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11 月 12 日,安岳县周礼中学的校园里,冬日细雨与诗意微光交织成温暖意象。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天艺浓园艺术博览园联合支部书记、安岳籍励志作家诗人李兵(笔名雨晓荷),以 “校友 + 党员” 的双重身份重返母校,为 150 余名初高中学子带来《AI
2025 年 11 月 12 日,安岳县周礼中学的校园里,冬日细雨与诗意微光交织成温暖意象。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天艺浓园艺术博览园联合支部书记、安岳籍励志作家诗人李兵(笔名雨晓荷),以 “校友 + 党员” 的双重身份重返母校,为 150 余名初高中学子带来《AI 时代现代诗如何突出重围》专题文学讲座。这场兼具思想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分享,不仅解锁了诗歌创作的密码,更以党建引领为笔,在故园土地上续写了文化传承的新篇。
作为从周礼中学走出的 “励志榜样”,雨晓荷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 —— 高中辍学后揣着文学梦务工,从农民工成长为励志作家诗人、省内多所中小学课外辅导员、文学社特约编辑,出版《和一盏灯同居》《歌唱的蟋蟀》等作品集,更在党建岗位上践行 “艺术与公益融合” 的使命,先后获评安岳县第四届“最美家庭”、“安岳好人”、资阳市第二届“文明家庭”、资阳市“书香文明最美家庭”、资阳市优秀农民工、四川省“五好家庭”、成都市武侯区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此次返校,他带着 “把党建温度融入诗教” 的初心,让讲座从开篇便满含深情。
“家风是无声的诗,童声是最纯的韵。” 讲座伊始,由四川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录制的雨晓荷家庭《诫子有方》专题视频缓缓播放,将其家庭文明建设与现代党员家风传承相融,让学子们在优秀家风建设的浸润中读懂 “初心” 的重量;期间,其女李雨馨登台,以清澈童声朗诵原创诗歌《羊群和云朵(外一首)》,“牧羊大叔骑着摩托车/将白色羊群追过来赶过去/就像追赶着白色的云朵” 这样的诗句,恰似一缕清风拂过现场,瞬间点燃学子们的诗心与热情。
讲座中,雨晓荷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拆解 AI 时代诗歌创作的核心命题。他直指 AI 写作 “伪原创” 的困境 ——“就像把‘春天’‘傍晚’的高频意象拼凑成积木,却没有你放学后追过的那阵晚风、外婆灶台边的那缕炊烟”,并结合余秀华 “暮色像一块浸了水的布” 的诗句,阐释诗歌 “反逻辑、重体验、强留白” 的突围密码。作为支部书记,他更将党建理念与创作感悟相连:“就像党建工作要‘以人为本’,诗歌也要以‘真实体验’为根,这才是机器学不会的‘精神内核’。”
互动环节更是诗意盎然。学子们轮番朗诵原创诗歌,雨晓荷逐句点评意象运用,从 “眼泪是我决堤的春天” 到 “枫叶长出了自己的秋天”,引导大家挖掘日常中的诗意;在 “现代诗现场实操” 环节,他带领学子开展 “校园意象接龙”,“升旗台的影子 / 是国旗未说出口的誓言”“银杏叶落在作业本上 / 成了秋天的标点” 等鲜活诗句不断涌现,让创作不再遥远。雨晓荷向即兴创作优秀诗歌的学子赠送台湾台东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林永发、台东书画教育学会理事长郑世华、诗人作家书法家李明利的墨宝以及《海峡两岸师生艺术作品集》画册。这些墨宝与画册不仅承载着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厚情谊,更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学子们与更广阔的艺术世界。
雨晓荷鼓励学子们,以这些珍贵的礼物为灵感源泉,继续在诗歌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情感温暖人心,让诗歌成为连接心灵、跨越时空的纽带。
讲座落幕时,学子们簇拥着雨晓荷,笔记本、课本纷纷递到面前求签名。墨痕落下的瞬间,有学子轻声说:“不仅学会了写诗,更想成为像您一样,用热爱和责任发光的人。” 这场 “党建 + 诗教” 的盛宴,不仅为周礼中学学子打开了诗歌创作的新视野,更让党员的初心与文人的情怀,化作一颗种子,在青春的土壤里悄然扎根 —— 正如雨晓荷所说:“AI 能生成文字,却生成不了对故园的深情;算法能拼接意象,却拼接不了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我们永远的突围力量。”
来源:越彬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