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个细节在剧里很显眼:皇帝和公主平时在公众面前是明面上的对立方,有一次却一起去成佛寺了,回官署后二人也都跟身边人说自己在寺里玩得挺好。表面看就是一次简单的公关活动,实际上的过程涉及案件侦破、权力争夺以及形象修复几条线同时运行,把这几根线串起来剧情处理就很有意
有一个细节在剧里很显眼:皇帝和公主平时在公众面前是明面上的对立方,有一次却一起去成佛寺了,回官署后二人也都跟身边人说自己在寺里玩得挺好。表面看就是一次简单的公关活动,实际上的过程涉及案件侦破、权力争夺以及形象修复几条线同时运行,把这几根线串起来剧情处理就很有意思,既收束案情又推进宫廷里的算计,还用了符号来取信于民。
剧里有两条平行的叙事线,一条是探案小组侦破一件件离奇案件,另一条则是围绕天子和公主的权力争夺。探案线把观众带进街巷、寺院,宫廷线把观众带入朝堂、后宫。每一个案子都有自己的悬疑,但总是与宫廷斗争纠缠在一起,让人看到用一个个案子来推动更大的权力调整。
第一起案子是赤焰鸟这种异物,侦探苏无名和卢凌风查下来发现想要用赤焰鸟来害皇上的人,这个案子结局很清晰,谁干的直接给绳之以法。这案子对朝局的影响很大,皇上借着这事把父亲手里剩下的权力全部收回来,朝中朝外对于皇权的分配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公主在这桩案子上也动手了,她把已经背叛自己的典军将领岑鸷铲除掉,在外面看这是为了保全自己的一股势力,私下里她也是得到了一丝安慰—在一瞬间听见卢凌风叫了一声“娘”,那种被认可的感觉。第一个案子的结果算是双赢的局面,天子那边重新分配了自己的权利,而公主这边也有了一丝私人恩怨的调整。
第二起案子的焦点不一样,更接地气一点。探案队把小情侣舞阳和阿木从长安的危险里解救出来,并且安排他们离开都城,给了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同一个案件里抓到了一个人叫沈玉,坊间流传的那个跟天后“重生”有关的童谣断了,皇上心里头的压力减轻了一些。公主在这次案子里面得到的物质与政治回报比较明显,她一件带有法律意味以及象征意义的东西,“天后除罪金简”,这些东西让她在朝堂上的发言权变大,在民间也有更大的象征性地位。第二案也是以对几位主要人物有利的结果结束。
把两件案子和成佛寺事件放在一起就更明显了,成佛寺之前遭受过非常大的口碑打击,之前的秦孝白事件、深夜少女哭声这些事情都让寺庙以及广笑法师被指责,他们需要权威人物来为寺院背书。苏无名和卢凌风从自己的职责和利益角度出发分别去找来了两个最关键的人物:天子和公主,天子一到现场就是皇室对寺院的官方认可,有着极强的权威性;而公主带来的七彩佛衣则是直接的视觉资产以及象征物,她亲自将这件衣服拿在手上展示给大家看,并且向天子讲述关于这身衣服的故事与背景,起到一种解说的作用。
在寺里,皇帝和公主演了一出假戏真做。他们一方面当着众人面“父慈子孝”地演了起来,另一方面私下依然互相试探,在那场活动结束后他们都告诉身边人自己很开心,第二天成佛寺前就站满了人,长安的百姓们纷纷来朝拜、看七彩佛衣,之前关于寺院的各种负面消息都被压下去了,大家的目光又转到了新的焦点上。对公主而言她是真心开心,这套衣服成了她的政治资本,她可以把它当作对外宣示自己的权力与合法性的象征性物件,她觉得天子一直没做到位,手里拿着这么个东西以后在未来的权力争斗中或许能占到便宜。对于天子来说他亲自到场也挺满意,很多仪式场合都是皇上亲临才显得有面子,这么做有助于维护他的正统形象。
仔细看背后的运作,就能看出苏无名和卢凌风的安排不是单纯的讨好谁。请这两位大佬过来是有自保的目的。探案团队既要查清案件也要在宫里的权力分配上找到安全立足点,不能得罪任何一方要两头都要留后路。为了能促成皇上到成佛寺,卢凌风甚至把重回金吾卫的机会换出来,这也说明了皇帝亲临此事的重要性以及他们为此做出的权衡。
剧情在很多地方都套用了历史的影子,剧中所谓的“三郎”对应到历史上就是李隆基。史书记载他某时抓住机会,从软弱无能的父亲和当权者太平公主手里拿回了实权。历史上太平公主确实是有很强影响力的一个人,在朝堂上也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亲信担任要职。她在一次重大失误之后,在人气与论据上都落入下风,最后被李隆基挤走。剧里第三部出现的那个时间点—先天二年,其实是在暗示历史走向,这是李隆基开始用自己年号的时间,史实中随后他也一步步架空了太上皇在朝廷中的控制力,并对太平公主及其亲属进行了清算。
把这些历史脉络和剧情现实连起来,就能知道剧组安排人物存留的策略。如果公主第三季就早早死掉,后面朝堂权力斗争的线就会很单薄,观众的期待也会受影响,IP延续也难做下去。从故事延展、收视角度考虑,剧里不会很快把公主拿掉,这样后面的季节才能继续发展更复杂权斗戏份。
剧中还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三郎明知卢凌风其实也是公主的儿子,但他也不急着把卢凌风当成敌人来对付,而是想着怎么把他拉到自己这一边。对重要的角色采取容忍甚至纵容的态度,在权谋上是常有的事,这样可以给时间、给自己争取机会去化解风险。剧里三郎对阿茵的纵容也是如此,属于同样的策略:先包容重要的人,等时机成熟再做决断。这种安排既有现实的政治逻辑在里面,也满足了戏剧叙述中人物复杂性的需要。
总体上讲,成佛寺这事儿把几条线都牵起来了,探案小队既要拨开迷雾又要保命于权力夹缝之中,他们所做之事其实两手都要稳着,伸张正义的同时还要顾及自身安全。案件结局向观众交代了事实,重要人物的政治收益也安排得明明白白,成佛寺那件七彩佛衣在故事里既是信仰之物又是转换政治资本的工具,公众舆论被这种视觉性事物牵引,寺院的信任很快就恢复过来,公主和皇权之间的角力因此增添了一章新篇页。
剧作讲这些事的时候,既保留了悬念的看点,在宫廷线索上又放慢了节奏做铺垫。很多细节显示人物的选择不只是为了眼前输赢,而是关乎长远筹划的事儿。观众看案情一步步还原的同时能看到权力怎么靠符号、仪式和公众舆论运作起来的。这样一条既有具体破案过程也有政治角力的双线叙事,把故事的张力和可看性保持在较高水平。
来源:灾难空间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