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远隔重洋的这一记重锤,似乎比三个月前那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发霉风波,来得更加沉重,也更加让人猝不及防……汪小菲,这位曾经靠着私生活赚足了眼球的男人,这次恐怕是真的遇到了大麻烦。
一张白纸黑字的官方通告,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贴在了汪小菲海外餐厅的大门上——勒令停业。
这几个字,冰冷且决绝。
远隔重洋的这一记重锤,似乎比三个月前那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发霉风波,来得更加沉重,也更加让人猝不及防……汪小菲,这位曾经靠着私生活赚足了眼球的男人,这次恐怕是真的遇到了大麻烦。
就在不久之前,麻六记还是资本追逐的宠儿,是直播间里被抢购一空的爆款。这一切的转变,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海外市场的门店,被公共卫生部门直接介入调查,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情。而调查结果,更是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官方人员向外界披露的细节触目惊心——冷藏间的温度根本不达标,这只是被揪出的好几项违规行为中的一项而已。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最基础的食品安全底线,那道消费者与病菌之间的最后防线,被轻易洞穿了。这已经不是口味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吃,敢不敢吃的问题!
餐厅门口那张停业通知,像是一块耻辱布,遮住了品牌的脸面,也彻底撕碎了汪小菲试图构建的商业版图。通知上写得很明白,必须等到所有违规行为全部改正之后,才有可能重新开业。
至于何时能改好……谁也不知道。
许多人看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那四个字:因果循环。
时间拨回到仅仅数月之前,那包被无数网友晒出来的、带着清晰可见霉点的酸辣粉,似乎还历历在目。当时,舆论的漩涡几乎要将麻六记吞噬。无数曾经的拥护者,变成了最愤怒的声讨者。
他们发现,原来自己遇到的食品问题并非个例,网络上涌现出大量类似的控诉。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汪小菲的母亲张兰,曾经信誓旦旦地在直播间向所有人保证,自家的产品绝无代工厂。发霉事件爆发后,站出来公开致歉的,恰恰就是那个“不存在的”代工厂。
这一个耳光,打得实在是太响了。
尽管麻六记后来也承认了是某两个批次的产品出了状况,并给出了补救方案,试图平息众怒。但公众的信任一旦崩塌,想要重新建立,又谈何容易?
信任的裂痕,从那一刻起,就已经无法弥补。
从那以后,关于麻六记经营状况的负面消息便接踵而至。一份在网络上流传的暂停营业门店清单,更是让看客们心惊,上面赫然罗列着二十多家门店的名字。
二十多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如今,这把火直接烧到了国外,而且是被官方以强制手段掐灭,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曾经,他靠着与前妻大S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伦理大戏,成功将巨大的公众关注度,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销售额。
流量,确实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
它能在一夜之间,将一个品牌捧上神坛;也同样能在转瞬之间,让它跌入万丈深渊。
当一个品牌的根基,不是建立在坚如磐石的产品质量之上,而是漂浮于创始人变幻莫测的个人八卦之上时——它的命运,或许从一开始,就已经被注定了。
那种靠着营销私生活、在法庭内外与前妻对簿公堂所积累起来的人气,终究是空中楼阁。
现在,风停了,楼阁也开始摇摇欲坠。
善恶报应的说法或许有些玄乎,但市场的规律却是实实在在的。消费者可以用真金白银把你捧起来,也同样可以用脚投票让你彻底出局。从酸辣粉里吃出创可贴的骇人传闻,到如今海外门店因卫生问题被强制查封……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不断消耗着品牌仅存的公信力。
名声丢到国外,这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全球化的品牌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
我们不知道汪小菲此刻在想什么,但摆在他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困局。他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料,这份作为父亲的责任,远比商业上的成败更为沉重。
希望他能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妥善地去处理眼前的危机,而不是再次试图用新的话题去掩盖旧的伤疤。
从流量的宠儿,到如今食安问题的众矢之的,这中间的距离,原来如此之近。
汪小菲和他的麻六记,下一步究竟会走向何方?是就此彻底沉沦,还是能够刮骨疗毒,断臂求生?
屏幕前的你,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里聊聊你的想法。
来源:认真的橘子A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