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干货丨强效缩瘤!如何打好抗癌“第一枪”?
癌症是一种隐匿性很强的疾病,偶然在医院做检查的时候被发现,或者当身体出现不适就诊时,大多数已经进展至中晚期,而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随着医学对癌症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癌症的治疗的理念和策略也在发生着转变。在确诊癌症之初,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还能不能手术?但医生却不总是主张“先开刀”,为什么?
这就要提到我们今天想要重点呈现给大家的内容——新辅助治疗。
有些患者可能是头一次听说。那什么是新辅助治疗呢?
01什么是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切除前给予全身或局部性的系统治疗,使肿瘤体积缩小,预防或消灭术前可能存在的微转移,降低术后复发,改善患者预后的一种治疗策略。重点是术前给予的措施,这也是为什么确诊后医生不主张“先开刀”的重要原因之一。
1982年,Freil首先提出了新辅助化疗的概念,当时又称前期化疗。Wilde于1989年报道了新辅助化疗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此后随着术前放疗在肿瘤患者当中的应用,新辅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如今已被应用于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等多个瘤种。
02新辅助治疗是“圈钱”的把戏吗?
也有一些患者有疑问:明明能手术为什么还要先上其他治疗,不会是为了多收钱吧。当然不是,新辅助治疗在癌症的全程治疗中扮演着中重要角色。
01
强效缩瘤,重获手术机会
肿瘤无法直接切除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转移灶很多,根本切不完;或者说肿瘤体积较大,直接手术对身体损伤太大,得不偿失;或者说肿瘤的位置比较特殊,毗邻重要的组织脏器。
如果是后两种情况,新辅助治疗就能派上用场。通过放化疗等手段使肿瘤缩小到可以达到R0切除的标准,重新为患者赢得手术机会。
02
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癌细胞具有侵袭性,影像学上能捕捉到的病灶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但很可能癌细胞已经向周围的器官或者随血液、淋巴系统发生了转移,只是还未形成肉眼可见的病灶。全身性的新辅助治疗有可能会杀灭这些已经“漏网”的癌细胞,从而降低未来发生复发转移的风险。
03这么好的方法,哪些人能用?
肝癌
肝癌新辅助治疗的目标人群包括:(1)伴复发危险因素的可切除中国肝癌分期(CCNLC) Ⅰb~Ⅱa患者,术前复发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包膜不完整、肿瘤紧邻血管、甲胎蛋白>400 μg/L,或基于术前影像组学模型定义的高复发人群,建议上述患者加入新辅助临床试验;(2)对于可切除的CNLC Ⅱb、Ⅲa期患者,建议加入新辅助临床试验或经MDT团队共同讨论后行新辅助治疗。
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主要适用于Ⅲ期可切除类NSCLC患者,特别是ⅢA期N2的患者。根据第9版TNM分期,Ⅲ期的NSCLC可切除类患者是指T3N1、T4N0~1、部分T1N2b和T2N2,以及少部分ⅢB期(指T3~4N2,N2为单一淋巴结转移且长径7 cm);同时也包括N2受累的小肿瘤(T1~T2)、N1受累的大肿瘤(T3~T4)、肺上沟可切除肿瘤(T3N0~1)和T4N0的NSCLC患者。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适用人群,必选人群是指有局部治疗需求的患者,如期望新辅助治疗后降期手术、降期保乳和降期保腋窝的患者;而优选人群是期望通过新辅助治疗了解肿瘤对相应治疗的反应性,并且根据全疗程新辅助治疗后是否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而制订后续辅助治疗策略,因此更推荐对于有一定肿瘤负荷(T2期或N1期及以上)的三阴性或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治疗。
胰腺癌
不推荐对所有胰腺癌患者常规开展新辅助治疗,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行新辅助治疗。
胃癌
对明确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cT3-4a、N+),推荐新辅助化疗。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推荐新辅助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目前均不推荐作为围术期治疗选择。
来源:健康管理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