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楼下小花园里,常能看见两类老人。一类总攥着存折念叨 “再攒点给孩子”,帮子女带孙辈累到腰直不起来;另一类却慢悠悠练太极,每周约老姐妹逛画展,偶尔给自己买支喜欢的口红 —— 后者眼角的笑意,总比前者多几分舒展。人这一辈子,奔到晚年才明白:最值钱的从不是银行卡里的
楼下小花园里,常能看见两类老人。一类总攥着存折念叨 “再攒点给孩子”,帮子女带孙辈累到腰直不起来;另一类却慢悠悠练太极,每周约老姐妹逛画展,偶尔给自己买支喜欢的口红 —— 后者眼角的笑意,总比前者多几分舒展。人这一辈子,奔到晚年才明白:最值钱的从不是银行卡里的数字,也不是子女的 “回报”,而是那份 “好好善待自己” 的清醒。
善待自己,是把身体当成最珍贵的 “资产”。邻居张阿姨今年 72 岁,从不跟风帮女儿带二胎,每天雷打不动早起打八段锦,晚餐只吃七分饱,定期做体检。去年小区老人扎堆住院时,她还能自己拎着菜篮去早市。反观有些老人,年轻时拼尽全力为家庭,老了总说 “忍忍就过去”,感冒硬扛成肺炎,腰间盘突出还坚持带孙辈,最后躺在病床上才发现:没了健康,再多存款也换不回能自由散步的日子。对自己的身体多一分在意,晚年才有底气不麻烦别人,也不辜负自己。
善待自己,是不把 “自我” 藏在 “付出” 背后。小区李爷爷退休前是中学老师,退休后没像其他老人那样围着子女转,反而捡起年轻时喜欢的书法,每天在书房练字两小时,还报了老年大学的国画班。有次他女儿抱怨 “您怎么不多帮我看看孩子”,李爷爷笑着说:“我把自己照顾好、活得开心,不给你添负担,就是对你最好的帮衬。” 后来他的书法作品在社区展览上获奖,女儿看着父亲发光的样子,反而松了口气。很多老人总觉得 “爱自己是自私”,可晚年的幸福从不是 “为别人活”,而是留一点时间给自己的热爱 —— 哪怕只是每天晒晒太阳读本书,也是对自己一辈子辛苦的补偿。
善待自己,更是接纳 “不完美” 的从容。78 岁的外婆总说:“我这辈子没大富大贵,也没让子女成‘大器’,但我没亏着自己。” 她牙口不好就把菜炖得软烂,眼睛花了就买大字体的书,子女偶尔拌嘴,她从不多操心,反而泡杯茶坐在阳台听戏。有些老人总纠结 “没给孩子留够钱”“没做到完美父母”,把自己困在愧疚里,可晚年的日子,本就该是 “放过自己” 的时光:接受自己不再年轻,接受子女有自己的生活,接受 “我已经做得很好了”—— 这份接纳,比任何 “圆满” 都更珍贵。
人这一辈子,就像走一场长途旅行。年轻时我们总想着 “为别人扛更多”,把 “善待自己” 当成 “以后的事”。可等走到晚年才发现:那些年轻时对自己的 “亏欠”,比如没好好休息、没追过的梦、没说出口的 “我喜欢”,到最后都会变成心里的遗憾。而那些一直把自己放在心上的人,哪怕晚年没有金山银山,也能凭着健康的身体、舒展的心态,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其实晚年最值钱的东西,从来都很简单:是饿了能好好吃饭,累了能安心睡觉,是有自己喜欢的事做,是不委屈、不将就,把自己当回事。毕竟,这一辈子只有一次,晚年的每一天,都该为自己而活。
来源:趣知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