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村寨校园,大学生志愿者让“两弹一星”精神“破圈”传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5 11:20 1

摘要:2025年5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遴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的公告》,共遴选出1500支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服务团队,面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等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

2025年5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遴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的公告》,共遴选出1500支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服务团队,面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等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普洱学院石榴籽“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的志愿宣讲之旅。

普洱学院石榴籽“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深挖精神内核,探索突破表达边界,创新采用双语宣讲、沉浸式 PPT、微团课视频等多元传播载体,搭建起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桥梁,努力让红色信仰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薪火相传。面对多元受众的差异与需求,宣讲团摒弃“照本宣科”的刻板模式,以精准化表达打破传播壁垒。在少数民族村寨,他们巧用方言俗语,将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的精神内涵,转化为乡亲们耳畔熟悉的乡音,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可感可触、可亲可近。在中学与大学校园,他们打造沉浸式PPT宣讲,将珍贵历史影像、动态模拟演示与激昂音频深度融合,构建起极具感染力的精神场域。“8台手摇计算机、10万张计算纸撑起氢弹理论设计”的细节让青年学子发出由衷惊叹,王淦昌“我愿以身许国”的铿锵誓言让年轻眼眸泛起泪光。这种创新表达,打破了历史与青年的隔阂,让精神的穿透力在深度共情中愈发强劲。

考虑到线下宣讲的辐射范围有限,宣讲团主动拓展线上阵地,让精神传承突破时空桎梏。他们精心策划拍摄微团课视频,以 “核动力拓荒者” 彭士禄等先辈的感人事迹为核心线索,系统阐释核工业精神与 “两弹一星” 精神的内在契合点。

这种短小精悍、视觉冲击力强、情感浓度高的传播形式,精准契合新时代青年的信息接收习惯,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广泛共鸣。弹幕中持续滚动的 “致敬先辈”“强国有我”,既是青年一代情感共鸣的直观流露,更是精神传播有效激活国家认同、凝聚青春力量的生动写照,让“两弹一星”精神在网络空间实现“破圈”传播。

从查阅史料、撰写讲稿,到设计PPT、打磨宣讲细节,再到录制剪辑微团课,深入乡村、社区、校园开展宣讲,全过程均由志愿者们自主完成。这种 “青年讲给青年听” 的模式,褪去了宣讲的说教感,增添了同龄人的真挚与共情,让亲和力与说服力也自然流露。

正如宣讲成员杨春妹谈及在香格里拉宣讲经历时所言:“当看到彝族阿妈眼角的泪光,我们懂了传承的意义。” 亲身实践中的精神感悟、互动交流里的信仰传递,远比单纯理论灌输更深刻持久,也让志愿者们在宣讲传承中实现了自我成长。

从精准化的内容设计到多元化的形式创新,从线下深入基层的面对面交流,到线上融合传播的广覆盖触达,普洱学院石榴籽“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以实际行动努力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End

编辑:李梓涵(陕西科技大学)

校对:郭若山(西南大学)

责编:朱富江校审:盖奕洁投稿:zgqnzyz@126.com

‍‍

来源:中国青年志愿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