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花开凤自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成立两周年系列报道(四)摘要:“从提交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只用了3天时间,标准化厂房水电齐全,合上电闸就能生产,这样的效率超出预期。”11月12日,安徽正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彬站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的厂房里,边查看设施边向记者介绍说,我
“从提交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只用了3天时间,标准化厂房水电齐全,合上电闸就能生产,这样的效率超出预期。”11月12日,安徽正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彬站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的厂房里,边查看设施边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红利。
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自贸试验片区,两年来,这片位于祖国西北角的热土,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用一项项制度创新、一次次效率突破、一个个暖心服务,让联通亚欧大陆的“黄金通道”释放“黄金价值”。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新注册企业1285家,同比增长22.4%,越来越多像张建彬这样的企业家,带着项目与信心,在这里扎根生长。
“以前办食品经营许可要跑多个部门,现在一套材料、一次提交,电子证照当场生成。”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某餐饮店负责人艾克拉木·吐尔逊翻看着手机里的电子执照,对“证照同办”改革赞不绝口。
这一创新试点已累计高效办结食品经营领域业务近409件,让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显著降低。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生命力。两年来,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改革答卷,承接自治区两批31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专项工作组+自贸专窗”协同模式;推行90项涉企经营许可改革,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发证”。
往日漫长的等待和跑腿变成指日可待的回报,尤其工程建设审批全流程从120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餐饮店开办时限从53天骤减至15天,跑动次数近乎清零。
“改革不是简单做减法,而是系统性重构。”喀什地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回忆起推进口岸改革的历程,坦言曾面临跨关区、跨部门、跨地州的多重挑战。
为此,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建立南疆五口岸常态化联动机制,每月召开协调会议凝聚共识,最终打造出“集中审核+现场监管”新模式。43项高频业务实现“一窗通办”,通关环节精简42%,审批时限压缩1/3,企业物流效率提升80%。
金融服务创新同样精准发力。针对企业融资难题,各银行机构推出专利权质押、科创e贷等产品,通过流程优化压缩信贷时限。
新疆纳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凌红洋深有体会:“从注册到审批全程零跑腿,税务、法务培训精准对接,减少了后顾之忧。”
同时,数字化赋能让改革走得更深更稳,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丝路财睿”平台,实现财政服务从“窗口办理”到“智能响应”的转变。
改革的红利不只于此,跨区域数据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打破壁垒,孵化出空天信息、农业等领域数据产品,交易额突破亿元;可视化智能锁、“数据流+轨迹流”监管体系,在简化流程的同时守住监管底线,让“告知承诺”审批模式行稳致远。
服务暖心:沃土育出产业新苗“没想到南疆能有这么专业的种业研发平台!”来自山东的育种专家对喀什的种质资源评价机制赞叹不已。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构建的种业链式创新模式,整合育种攻关、繁种推广等全环节,推动南疆与中亚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企业的成长轨迹,是营商环境的最佳注脚。2023年落户片区的喀什康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带动周边百余村民就业。
村民布阿依夏木·艾尼经过免费培训后上岗,负责液晶显示屏组装。“有双休,收入稳定,日子越过越美满。“布阿依夏木道出了更多员工的心声。公司总经理助理谢雨透露,二期生产线火热推进,不久,深圳的主板组装业务迁至喀什。“这里的‘包联制+专班服务’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谢雨说。
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让更多企业选择扎根喀什。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首创“前置仓+数字化平台”服务体系,在相关省市城市设立集货节点,实现特殊商品与普货智能拼车,运输周期从15天压缩至5天,成本降低30%以上。
2024年,仅锂电池运输就达2795万支,货值近2亿元,带动5家企业产能释放。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才聚喀什・智惠丝路”招才引智活动成效显著,2025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及急需紧缺青年人才超1500人,博士、硕士学历人才占比达35%。
“丝路明珠英才”计划遴选300余名骨干人才,发放奖补超1200万元;“揭榜挂帅”项目吸引全国科研团队攻关,带动产业升级效益超5亿元。
“从住房到子女入学,所有顾虑打消了。”来自江苏的电子工程师近日搬进了新建成的人才公寓,他所在的企业正享受“天山英才”计划的科研资助。
今年,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新建人才公寓数千套,兑现各类补贴超8000万元,解决人才配偶就业、医疗绿色通道等问题120件,人才满意度高达98%。
视野向西:枢纽扬帆联通亚欧“上午办完报关,下午货车就驶往吐尔尕特口岸,这在以前要花5天时间。”从事贸易工作15年的马提胡夏力·达力见证了“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带来的巨变。
今年10月,他为一批宁波发往吉尔吉斯斯坦的农药办理手续,整个流程仅用一上午。
该模式已监管车辆18000余辆,通关时间从3-5天压缩至6-8小时。
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正加速构建多维度开放格局。TIR集结中心运营票数位居全国第一,开通10条国际线路覆盖17国,联动西安等10个国内枢纽形成双向物流网,运输成本降低15%,通关时效提升30%以上。
同时,喀什国际枢纽港铁路专用线通过验收,中吉乌土国际多式联运试运行;航空口岸新增至胡占德、比什凯克等多条国际航线,累计开通16条,初步形成辐射中亚、南亚的航空网络。
在喀什综合保税区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共建的产业园区里,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等项目加速集聚。“多国双园”模式让国际合作落地生根。
今年10月份举办的国别产业园区招商推介会,吸引四国近70名政商代表及国内220余家企业参会,签约2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38.8亿元。据喀什地区自贸办有关人员介绍,跨境服务创新不断突破,出口汽车“一站式”产业园整合7类职能,300家境外服务网点破解新能源车海外服务盲区;中巴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促进两国贸易平衡发展;“平台+账户”跨境结算新体系,为中亚企业提供高效人民币结算服务。
行走于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处处可以感受到开放活力的脉动。2025年1-8月,喀什片区进出口总额680.2亿元,同比增长23.8%,实际利用外资完成年度目标的311.2%。
与此同时,累计形成81个制度创新案例,其中2024年6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疆复制推广,2025年9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疆复制推广,6个案例纳入全国自贸片区联盟创新案例,改革红利正在更大范围释放。
冬日暖阳下,喀什综合保税区的集装箱起重机繁忙作业,远处的雪山与近处的跨境货车构成动人画卷。“我们要让每一家企业在这里找到发展机遇,让喀什真正成为亚欧合作的桥头堡、开放包容的新家园。”喀什地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何为平
本文来自【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