都

在捐赠完成后,马库斯没有停下脚步。和两位朋友一起,他在成都开设了“和平小屋”,展出部分照片复制品,与市民分享历史记忆。

然而,一个自称“自律委员会”的小团体找上门来了。声称“和平小屋”影响小区环境,要求他们每月缴纳800元‘管理费’ ,否则就不能“正常营业”。

马库斯一方质问收费依据,对方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随后,更离谱的事情发生了——

• 一名男子在门口随意丢烟头挑衅;• 阳台被指为“违建”,却拿不出证据;• 更有一名贾女士直接开车撞坏了门板 ,险些撞到在屋内清扫的工作人员。

报警后,贾女士拒绝配合调查,态度嚣张令人发指 。更荒唐的是,该“自律组织”三次拒绝调解,还放出狠话:“让你们开不了业。”

一个手持亲历历史证据、致力于和平传播的外国友人,在中国的大街上被这样对待——实在令人心寒。

03 舆论发酵,政府迅速介入,问题浮出水面

事件被马库斯通过网络公开后,瞬间引发全国关注。人们震惊于一位外籍友人与我方分享日军暴行证据的善意,却在中国本土遭遇欺凌。

成都当地政府迅速响应,成立联合调查组 。最终调查结果披露——所谓“自律委员会”实际是“紫薇名居居民自治管理小组”。他们此前已多次口头要求底商交钱供公共开支,但从未依法依规形成文件依据

更令人瞠目的是,管理小组书记李某酒后介入调解,被官方通报失当行为并停职 。这不是一场个体失误,而是一整条问题链条的暴露。

马库斯提出了三个合理要求

1. 面向四川人民和成都市民公开道歉 ;2. 向险些被车撞的工作人员松松母亲道歉 ;3. 对“让你们开不了业”的威胁言论,明确道歉

截止目前,对方无一人出面道歉

04 他“说了真话”,却被质疑、被噤声?

马库斯没有义务帮助中国传递历史真相,他也可以像许多海外人士一样,选择沉默。但他偏不。

正是这个选择,让他背负了家族安全的威胁。家中被纵火、门口塞进血红的威胁信,他却依然坚持带着照片远赴中国。

有人质疑他是为了炒作利益。可他没有赚一个广告费,反而长期承担租金、展出费用,是自掏腰包默默付出。

在捐赠那天,他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一度泪崩:“我想对中国人民道歉,我太晚才找到这些照片。”——听上去令人动容,但哪怕有一丝良知的人都该知道,他从不需要道歉,中国人民只该感谢。

看到这里,我必须问:

是谁让这个为了和平奉献珍贵记忆的异国好人,在我们的国土上失去了基本的尊重?

05 历史不能遗忘,“和平小屋”不能被沉默

“和平小屋”如今由不少成都市民自发轮流守护,有人搬来桌子坐在门口替他放哨,有个大叔种菜回家都要绕一圈,为的是确认门没被人砸。

这就是什么叫中国底层的韧劲与良知 。他们知道,维护“和平小屋”,不仅是在保护马库斯,更是在守护中国的历史记忆和道义底线。

这也提醒我们:

当普通人面对“不合理要求”却经常独木难支时,我们的规则体系、基层治理是不是出了点问题?

什么时候,一个来自国际社会的善意者 ,反而成了被“有关部门”调解、被恶人威胁、被管理组封堵的对象?

这不是一起简单的邻里纠纷或管理摩擦,它撕开了某些机制运行失灵的一角。

如果这件事不能得到清晰的道歉和正义反馈,相信不仅马库斯,全中国人民都会寒心。

06 马库斯走得远,但我们不能原地踏步

“我会带着这些照片去更多的地方,为中国发声,为真相发声。”——马库斯说完这句话,那一瞬我沉默了。

别忘了,那张张影像,是他的家人冒死为我们留下的证据。而如今,图片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却一度被围困在小屋角落里。

这事很小,小到就是几扇门板、800块钱的收费争议;

这事也很大,大到在考验我们到底如何对待支援中国的国际友人、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正在路上的良知。

马库斯这类人,不多。他们不在乎名利,却在乎公义。他们讲真话,却可能成为“异类”。我们唯一要做的——不是惋惜,而是声援。

保护和平小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内心铁证。

一位法国人尚且为中国的历史奔波至斯,我们自身更不能辜负他肩膀上的信任与重量。他走了,但我们该向内看看:当正义之声被噤,谁该出面说“不”?

来源:文史圈吃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