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圆智寺在建筑中使用了琉璃瓦等构件。原来曾是整个寺庙殿顶全部是琉璃构件覆盖,以后多次修缮拆换,现虽琉璃构件覆盖不多,但殿顶的正脊、重脊、龙吻、仙人、曾头、勾头和滴水等部位还全是使用琉璃构件覆盖。框据有关资料和庙内碑文记载,这些琉璃构件为明代制品。明代是我国琉璃构
圆智寺在建筑中使用了琉璃瓦等构件。原来曾是整个寺庙殿顶全部是琉璃构件覆盖,以后多次修缮拆换,现虽琉璃构件覆盖不多,但殿顶的正脊、重脊、龙吻、仙人、曾头、勾头和滴水等部位还全是使用琉璃构件覆盖。框据有关资料和庙内碑文记载,这些琉璃构件为明代制品。明代是我国琉璃构件的烧制已是枝艺成熟的兴盛时期,选材优质,工艺精湛,制品良好,能防水、防火、防风、防晒、防氧化,对于建筑物长久稳固不受毁损和荷载承压不会倒垮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寺庙建筑中使用这些琉璃构件,更有其特殊的寓意和象征。
疏琉璃构件在使用时都要讲究些造型,而格律型和对称型是明清以来在建筑中最普遍采用的两种造型形式。格律型是以“骨架”为核心来铺设,其中以九宫格和米字格两种图型使用最多见。九宫格的骨架是四横四竖八条线,而米字格的骨架是一横一竖两点一撇一捺。有些建筑中虽然不是很标准的九宫格型和米字型,但固定位置的琉璃构件的铺设也和格律型大致相似,也应归此种类型。现在的圆智寺是明清时期的修缮版,虽然经历数百年时间,但仔细观察疏琉璃构件的铺设,仍有格律型铺设的遗迹。
对称型又分为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两种。中心对称是在殿顶的中心先设置一个造型,然后在中型造型的左右或前后再铺设对称图型。轴对称是以中心轴线选设制明显标志,然后左右设对称造型,轴对称造型应用更广。圆智寺的建筑中,中心对称和轴对称都有遗迹。
在古建筑中铺设琉璃构件主要还有两种装饰手法,这就是“剪边法”和“聚锦法”。所谓“剪边法”,就是 在屋脊和檐线或檐边檐口等处铺设琉璃构件,而且要使用与屋顶面颜色和形状不同的构件。所谓“聚锦法”,就是在屋顶的主要部位,使用多种颜色和多种类型的构件铺设出特别明显的图案。
明代琉璃构件制品不但品质良好,而且釉面光润,色彩鲜艳,有黄、蓝、缘、红、黑等多种颜色,造型优美,有几何、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戏剧和历史故事多种类型造型,有的构件也采用对称制法,使整个个体构件轮廓多以轴对称的造型呈现。真是创意多多,造型丰富。
圆智寺在建筑中铺设琉璃构件均采用了格律型和对称型的铺设形式,营造出建筑物顶部的规整性和秩序性,从而使得庙宇整体更加和谐,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庙宇的整体的美观感。
圆智寺在建筑中布设琉璃构件时采用了“剪边法”,特别是现在仍存于殿顶的正脊、重脊、龙吻、仙人、曾头、勾头、滴水等突部位应用了多种色彩多种类型的琉璃构件,更是突出了屋面的边际线,营造出了一种非常独持的边框效果。而又采用了“聚锦法”,又是锦上添花,给寺庙带来了更生动的色彩景象。
圆智寺在建筑中采用了明代精制的琉璃构件,使寺院熠熠生辉,是向外界更突出地表明,寺庙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佛法传播的主要地方,也是佛徒和信仰者向望之所。壁画、彩塑和琉璃件这代表圆智寺明显特征的三朵花,更是体现出圆智寺是佛教的神圣与庄严之地。
来源:博丰花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