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鹤年102岁,李嘉诚97岁,巴菲特95岁:富可敌国的他们如何传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10:09 1

摘要:看沃伦·巴菲特的谢幕感言,情感真挚,头脑清晰,他对于公司、家人和朋友都有妥善的安排,“死后掌权”向来战绩不佳,巴菲特也从未有那样的念头。

一个时代真的要落幕了。

看沃伦·巴菲特的谢幕感言,情感真挚,头脑清晰,他对于公司、家人和朋友都有妥善的安排,“死后掌权”向来战绩不佳,巴菲特也从未有那样的念头。

巴菲特生于1930年,2025年是95岁,思想一直都很活跃。

相比巴菲特,生于1928年的李嘉诚已经是97岁了,看他的状态也是保持了清醒,很难得。

而比两人更长寿的是生于1923年的郭鹤年,他102岁了,比美国著名的亿万富翁戴维·洛克菲勒还长寿(1915年6月12日-2017年3月20日)。

三个人都可谓富可敌国,他们赚到了海量的财富,那他们在走到人生边缘的时候如何安排、对待这些财富呢?

首先从巴菲特说起。

巴菲特的安排很简单,他的三个子女分别是72、70和67岁,尽管他们“具备了处理一大笔财富所需的成熟度、头脑、精力与直觉”,但要长期驾驭巴菲特那庞大的遗产仍然困难。

“在我漫长的人生中,我也目睹了政客们拙劣的财富转移、家族式的抉择,当然还有那些不称职或古怪的慈善家。”

众所周知,巴菲特的财富主要是集中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上,他把这笔钱捐给了由子女管理的慈善信托基金,其规模高达上千亿美元。巴菲特的子女也各自有三位备用受托人,以应对任何英年早逝或失能的情况。

在巴菲特看来,直接给子孙留下大笔的现金是错误,好的人生不能被金钱主宰,“伟大不是金钱、名气或权力,而是善行”,他希望后人不要追求创造奇迹,只要保持稳定运转就可以了,同时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人。

巴菲特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家庭和责任的理念。

李嘉诚如何处理自己的财富传承问题?

未雨绸缪是李嘉诚的本能,他纵横商海数十年,法宝就是经常考虑“B计划”,在风险来临之前就做好准备,什么都能提前安排。

遗产问题也是如此。在90岁之前,李嘉诚就准备好了退休事宜,将商业帝国的管理权移交长子李泽钜,他作为集团顾问,对重大决策施加影响。

李嘉诚数千亿的财富主要是集中在其家族信托体系中,为了实现“富过三代”,李嘉诚称得上煞费苦心,早早就在为传承做计划。毕竟他见多了豪门分家闹得满城风雨的例子,他当然想避免这种耻辱。

驰骋商海数十年,李嘉诚深知自己发达更多是因为把握住了机遇,他对儿子的要求只是“守住江山”就算成功,通过复杂的信托架构,金融资本和实业资本隔离。

李嘉诚尽量规避了子孙后代婚变、不肖、挥霍等风险,安全等级非常高。另外他给两个儿子分配的遗产也比较公平,大儿子管理集团,小儿子拿到巨额现金,算是皆大欢喜。

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机会的商人才是好商人,“从商的人,应更积极、更努力、更自律,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自重和守法精神的社会,才可为稳定、自由的原则赋予真正的意义。”除了自己的家庭之外,李嘉诚还希望自己能效仿富兰克林为社会贡献力量,在这个世上散播最好的种子,为建立一个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会而努力。所以他还有个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

郭鹤年不会把所有财富都留给子女。

谁也不能否认郭鹤年在生意上的禀赋,他精明的头脑和极强的交际手腕让他在商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无论贸易还是酒店、地产、航运等,郭鹤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某些方面哪怕是李嘉诚也比不上郭鹤年。对于自己的财富和遗产问题,郭鹤年也是很早就计划儿子接班,儿子不行就换成女儿,同时注重第三代的培养。

郭鹤年思想通达,极为务实,对于不同子女和孙辈,也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允许有人追求自己的兴趣而不在家族企业任职。这可能跟他深受母亲影响有关,他母亲一生慈悲为怀,经常劝导他不要沉迷于财富幻境之中,他一直牢记母亲的告诫,“人是为了受苦才降生到这个世界的,而不是为了过奢侈的生活或享乐。”

对郭鹤年而言,钱财滋生贪欲,“这种贪欲丑陋之至,让人无法直视”。对于财富传承他信奉古人那个理念——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所以郭鹤年希望自己的财富被用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投资和再投资,来创造更好的新机会;其二是纯粹以慈善形式,或通过投资科研、健康等课题,来造福人类。他总体的目标是为了世界变得更好,为此他成立了多种不同的慈善基金和信托,考虑到家人和员工的利益,希望他们在自己去世后团结一致,不为金钱所累,去创造精彩的人生。

岁月无情,一切都敌不过时间。

郭鹤年,李嘉诚,巴菲特……他们都生于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他们能够傲立群雄,赢得富可敌国的财富,获得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名望,肯定离不开他们的头脑和努力,以及不可或缺的运气。

相比那些误入歧途、折戟沉沙的同辈人,他们是成功,也是幸运的。

人生在世难免有虚荣和攀比,但所谓不争一时之短,须争一世之长(金玉良言),他们这些人算是真正取得了成功,善始善终,修成正果。

当他们走向岁月的边缘,也步入了人生的边缘,曾经的利益冲突、龙争虎斗,乃至是非恩怨、儿女情长、悲欢离合,都已经慢慢随着时间的灰烬散去。

时间老人不会放过任何人,迟早都是他赢。

到最后,当宇宙穿越身躯,看破红尘的心会明白,人是桥梁不是目的,人生在于过程,财富不是答案,人和情最珍贵。

来源:香袭书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