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借粮,两世情缘:豫剧越调道情《王金豆借粮》的跨剧种传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07:23 1

摘要:16岁的马双枝身着戏装,眼眸流转间将《皮袄记》中张爱姐的娇俏演绎得淋漓尽致。

马双枝

1927年的开封城,一声清脆的唱腔划破永安舞台的夜空。

16岁的马双枝身着戏装,眼眸流转间将《皮袄记》中张爱姐的娇俏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位从相国寺书棚走出的坠子神童,仅学戏十四天便以坤旦之姿征服汴京。

她是豫剧历史上第一代登台演出的女演员之一;

她是第一个由坠子改唱豫剧的女演员;

她是豫剧大家马金凤、阎立品、王秀兰的老师;

她是当时与陈素真、王润枝、司凤英齐名的豫剧第一代四大名旦之一。

马双枝(1911——1980年)女 。河南省开封县曲兴集(原属陈留)毛岩村人。

原姓胡。7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给坠子艺人马司广,始易姓名。

8岁随继父学河南坠子,13岁即在开封相国寺唱红。

16岁改唱豫剧 ,先后师承李瑞云、杨金玉,工旦角。

改唱梆戏后第13天,马双枝就在永安舞台挂牌演出,第一部戏是《皮袄记》,这出戏,其实就是《王金豆借粮》的前身。

她在戏中扮演张爱姐,扮相俊美,唱腔清脆甜润,灵巧花俏,表演细腻活泼,娇媚动人,观众无不赞叹喝彩,永安舞台“以满为患”。

坤伶登台,前所未观,加上原本唱坠子的名气,使马双枝一炮而红,成为永安舞台的头牌演员。

三十年光阴流转,1956年的开封豫剧一团排练厅里正酝酿着一场蜕变。

1956年刚组建的开封市豫剧一团,选定了一出由王秀兰、王敬先、王素君三位名旦联袂主演的《王金豆借粮》准备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

大赛前开封市文化局对这出戏特别重视,组成了导演与创作班子,专门进行指导。

王素君、王敬先、王秀兰

当时由老艺人罗振干根据马双枝的《皮袄记》口述,由常葆光、蔡云生执笔改编,并由周则生担任导演。

《皮袄记》从这时起,正式更名为《王金豆借粮》。

王素君、王秀兰、王敬先

在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在一举荣获编剧、导演、音乐、演出的数项大奖。

剧中的刘氏、爱姐、王金豆的扮演者王秀兰、王敬先、王素君三人均荣获演员一等奖。

一出三人的短戏出了三个一等奖,轰动了剧坛,从此“汴京三王”的赞誉便在戏迷中流传开来。

后来太康道情《王金豆借粮》演出版本很多,较有影响、也较为完整的有李艳玲、刘粉霞、张小花三人,及王晓灵,蔡清枝,吕清丽三人演出的两个版本。

需要说明的是,道情《王金豆借粮》扮演王金豆最好的名家当属朱锡梅。

朱锡梅是太康县人,生于1940年,14岁进入县戏剧培训班学艺并登台演唱小生。

1957年调入道情剧团获长足进展,因其嗓音饱满纯正,吐字清晰流畅,表演气质端庄,深受省内外观众一致赞赏;

河南的另一大剧种,越调也有相似的故事,不过名字却改成了《李双喜借粮》。

1961年,越调皇后毛爱莲扮演的大妮儿活泼俏皮,风靡一时,到现在还经常在广播电视里听到。

嫌贫爱富,富家悔婚,似乎是戏曲的一大主题,也说不上谁抄谁的,老百姓往往对这种故事喜闻乐见。

来源:梨园留声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