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东西,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她虐待孩子,但足够让她‘完美后妈’、‘高知女性’的人设彻底崩掉。一个在核心履历上造假的人,道德上有多少可信度?法官和大众心里自有掂量。”
这些东西,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她虐待孩子,但足够让她‘完美后妈’、‘高知女性’的人设彻底崩掉。一个在核心履历上造假的人,道德上有多少可信度?法官和大众心里自有掂量。”
方晓冷静地分析着。
“时机到了就放出去。”
许华指示。
“明白。另外,宋殄公司的HR今天下午‘无意中’向几个核心部门透了点风,说公司现在特别重视高管和关键岗位员工的‘个人品德和家庭稳定度’……你懂的。”
方晓轻笑一声,“压力已经给过去了。”
许华望着车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轻轻“嗯”了一声。她知道,宋殄现在肯定像热锅上的蚂蚁,工作和名誉两条绳子,正越勒越紧。
而她和儿子,正坐在离开这片泥潭的车上。
晚上,许华收到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长短信,看语气像是刘芳。短信内容颠三倒四,前半截还在骂许华心狠手辣,毁了宋殄,后半截又带着哭腔求她看在往日情分上撤诉,甚至隐隐暗示,只要她撤诉,以后可以让宋哲经常回来住。
许华读完,直接删除,拉黑。
这种没逻辑、只会用情绪绑架人的沟通,毫无意义。她不会再为这些不相干的人,浪费半点心神。
她打开电脑,仔细筛选之前看中的那几个学区房房源,手指在鼠标上轻轻点着,预约了周末的看房时间。
新的生活,得有一个新的、完全属于她和儿子的地方。
第4章
周末的看房安排,被一个法院的来电打断了。
许华接起来,是书记员通知她,下周三要做庭前调解。
挂掉电话,她看见身边的宋哲正好奇地摸着样板间儿童房的书桌。
她蹲下来,视线与他齐平。
“哲哲,下个星期,妈妈和爸爸要去一个地方,见一位叔叔或者阿姨,聊一聊你以后生活的事。”
她顿了顿,轻声问:“你愿意跟着妈妈生活,对吗?”
宋哲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用力点了点头,小手攥住她的衣袖。
“嗯!我跟妈妈。”
他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我不想回去……不想见到白阿姨。”
孩子这句话,像一股温热的水流,瞬间冲散了她心底最后那点因为要面对宋殄而泛起的犹豫。
她抬手,轻轻揉了揉儿子的头发。
“好,妈妈知道了。”
调解那天,许华穿了一身浅灰色的西装套裙,化了淡妆,整个人看着干净利落。
方晓作为她的律师,陪在一旁,两人站在一起,气场沉静。
相比之下,独自前来的宋殄显得憔悴落魄。胡子没刮干净,西装也皱巴巴的,眼神一直躲闪,不敢与许华对视。
调解员是位经验丰富的中年女性。她简单说明了情况,强调一切以孩子的利益为重,然后看向宋殄。
“宋先生,对于许女士提出的变更抚养权请求,以及她提交的关于孩子可能承受精神压力的证据,您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您是否同意变更?”
宋殄的双手紧紧攥在一起,放在桌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他抬起头,目光快速掠过许华平静无波的脸,又立刻垂下。
声音干巴巴的:“我……我承认,白薇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可能……可能有点急躁。但我已经严厉说过她了!我保证,以后绝不会再有这种事!”
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低了些:“孩子……孩子总归是需要父亲的,一个完整的家……”
“完整的家?”
方晓适时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一个纵容新婚妻子,对敏感期的孩子进行言语侮辱、错误引导、甚至冷暴力的家,算哪门子的完整?”
她目光直视宋殄:“一个在孩子哭着向老师求助时,首先想到的不是保护孩子,而是维护妻子面子的父亲,又能给出什么样的父爱?”
宋殄的脸一下子涨红了。
“你……你们不能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许华她……她以前那么忙,根本也没怎么管……”
“宋先生!”
调解员严肃地打断他,“我们现在讨论的核心,是孩子目前的成长环境是否健康,以及如何最大限度保障他的权益。”
她拿起手边的材料示意了一下:“根据学校老师出具的情况说明,以及我们掌握的部分证据,孩子在你目前的家庭环境中,确实承受了不小的精神压力,学业和心理健康都受到了影响。这是客观事实。”
宋殄像是被抽掉了全身力气,向后一靠,瘫坐在椅子上。
许华这时才开口。
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落得很稳。
“宋殄,到了现在,你还在试图推卸责任,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
她看着他,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彻底的明了。
“你从来没有真正明白,作为一个父亲,你最大的失职是什么。”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U盘,轻轻推到调解员面前。
“这里面是所有证据的备份,包括原始录音、作业本的高清扫描件,还有白薇女士部分公开言论和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
她的语气平静而坚定:“我们坚持变更抚养权的请求,并要求宋先生依法支付抚养费。没有商量的余地。”
调解员看了看那个小小的黑色U盘,又看了看对面面如死灰的宋殄,心里已经清楚了。
她又例行公事地问了几个问题。
宋殄方寸已乱,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语,漏洞百出。
调解的最后,调解员对宋殄说:
“宋先生,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女士一方准备非常充分,证据链清晰完整,孩子本人的意愿也非常明确。如果坚持诉讼,结果可能对您相当不利。”
她语气缓和了一些,带着劝诫:“我建议您认真考虑,是否同意协商变更抚养权,并就抚养费、探视权等问题达成协议。这或许是减少对各方,尤其是对孩子造成进一步伤害的方式。”
宋殄用双手捂住脸,肩膀彻底垮了下去。
他知道,他输了。
工作摇摇欲坠,名声一塌糊涂,现在,连儿子也要失去了。
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长到几乎能听见墙上挂钟秒针走动的细微声响。
他终于抬起头,眼睛里布满血丝,带着一种认命般的颓唐。
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
“……我……我同意……变更抚养权。”
这句话说出来的瞬间,许华清晰地听到自己心里,有什么东西“咯噔”一声,彻底落了地。
不是高兴,而是一种沉重的,带着隐隐痛楚的释然。
纠缠了那么久的枷锁,终于,在这一刻,被正式敲开了第一道裂痕。
第5章
宋殄那句“我同意变更抚养权”像一句咒语,抽走了他最后一丝力气,也彻底改写了故事的走向。
接下来的流程快得惊人。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白纸黑字确认了抚养权归许华所有,宋殄按月支付抚养费,并明确了具体的探视权条款——频率和时长都被严格限制,且需提前征得许华同意,以确保不对宋哲造成干扰。
宋殄几乎是机械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迹潦草而无力。当他放下笔的那一刻,仿佛也同时卸下了“父亲”这个他并未真正理解和承担好的身份。
许华接过属于她的那份协议,指尖触及纸张微凉的质感,内心一片奇异的平静。没有胜利的狂喜,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疲惫,以及更深处,破土而出的、对新生的渴望。
她没有再看宋殄一眼,与方晓对视点头后,便起身离开了调解室。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坚定,且渐行渐远。
方晓稍后一步出来,追上她,低声道:“协议即时生效。后续抚养费的执行,我会跟进。他不敢不付。”
许华点点头:“辛苦了,晓晓。”
“接下来什么打算?”
“带哲哲去看房子,尽快定下来。然后,给他办转学手续。”
许华语气平稳,目光看向窗外明净的天空,“彻底翻篇。”
方晓看着她沉静的侧脸,知道好友已经真正走出了那片泥沼,她笑了笑:“需要帮忙随时开口。”
就在许华和方晓离开后不久,关于白薇学历造假、虚荣攀附的“黑料”包,在方晓的精准操控下,于几个关键的网络节点悄然释放。这记补刀,并非为了赶尽杀绝,而是为了彻底钉死棺材板,防止对方任何可能的情急反扑,也彻底瓦解了白薇试图塑造的任何“受害者”或“无辜者”形象。
果然,这些实锤证据的出现,让原本还有些摇摆的舆论彻底一边倒。白薇的社交账号彻底沦陷,随后被迫注销。她和宋殄,在那个他们曾经试图用以博取同情、攻击许华的舆论场里,彻底“社会性死亡”。
许华没有再关注这些。她带着宋哲,很快选定了一套离新学校不远、阳光充沛的两居室。她按照儿子的喜好布置了儿童房,买了新的书桌和学习灯。
转学手续办理得异常顺利,新学校的老师在简单了解了情况后,对宋哲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和包容。
搬家的那天,是个晴朗的周末。许华没有请搬家公司,只和方晓一起,一点点将属于她和儿子的东西打包、搬运、整理。宋哲兴奋地在空荡荡的新房间里跑来跑去,笑声清脆。
当最后一只箱子被拆开,物品各归其位,夕阳的余晖透过干净的玻璃窗,洒满整个客厅。许华站在屋子中央,看着在光晕中好奇触摸新书架的儿子,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感,缓缓包裹了她。
这里没有宋殄的懦弱,没有白薇的虚伪,没有刘芳的吵闹。只有她和她的孩子,以及充满希望的、崭新的开始。
手机安静地躺在口袋里,再也没有那些令人心烦意乱的打扰。
她知道,外面的世界或许还有风雨,但至少这个小小的家,已经成为她和儿子最坚固的堡垒。
过去的,真的过去了。
第6章
新家的第一个晚上,特别安静。
宋哲在他的新房间里睡得很熟,怀里紧紧搂着许华给他买的恐龙玩偶,嘴角轻轻翘着,像做了什么甜甜的梦。许华轻手轻脚走过去,帮他把被角掖好,在床边静静坐了很久。儿子的呼吸声均匀绵长,像是这世上最让人安心的声音。
她回到客厅,没开大灯,只留了一盏壁灯。昏黄的光晕温柔地散开,落地窗外是新城的夜景,灯火不算密集,却疏朗开阔,像一幅安静铺展的画卷。
手机屏幕忽然亮了,是方晓发来的消息:
“一切都好吗?”
许华回:“都顺利。谢谢你。”
方晓发来一个拥抱的表情。
没有更多的话,但所有的关心和理解,都在这简短的对白里。许华知道,这一路走来,她不是一个人。
她走到书桌前,打开台灯。光线下是新学校的资料、心理医生后续的跟进计划,还有几张兴趣班的宣传单——绘画和游泳,都是宋哲以前提过喜欢的。
她拿起笔,一笔一划地写:上学、心理疏导、画画课、游泳课、周末去哪儿玩……一条条列下来,整齐又清晰。这种重新掌控生活的感觉,让她心里踏实了不少。
几天后,宋哲正式去了新学校。
许华牵着他的手站在校门口。孩子穿着新校服,背着书包,眼神里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好奇。
“别紧张,妈妈下午一定准时来接你。”
她蹲下来,替他理了理衣领。
宋哲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跟着老师走进了校门。走到一半,他回头朝她挥了挥手,脸上露出一个小小的、却真实的笑容。
许华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教学楼里,眼睛有点湿。她知道,这一步,对儿子来说,是走向阳光的开始。
下午接他的时候,宋哲明显活泼多了,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哪个老师特别温柔,同桌叫什么名字,操场有多大……
“妈妈,我喜欢这个学校。”
坐在回家的车上,他忽然很认真地说。
许华从后视镜里看到他亮晶晶的眼睛,心里软成一片。
“你喜欢,妈妈就放心了。”
日子一天天平稳地过。宋哲在新环境里越来越放松,笑容也多了起来。在心理医生的陪伴下,他慢慢学会表达情绪,不再把所有害怕和委屈都憋在心里。许华的工作也重新上了轨道,心情开阔了,设计灵感也跟着涌出来。
偶尔,她会收到银行短信,提醒宋殄的抚养费到账了。除此之外,那个名字,以及与他有关的一切,好像真的从她的世界里淡去了。
一个半月后的周末,许华带宋哲去了郊区的湿地公园。
秋日天高云淡,芦苇在风里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响。宋哲兴奋地在木栈道上跑着,指着远处掠过水面的白鹭喊妈妈看。
许华跟在后面,看着儿子蹦蹦跳跳的背影,拿出手机,悄悄拍下了这一刻。她没有发朋友圈,只是把照片设成了手机屏保。
回去的路上,宋哲玩累了,在车上睡着了。等红灯的时候,许华回头看他——小家伙歪在安全座椅上,呼吸均匀,睡得很香。
手机屏幕又亮了,是方晓发来的消息:
“下周末喝个下午茶?”
许华回了一个“好”字,嘴角轻轻扬起来。
车子重新启动,汇入傍晚的车流。夕阳把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光透过车窗,轻轻落在她们身上。
所有的风雨都已过去,留下来的,是经历过打磨却更加坚韧的生命,和这片安静又温暖的夕阳。
第7章
深秋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新家,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斑驳的光影。许华刚结束一个视频会议,合上笔记本电脑,伸手揉了揉发酸的脖颈。
空气里有红茶的淡香,还有刚出炉的黄油曲奇的甜味。宋哲盘腿坐在客厅地毯上,面前摊着绘画本。他抿着小嘴,神情专注,笔下是一只色彩斑斓、形态夸张却充满童趣的恐龙。
许华没出声,靠在门框边静静看着。
这样的画面,几个月前,她根本不敢想。
宋哲像是察觉到她的目光,抬起头,举起画本,眼睛亮亮的:
“妈妈,看!这是闪电霸王龙,它跑得最快,什么都追不上!”
许华走过去,挨着他坐下,接过画本仔细端详。
“真厉害,颜色搭配得特别好看。”
宋哲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角却悄悄扬了起来。他往许华身边蹭了蹭,靠着她,小声问:
“妈妈,下周末幼儿园有开放日,你能来吗?”
“当然能。”
许华揽住他温暖的小身子,
“妈妈一定准时到。”
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简单。新的快乐,一点点盖过了旧的阴影。他不再半夜惊醒,不再下意识看人脸色,提起“爸爸”时,也不再是恐惧和躲闪,更像是在说一个不常联系的远房亲戚。
许华知道,宋殄按照协议来探视过两次。她遵守约定没有出现,由方晓安排的助理陪着。回来后,宋哲会简单说几句:
“爸爸带我去吃了冰淇淋。”
“爸爸给我买了个小汽车。”
语气平静,像完成一项任务。许华从不追问,只是安静听着。
这样,就很好。
门铃响了,是方晓。她拎了瓶红酒,一进门就夸张地吸了吸鼻子:
“好香啊!华姐,你现在手艺真不错!”
许华笑着接过酒:
“少来,就知道哄我。”
宋哲抬头乖巧地喊了声“方晓阿姨”,又低头继续画他的画。
两人坐到阳台的休闲椅上,看着楼下小区里奔跑的孩子。夕阳西下,一切都被镀上柔和的金边。
“那边……最近怎么样?”
许华晃着酒杯,随口问。她指的是宋殄和白薇。
方晓嗤笑一声,带点不屑:
“能怎么样?宋殄调去个边缘部门,混日子呗。至于那位白女士,闹过一阵,后来也消停了,大概知道没戏了。两个人,凑合过吧,毕竟‘真爱’嘛。”
她特意加重了最后两个字。
许华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哦”了一声。这些消息,像听陌生人的八卦,心里一点波澜都没有。他们的幸与不幸,早已与她无关。
她更关心的是:
“抚养费倒是按时。”
“他敢不按时?”
方晓挑眉,
“不过话说回来,你现在也不指望他那点钱了吧?”
许华笑了笑,没接话。确实,她的事业稳步上升,完全有能力给儿子更好的生活。那笔抚养费,更像是一种象征——是她为儿子争取到的、他父亲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的责任。
夜色渐渐漫上来,城市的灯火一盏盏亮起。
送走方晓,许华收拾好杯碟,走进宋哲房间。孩子已经洗完澡,穿着小怪兽图案的睡衣,自己抱着绘本在看。
许华在床边坐下,给他念了两个故事。宋哲眼皮开始打架,却还强撑着听。
“睡吧,宝贝。”
她亲了亲他的额头。
“妈妈,”宋哲迷迷糊糊抓住她的手指,喃喃道,
“我们现在的家真好……”
许华的心一下子被填满了,软得一塌糊涂。她轻轻拍着儿子的背,直到他呼吸均匀,沉入梦乡。
她关掉大灯,只留一盏昏暗温暖的小夜灯,轻轻带上门。
走到客厅落地窗前,窗外万家灯火,每一盏灯下,大概都在上演不同的悲欢。而她,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和儿子的、平静温暖的那一盏。
过去的伤,也许会在记忆里留下疤,但已经不疼了。它成了她铠甲的一部分,让她更清楚地知道该怎么去爱、怎么去保护。
她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新家的味道,有自由的味道,有希望的味道。
转身,她走向书房。那里还有一份没完成的设计稿等着她。
未来的路还长,但她和儿子,会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
来源:诗意山丘JPA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