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流又来了。病毒不敲门、不讲理,这一波来的,凶得很,尤其对咱们年纪大的老人家。门诊里一个接一个,来的时候还说“就是有点咳”,转眼发烧四十度、浑身疼得爬不起来。
甲流又来了。病毒不敲门、不讲理,这一波来的,凶得很,尤其对咱们年纪大的老人家。门诊里一个接一个,来的时候还说“就是有点咳”,转眼发烧四十度、浑身疼得爬不起来。
医生看得急,心里更急。说句掏心窝的话:宁愿你在家睡大觉,也别在甲流高发期里出去做这四件事。
别嫌我啰嗦,真是含着泪劝你。
你以为是逛街,其实是走进了病毒的聚会场所。
甲型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得惊人,尤其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咳一口气,病毒能在空气里飘好几个小时。
研究显示,甲流病毒的气溶胶传播,在拥挤环境中可存活长达一天以上。老人家免疫力本来就不比年轻人,肺功能也差点,一旦感染,发展成病毒性肺炎的概率,比年轻人高出三倍还多。
你说“戴口罩也没事吧”?口罩确实有用,但不万能。有研究指出,老人佩戴口罩时因呼吸不畅可能会反复摘戴,反而增加感染风险。再加上市场里人挤人、推推搡搡,手一摸口鼻,病毒就有了通道。
不如宅家,买菜烦?现在社区团购、邻居帮忙、孩子送菜,办法总比病毒多。这时候的“懒”,是最好的自保。
热闹是热闹,病毒也就趁着你放松警惕,钻了空子。
门诊里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姨,跳完舞回来第二天就发烧,第三天送进了急诊。她说:“我就去跳了半小时,风一吹,嗓子痒了。”可CT一拍,肺已经白了一大片。
甲流不是普通感冒,它攻击的,不只是呼吸道。有临床数据显示,老年人感染甲流后出现心肌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升高。这不是吓人,是现实。
跳舞、打牌、串门子,这些平时看起来“提气”的活动,在流感季就是高危行为。尤其是室内封闭空间,几个人围在一起,空气不流通,一人带毒,几人中招。
想活动筋骨?家里走走、阳台晒晒太阳、楼道原地踏步都行。别因一时热闹,把命搭进去。
这不是多余的担心,是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亲眼见的教训。
很多老人有个习惯,觉得医院是“放心地儿”,哪怕没大病,也想去量个血压、查个血脂。可你知道吗?在甲流高发期,医院是病毒最多的地方之一。
2023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医院内交叉感染在老年人群中占比超过四成,尤其在冬春季高发期,病毒通过门把手、电梯按钮、候诊座椅传播的概率大幅上升。
更揪心的是,很多老人陪床、探病,心疼孩子、心疼老伴,结果自己没事,回来烧成了重症,反过来还让家人担心。医生见得多了,劝一句也没用,现在只能叹气。
真要复查?能线上就线上。慢病吃药?让家人代跑。实在要去?挑人少的时候,戴好口罩,别逗留。医院不是你想去就能平安出来的地方。
第四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别天天跑小区楼下吹风、晒太阳、遛弯扯闲。你以为那是“养生”,在病毒眼里,那是“自投罗网”。
很多老人说:“我身体好着呢,不怕这点风。”可甲流不是风寒感冒,它是实打实的病毒性感染。病毒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更长,传播力更强。你在小区里走一圈,可能刚好碰上潜伏期的邻居打了个喷嚏。
大部分老人都有慢性病基础,一旦因甲流引发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极易诱发心梗、脑梗、糖尿病失控。你说你是去“锻炼身体”的,可病毒不讲理,它不看你是晨练还是散步。
医生不是让你躺着不动,是希望你别在这个节骨眼上给自己“找事”。想晒太阳?拉开窗帘、穿暖点,在阳台坐坐也行。想锻炼?家里踱步、拉拉筋骨更安全。
很多人以为,甲流就是个“发烧几天”的小病。可真不是。
甲流病毒的HA和NA蛋白变异速度极快,导致免疫系统识别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年年得、年年中招。尤其老人,疫苗接种率低、抗体水平差、免疫记忆弱,更容易反复感染。
有数据显示,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感染甲流后住院率是年轻人的六倍,死亡风险高达十倍以上。你说怕不怕?
那怎么办?除了不做那四件事,还有几点,是医生真心希望你做到的:
第一,尽早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加强针,别等发病了再后悔。疫苗不能百分百防感染,但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第二,家里若有人感冒,老人一定要“隔离”。不是不讲情,是要保命。戴口罩、分餐具、勤洗手,能做的防护都要做到位。
第三,一旦出现高热、咳嗽、乏力,别扛着。尤其是发烧超过三十八度五、持续超过两天,或者伴有呼吸急促、胸闷、意识模糊,立刻就医。别怕麻烦医生,晚一步,可能就是差命一线。
我们见过太多老人,平时身体倍儿棒,但架不住病毒来得猛。一场高烧,三天进ICU。家属哭着说“昨天还好好的”,可病毒从不讲昨天。
医生不是乌鸦嘴,而是见得多了,才更怕你掉以轻心。
你不出去跳舞、不去市场转悠、不去医院溜达,不是怕事,是惜命。活得久,活得健康,不是靠硬扛,是靠避开危险。
冬天的病毒,不怕你怕,就怕你不当回事。
老人家,听医生一句劝,宁可猫在家里睡大觉,也别出去逞能做那四件事。
春天会来的,疫情会过去,但你得在那之前,好好活着。
[1]王丽君.老年人甲型流感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6):33-35.
[2]赵新宇.流感病毒传播机制与防控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10):1621-1627.
[3]李志强.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1,37(4):487-489.
来源:李琳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