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重生七五年,我主动申请下乡,我养父母疯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5 12:12 1

摘要:从王局长办公室出来,我的脑子有些乱。这个调动来得太突然了,我总觉得背后有什么原因。

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私聊我删除,谢谢!

作者:如烟漫画

我明白了,这不是商量,而是通知。

“那我什么时候走?“我问道。

“下周就要报到,你抓紧时间交接工作。“

从王局长办公室出来,我的脑子有些乱。这个调动来得太突然了,我总觉得背后有什么原因。

当天下午,张振华找到我。

“小李,听说你要调走了?“他的神色有些复杂。

“是的,省里要我过去。“

张振华沉默了一会儿:“我想提醒你一件事,最近有些传言对你不利。“

“什么传言?“我皱起眉头。

“有人说你是靠不正当关系才升得这么快的,还说你和某些领导关系暧昧。“张振华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

我的心沉了下去。果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升得太快,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张科长,您觉得这些传言可信吗?“我问道。

“我当然不信。“张振华坚决地说,“我和你共事这么久,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很清楚。但是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那您觉得这次调动⋯⋯“

“很可能是有人想把你调走,免得你在县里影响太大。“张振华直言不讳。

我点点头,心中已经有了判断。看来有些人确实把我当成威胁了。

不过这样也好,省里的平台确实更大,机会也更多。

与其在县里和这些小人纠缠,不如到更高的舞台发挥才能。

接下来的几天,我抓紧时间交接工作。虽然心有不甘,但我也明白,现在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临走前一天,陈志明找到了我。

“听说你要到省里工作了?“他的神色很复杂。

“是的。“

“这是好事,省里的发展空间更大。“陈志明停顿了一下,”不过我会想你的。“

我看着他,心中没有任何波澜:“陈志明,我们之间不可能,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陈志明的脸色变了:“为什么?我哪里不够好?“

“不是你不够好,而是我们不合适。“

我冷静地说,”你太理想主义了,而我太现实。我们走的不是一条路。”

陈志明沉默了很久:“是因为我的出身吗?你觉得我配不上现在的你?“

“不是出身的问题。“

我摇摇头,”是性格的问题。你太软弱了,我需要的是能和我并肩作战的伙伴,而不是需要我保护的孩子。“

这话有些残酷,但确实是我的真心话。上辈子陈志明就是因为太软弱,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妥协,最终伤害了我。这辈子我绝不会重蹈覆辙。

陈志明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你变了,晓薇。以前的你不是这样的。“

“人都会变的。“我平静地说,”你也要学会改变,学会坚强,否则永远不会成功。“

说完这句话,我转身离开,再也没有回头。

第二天,我踏上了去省城的火车。

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我心中充满了期待。

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新的机会,我相信自己能够抓住。

到了省城,我被分配到省教育厅的政策研究室工作。

虽然只是个普通科员,但这里的起点很高,接触到的都是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李晓薇,欢迎来到政策研究室!“

室主任刘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听说你在县里工作表现很出色,希望在这里也能发挥你的才能。“

“谢谢刘主任的信任,我会努力的。“我回答道。

政策研究室的工作和县里完全不

同。这里更注重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功底。

刚开始我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找到了窍门。我利用在县里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理论知识,写出了几篇很有分量的调研报告。

“这个李晓薇确实有能力,文笔不错,分析问题也很透彻。“厅领导对我的印象很好。

工作之余,我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

阅读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不断充实自己。

半年后,一个重要的机会来了。

省里要选派一批干部到北京的教育部进修学习,我被选中了。

“小李,这次进修机会很难得,你要好好珍惜。“刘主任对我说。

“我一定会的。“我激动地回答。

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机会。在教育部进修,不仅能学到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能接触到全国的教育精英,

对我的发展极其重要。

更重要的是,我终于有机会回到京市了。

虽然我对那个所谓的家已经没有任何感情,但京市毕竟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那里,我能找到更多的机会。

临行前,我给向阳村的村民们写了一封信,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也给王支书单独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现在的近况,并承诺有机会一定会回去看看。

至于我的那个“家”,我没有联系。

既然当初他们选择了李晓雯,那就让她继续享受这个家庭的温暖吧。

我有我自己的路要走。

第八章

回到京市的感觉很复杂。

这座城市还是那么熟悉,大街小巷都留着我童年和青少年的记忆。

但物是人非,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天真的少女了。

教育部的进修班设在一个安静的院落里,学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大部分比我年长,资历也更深。

“大家好,我叫李晓薇,来自安徽省教育厅。“在自我介绍时,我简明扼要地说道。

“这么年轻就能来进修,不简单啊。“有人小声议论。

“听说她在县里做教育改革,效果很好。“

“看起来挺有能力的。“

我微笑着听着这些议论,心中很平静。

经过这几年的历练,我已经习惯了别人的目光和评价。

进修班的课程安排得很紧凑,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地考察。

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国际教育比较的课程。老师介绍了米国、四本、de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让我大开眼界。

“我们国家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在课堂笔记上这样写道。

课余时间,我经常和其他学员交流讨论。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对教育改革的热情是相同的。

其中有个学员叫周建华,来自上海教育局,和我年龄相仿,也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李同志,你在安徽推行的教育改革很有特色,能详细介绍一下吗?“一次讨论会上,周建华问我。

我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县里的改革经历,包括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你的思路很清晰,执行力也很强。“周建华赞叹道,”像你这样的人才,应该到更大的平台发挥作用。“

“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坦然地说。

周建华笑了:“我们志同道合啊。以后有机会多合作。“

进修过程中,我还参观了几所北京的重点学校,包括我曾经就读的中学。

站在母校的门口,我心情复杂。

当年我就是从这里毕业,然后被迫下乡。如今故地重游,身份已经完全不同了。

“李晓薇?真的是你吗?“

突然有人叫我的名字,我转过头,看到一个中年女人向我走来。

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张老师!

“张老师,您好!“我激动地上前握手。

“真的是你啊!“张老师上下打量着我,“这些年你去哪里了?我们都很担心你。“

“我下乡了,现在在省教育厅工

作。“我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太好了!我就知道你有出息。“张老师很高兴,“对了,你知道李晓雯的情况吗?“

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心微微一动:“她怎么样?”

“她在纺织厂工作,前年结婚了,对象是厂里的工程师。日子过得还不错。“张老师说道。

我点点头,心中毫无波澜。李晓雯的生活如何,与我无关。

“张老师,我父母现在怎么样?“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张老师的神色有些复杂:“你父亲前年调到市里工作了,你母亲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他们…经常提起你。“

“是吗?“我冷笑一声,”他们现在想起我了?“

张老师听出了我话中的讽刺,有些尴尬:

“晓薇,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你的父母⋯⋯“

“张老师,有些事情您不了解。“

我打断她的话,“我和他们已经没有关系了。“

张老师愣住了,显然没想到我会说出这样的话。

我也不想解释太多,简单聊了几句就告辞了。

离开母校的时候,我在心中默默地说:过去的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我要专心走自己的路。

进修班的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我收获很大,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建立了很多有用的人脉关系。

临别时,周建华找到我:“李同志,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什么想法?“

“海市正在筹建一个教育改革试验区,需要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才。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推荐你过去。“

海市?我心中一动。海市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教育也很发达,确实是个很好的平台。

“我可以考虑。“我没有立即答应,“让我回去想想。”

“好的,你考虑好了就联系我。“周建华递给我一张名片。

回到省城后,我把上海的机会告诉了刘主任。

“这确实是个好机会。“刘主任有些不舍,“不过我们也舍不得你走啊。”

“刘主任,我知道这里对我很好,但我觉得我需要更大的挑战。“

我诚恳地说。

刘主任沉默了一会儿:“我理解你的想法。年轻人就应该多闯闯,多见见世面。”

经过一周的考虑,我决定接受上海的工作机会。

这又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从农村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从省城到上海,我的每一步都在向上。

我相信,这一次的选择也不会错。

第九章

1980年春天,我正式调到海市工作。

上海教育改革试验区设在黄浦江边的一栋现代化办公楼里,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

我被任命为试验区的项目主管,负责统筹各项改革试点工作。

“李主管,欢迎来到海市!“

试验区主任徐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你的履历很impressive, 我们正需要你这样既有基层经验又有理论功底的人才。“

“谢谢徐主任的信任。“我握着他的手,心中充满斗志。

上海的工作节奏比省里快多了,这里的人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我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环境,并且如鱼得水。

我负责的第一个项目是建立“教育国际化试点学校“。这在当时是个非常前卫的概念,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

“李主管,搞国际化教育是不是太超前了?我们的条件够吗?“

有同事质疑道。

“改革就是要敢于尝试。“我坚定地说,“上海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教育也应该走在前面。“

我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从师资培训到课程设置,从教学设备到管理模式,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

为了争取资金支持,我多次往返于市政府各个部门,甚至直接找到了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汇报工作。

“小李,你的方案很有创新性,我支持!“

副市长当场拍板,”资金问题我来协调解决。“

有了领导的支持,项目进展顺利。

我们选择了三所学校作为试点,开始了大胆的改革实验。

引进外教,开设双语课程,建立国际交流项目⋯⋯每一项措施都引起了巨大反响。

“这个李晓薇真不简单,才来几个月就搞得风生水起。“

“是啊,听说连外国专家都对我们的改 革项目很感兴趣。“

成功总是会带来关注,也会带来机会。这天,我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李主管,我是《解放日报》的记者小王,想对您做个专访。“

“专访?“我有些意外。

“是的,您负责的教育国际化项目现在很受关注,我们想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改革。”

我同意了这次采访。第二天,一篇题为《从农村走出的教育改革先锋》的文章登在了《解放日报》头版,详细介绍了我的经历和工作成果。

文章发表后,我一夜之间成了上海教育界的“名人”。

各种邀请纷至沓来,采访、讲座、座谈会接连不断。

但我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知道这些光环背后需要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来支撑。

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让我措手不及。

这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整理材料,秘书小陈敲门进来。

“李主管,有位先生说是您的老朋友,要见您。“

“老朋友?“我皱起眉头,”他叫什么名字?“

“他说叫陈志明。“

我的手一抖,钢笔掉在了桌上。陈志明?他怎么会来上海?

“让他进来吧。“我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

门开了,陈志明走了进来。几年不见,他变化很大,原来的书生气少了很多,多了几分成熟稳重。

“晓薇,好久不见。“他看着我,眼中有着复杂的情绪。

“确实很久了。“我平静地说,”你怎么来上海了?“

“我被调到上海文化局工作。“陈志明在我对面坐下,“听说你在这里干得很不错,就想来看看你。“

我点点头:“工作还算顺利。你现在⋯⋯结婚了吗?“

陈志明的脸色微微一变:“结了,去年结的婚。“

“恭喜你。“我的声音没有任何波动。

陈志明沉默了一会儿:“晓薇,我想对你说声对不起。当年在县里的时候,我⋯⋯“

“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我打断他的话,“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没有什么对不起的。“

“可是我一直觉得亏欠你。“

陈志明的声音有些颤抖,“如果当时我再坚持一下⋯⋯“

“陈志明,你搞错了一件事。“

我看着他的眼睛,“当时拒绝你的是我,不是你放弃了我。所以你没有什么好内疚的。“

陈志明愣住了,显然没想到我会这么说。

“我们不合适,这是事实。“

我继续说道,“你需要的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而我需要的是一个能与我并肩作战的伙伴。我们走的本来就不是同一条路。“

陈志明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你的意思是,我配不上你?“

“不是配不配得上的问题,而是适不适合的问题。“

我平静地说,”你现在不是过得很好吗?有了工作,有了妻子,这不就是你想要的生活?“

陈志明沉默了很久,最后苦笑道:“你变了,晓薇。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人总是要变的。“我站起身,”如果没有其他事情,我还有工作要处理。“

陈志明也站起来:“那我就不打扰你了。不过晓薇,我希望你能过得幸福。“

“我会的。“我送他到门口,”你也是。“

看着陈志明离开的背影,我心中毫

无波澜。这个曾经让我心动的男人,如今在我眼中已经是个陌生人了。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当你变得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曾经觉得重要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回到办公桌前,我继续处理工作。

今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要开,不能因为个人情感影响工作。

就在这时,秘书又敲门进来。

“李主管,市委组织部的王部长要见

您。“

市委组织部?我心中一动,难道又有新的调动?

“好的,我马上过去。“

第十章

王部长的办公室很简朴,但气氛严肃。

他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眼神锐利,一看就是久居高位的人物。

“李晓薇同志,请坐。“王部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王部长,您找我有什么指示?“我恭敬地问道。

“是这样的,市委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提拔你担任市教育局副局长。“

王部长直截了当地说。

副局长!我心中一震,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正处级干部,而我才二十六岁!

“王部长,我…这会不会太快了?“

我有些不敢相信。

“快吗?“王部长笑了笑,”你从一个下乡知青,靠自己的努力走到今天,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市委认为你有能力担当重任。“

我深吸一口气:“谢谢组织的信任,我一定不辜负期望。“

“不过我要提醒你,这个位置不好坐。“

王部长的神色严肃起来,”你年纪轻,资历浅,肯定会有人不服气。更何况你还是个女同志。“

“我有心理准备。“我坚定地说。

“另外,教育局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些老同志思想保守,不愿意改革。你要有耐心,慢慢改变。“

王部长继续提醒。

“我明白。“

王部长点点头:“那好,下周一你就正式到教育局上任。组织相信你能干好这个工作。“

走出市委大楼,我的心情激动而复杂。副局长,这在我下乡时是绝对不敢想象的职位。

但我也明白,随着职位的提升,责任和挑战也会更大。

当天晚上,我给向阳村的王支书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的新任命。我知道这个消息会让村民们为我感到骄傲。

第二天,试验区的同事们为我举办了欢送会。

“李主管,恭喜你升职!“大家纷纷祝贺。

“以后可要多关照我们啊!“有人开玩笑说道。

“大家都是朋友,互相帮助是应该

的。“我举起酒杯,”谢谢大家这段时间的支持。“

徐主任私下拉住我:“小李,你这次升职,有人会眼红的。教育局那边的情况我听说过,你要小心应对。“

“谢谢徐主任的提醒,我会注意的。“我感激地说。

周末,我收拾了东西,准备搬到新的办公室。就在这时,电话响了。

“请问是李晓薇吗?“

“是的,您是?“

“我是王淑芬,你…你的母亲。“

听到这个声音,我的身体僵硬了。王淑芬?她怎么会知道我的电话?

“你找我有什么事?“我冷冷地问道。

“薇薇,妈妈看到报纸了,知道你现在做了大官。妈妈为你骄傲⋯⋯“王淑芬的声音有些颤抖。

“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好说的。“我准备挂电话。

“等等!“王淑芬急忙说道,”薇薇,妈妈知道以前对不起你,但血浓于水啊,你就原谅妈妈这一次吧⋯⋯”

“原谅?“我冷笑,”当年你们为了李晓雯,毫不犹豫地把我推出去当替罪羊。现在看到我有出息了,又想起亲情了?“

“薇薇,当时我们也是没办法…⋯“

“没办法?“

我打断她的话,”你们有办法给李晓雯安排工作,怎么对我就没办法了?“

王淑芬沉默了。

“还有什么事吗?如果没有,我要挂了。“

我不想再听她的解释。

“薇薇,你父亲病了,很重的病⋯⋯“

王淑芬突然哭了起来,“医生说需要很多钱做手术,我们实在没办法了…。 ”

原来如此,我心中冷笑。他们不是想念我,而是需要我的钱。

“那你们找李晓雯啊,她不是你们的宝贝女儿吗?“我讽刺道。

“雯雯她…她也没有那么多钱⋯⋯“王淑芬哽咽着说。

“那就没办法了。“我平静地说,”我和你们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你们的事情与我无关。“

“薇薇!“王淑芬在电话里哭喊,”你怎么能这么绝情?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你的亲生父亲啊!“

“亲生父亲?“我讽刺地笑了,”当年他把我的户口年龄改大,让我为李晓雯让路的时候,怎么不想想我是他的亲生女儿?“

王淑芬愣住了,显然没想到我会知道这件事。

“你…你都知道了?“她颤抖着问。

“我什么都知道。“我冷冷地说,”包括李晓雯不是你们亲生的,包括你们早就计划好要让我下乡,包括你们为了她的前途可以牺牲我的一切。“

电话那头传来王淑芬的痛哭声。

“所以,不要再用亲情来绑架我了。“

我最后说道,”你们当初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会有今天的后果。“

说完,我挂断了电话。

看着窗外的夜景,我心中毫无波澜。有些伤害,一旦造成就无法挽回。

有些选择,一旦做出就必须承担后果。

我已经给了他们十八年的父女之情,他们却选择了背叛。……到我做选择了。

第二天是周一,我正式走马上任,成为海市教育局最年轻的副局长。

(全文完)

来源:颜言读故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