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为近日宣布,其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预计到2025年底累计安装量将超过1600万。这一数字标志着该系统自2020年推出以来,用户基数的显著扩张。目前,openEuler已累计吸引超过550万用户,社区成员扩展至全球2100家组织和2.3万多名贡献者。
华为近日宣布,其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预计到2025年底累计安装量将超过1600万。这一数字标志着该系统自2020年推出以来,用户基数的显著扩张。目前,openEuler已累计吸引超过550万用户,社区成员扩展至全球2100家组织和2.3万多名贡献者。今年,AMD、浪潮云和数字中国等重量级企业加入社区,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服务器和云基础设施领域的地位。
从数据轨迹看,这一增长并非突发,而是源于持续的生态投入。openEuler主要应用于互联网、网络、政府、金融、公用事业和能源等关键行业,其安装量的跃升反映出企业级用户对稳定开源方案的需求。相比六年前的起步阶段,如今的社区活跃度已转化为实际部署,特别是在我国本土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
华为高管公布华为开源系统openEuler安装里程碑
openEuler的核心优势在于对Linux内核的深度定制,提供比主流发行版更优的性能表现。在核心事务处理如运营商计费系统和金融证券交易中,系统吞吐量提升30%-40%,这得益于内核调度算法的精炼和内存管理的低延迟优化。工程上,openEuler集成异构计算框架,支持AI大模型的加速部署,当前版本已实现模型吞吐量提高10%-30%,未来迭代将进一步强化分布式训练路径。
华为通过开源插件代码贡献,如支持超节点的统一内存寻址、低延迟异构通信和全局资源池化,提升了系统的可扩展性。这些插件兼容x86和ARM架构,降低了多厂商硬件的适配门槛。相比CentOS或Ubuntu,openEuler的模块化设计便于企业自定义,减少了安全补丁的部署周期,尤其在金融和能源场景下,确保合规性和实时响应。
华为强调构建健康开源生态,已开放核心技术并向合作伙伴提供支持。杨朝斌,华为董事和ICT业务集团CEO,在我国举办的操作系统大会上指出,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各行业,传统集群已无法满足计算需求。公司贡献的超节点插件代码,不仅增强了openEuler的AI异构能力,还促进了与HarmonyOS的互操作性,形成从服务器到边缘设备的统一框架。
这一策略吸引了更多贡献者,今年新增的AMD等伙伴带来了硬件级优化,如在昇腾处理器上的调度适配。社区治理采用OpenAtom基金会模式,确保代码透明和版本兼容,避免了封闭系统的碎片化风险。长远工程视角下,这种共享机制降低了开发门槛,推动本土芯片如海光和飞腾的生态适配。
openEuler的安装增长正值我国开源软件市场快速扩张期。2025年,企业级Linux发行版本土化率已超60%,得益于政策导向和供应链自主需求。openEuler作为服务器端主力,与HarmonyOS的IoT/PC端形成互补,后者安装量已达2500万,整体Harmony生态连接设备超100亿台。这一联动效应放大市场影响力,特别是在金融和能源领域,openEuler的部署占比升至25%,挑战Red Hat等国际方案。
工程趋势显示,AI加速已成为开源OS的分水岭,openEuler的异构支持借鉴了Kubernetes的容器化扩展,但更注重低功耗边缘计算。相比全球开源社区,国内生态的快速迭代(如半年内插件覆盖率达90%)得益于集中贡献,但需警惕国际兼容性挑战。2025年,随着5.5G和AI服务器需求激增,此类系统预计将占企业采购的35%,华为的开源路径有助于本土厂商从依赖转向主导。
openEuler的下一版本将深化AI优化,目标覆盖更多异构场景,并扩展至PC和工业控制领域。华为计划通过开发者大会持续贡献代码,预计2026年社区规模翻番。企业用户可通过官网下载最新镜像,结合HarmonyOS工具链实现跨端部署。
这一布局不仅强化了华为的OS矩阵,还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开源范式。
openEuler的安装突破虽源于社区积累,却在AI时代凸显了开源系统的实用价值。通过性能与生态的平衡,该OS稳固了华为在企业级市场的立足点,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而非短暂的增长幻影。
来源:万物云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