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六年前,她第一次踏进全运赛场,混双止步八强。此后三届,她拿过女单冠军、女双冠军、女团冠军,唯独混双始终差一口气。今晚,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她和林高远把最后一块拼图扣死,个人全运版图彻底圆满。
4比2,刘诗雯终于把全运会混双金牌挂到脖子上。
这一刻,她等了十六年。
十六年前,她第一次踏进全运赛场,混双止步八强。此后三届,她拿过女单冠军、女双冠军、女团冠军,唯独混双始终差一口气。今晚,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她和林高远把最后一块拼图扣死,个人全运版图彻底圆满。
比赛下午四点开打,门票提前三天卖光。现场三千个座位全满,过道站人,保安嗓子喊哑。第一局林高远反手拧拉出界,广东组合9比11先丢。第二局轮到刘诗雯发威,正手连冲三个直线,11比8扳回。第三局开始,两人换了个眼神,林高远退半步,刘诗雯抢半步,前后节奏突然变速,江苏小将陈垣宇、蒯曼一下对不上点,连丢两局,大比分1比3落后。
第五局江苏队放手搏杀,蒯曼反手拧拉像弹簧,一板比一板快,11比6抢回一局。第六局轮到广东组合发球,林高远把球往兜里一揣,慢悠悠走到场边,用毛巾擦了擦手,回来直接发了个侧旋短球,刘诗雯跟进就是一板拍,3比0开局。此后比分一路拉到9比4,江苏队追成8比10,刘国梁在看台上突然起身,镜头扫过,他双手插兜,面无表情。下一球,林高远正手拉穿对手,12比10,比赛戛然而止。
记分牌定格在4比2,刘诗雯把球拍往台上一放,双手捂脸,林高远冲过去抱住她,两人差点撞翻挡板。观众席第一排,广东教练张超跳起来,手机甩出两米远。现场广播还没响起,全场已经炸锅,手机闪光灯像暴雨。
很多人只记得刘诗雯拿过世乒赛、世界杯单打冠军,却忘了她混双最好成绩只是全运银牌。今晚之前,她离全运大满贯只差这一枚金牌。颁奖仪式,她踮起脚,把金牌举到镜头前,眼睛笑成一条缝。记者问她此刻最想干嘛,她喘着气说:先吃碗澳门云吞面,加两颗鱼丸。
技术台给出数据:广东组合相持65%得分率,关键分拿下78%,蒯曼反手拧拉虽猛,失误12%,多丢四分刚好是最后分差。简单翻译,就是老将更稳,小将更狠,狠的没稳的活得久。
林高远赛后透露,赛前一周两人每天加练发球接发,各练三百个球,手胶一天换两块。刘诗雯补一句:练完还要拉着他复盘到凌晨一点,手机放一边,谁先看谁就请奶茶。结果林高远请了四杯,瘦了整整两斤。
有人算过,刘诗雯今年32岁,林高远28岁,两人年龄相加60岁,对面陈垣宇20岁,蒯曼19岁,加起来39岁。一边是奥运、世乒赛老兵,一边是国家队下一批接班人。隔了整整一代人,经验换速度,最终经验赢在两分关键球。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这儿:年轻可以无限冲,但老江湖知道哪一步该收,哪一步该放。
观众散场通道,一位广东阿姨抱着孙子,边哭边打电话:看到没有,刘诗雯都拿满了,你考研也要坚持到最后。电话那头不知回了什么,阿姨破涕为笑。体育最撩人的地方,就是它把普通人的执念放大,再还给你一句可以复制到生活的鸡汤:再扛一局,说不定就翻盘。
全运混双金牌对国家队意味着什么?巴黎奥运每个协会只能报一对混双,许昕、刘诗雯之后,国乒需要第二道保险。今晚这场决赛,教练组全员到场,记录板排成一排。林高远、刘诗雯用冠军告诉教练:老将还能打,而且比年轻人更稳。只要身体允许,他们随时可以把奥运P卡变成正选。年轻人要上位,先过他们再说。
广东队这次包揽男团、混双两金,省队总教练马琳在混采区笑得合不拢嘴。他一句话透露底牌:广东男队、女队、混双三线全部自建梯队,8岁进体校,12岁进省队,18岁进国家二队,一路自己培养,不借外力。别的队买人,他们自己造人,所以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想复制广东模式?先把青训教练工资翻倍,再建三块室内球馆,少一块都不行。
看完比赛,很多业余球友在论坛哀嚎:人家32岁还能加速,我30岁连球台都爬不上去。别急着吐槽,给你三句直接能用的训练口诀,明天就试:
发球离网高10厘米,第二跳要逼对手反手底角。
接发先看对方肩膀,肩膀朝哪就往反方向跑。
相持别退台,站住前台先挡三板,再考虑拉。
背下来,球馆大爷再也虐不到你。
颁奖结束,刘诗雯把金牌挂到教练张超脖子上,说:下次你陪我冲全运女单。张超一边笑一边躲:别别别,我心脏受不了。林高远在旁边补刀:心脏受不了也得受,她还没吃够云吞面。
镜头拉远,体育馆灯光熄灭,观众走空,只剩球台中央那块被拍烂的记分牌。它提醒所有人:再闪耀的夜也会过去,想留下名字,就得像刘诗雯一样,把缺的拼图一块块找回来,哪怕花十六年。
下一次全运会,她还会不会出现没人知道,但今晚,她让所有人相信:只要球台还在,故事就永远有下一局。
来源:高贵阳光i42r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