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边总有人感慨“要是当初选另一条路就好了”。有人在冷门专业里熬了四年,毕业即转行;有人在夕阳行业里拼尽全力,却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也有人选对了赛道,顺风顺水少走很多弯路。#“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你认同吗# 的话题引发热议,其实答案从不是非黑即白——选择定方向
身边总有人感慨“要是当初选另一条路就好了”。有人在冷门专业里熬了四年,毕业即转行;有人在夕阳行业里拼尽全力,却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也有人选对了赛道,顺风顺水少走很多弯路。#“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你认同吗# 的话题引发热议,其实答案从不是非黑即白——选择定方向,努力填厚度,少了哪一个,都难走到想去的地方。
选择错了,努力往往是无用功。就像南辕北辙的故事,心里想着去北方,马车却往南方赶,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我发小和她同学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发小顶着压力选了深圳的互联网公司,每天跟着项目熬夜加班,十年后成了年薪60万的技术主管;而她同学听了父母的话,进了老家的事业单位做技术维护,每天工作重复单调,下班再怎么学新软件,单位里也用不上,十年后月薪才涨到8000,想跳槽都没底气。
行业选择的差距更明显。前同事老周在传统纸媒做了12年,从实习生做到主编,每天最早到最晚走,可纸媒行业日渐式微,发行量和广告收入连年下滑,工资不涨反降,最后还是没躲过裁员。而另一个朋友早早就察觉到行业变化,在纸媒还没衰退时就开始学新媒体运营,后来顺利转型,现在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不是老周不够努力,而是他选的赛道已经跟不上时代,再拼也难敌趋势。
高考选专业更是如此。现在很多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当初抱着“稀缺性”的想法报考,可随着AI翻译的普及,对口岗位越来越少。有个二本院校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投了200多份简历,只收到3个行政岗的面试邀请,月薪到手才3500,连房租都快付不起。她不是没努力学习,只是选错了专业,让四年的付出很难转化成职场优势。
可要说“只要选对了,不努力也能成”,显然也站不住脚。选择只是给你搭了一座桥,能不能走到对岸,还得靠自己一步步走。我表妹毕业时选了提成高的小公司销售岗,本以为靠努力就能赚大钱,可上班后才发现,公司没资源没人带,她跑遍大街小巷也没谈成一个客户,干了三个月只拿到底薪。后来她换了家有完善培训体系的大公司,虽然底薪不高,但她跟着老员工学经验,参与大型项目,半年就被提拔为小组负责人,收入翻了三倍。同样是选对了平台,前期不努力没成果,后期肯付出才见回报。
生活里总有这样的人,选对了学习方法,知道要总结错题、找老师答疑,可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模考成绩永远没进步;选对了创业方向,瞄准了细分市场的需求,可懒得跑市场、做调研,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就像《摔跤吧!爸爸》里的吉塔,爸爸帮她选对了摔跤这条路,可她进入体校后放弃了刻苦训练,轻信错误的技巧,结果在比赛中接连失利。直到她重新捡起努力,才最终赢得世界冠军。没有努力的支撑,再正确的选择也只是空中楼阁。
其实选择和努力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循环。选对方向,努力才能事半功倍;持续努力,才能拥有更多优质选择。山东小伙张书愿接手家族绳网厂时,行业已经陷入价格战,他选对了“互联网+绳网”的方向,可也得从一场只有三四十人在线的直播做起,靠持续打磨内容,才拍出6000万播放量的爆单视频,把产品卖到103个国家。
我们纠结“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就像纠结“鸡和蛋哪个先有”,本身就没意义。人生从来不是一次选择定终身,更多是“选择-努力-再选择-再努力”的过程。选对了,就沉下心付出;选错了,就及时调整方向,把之前的努力变成经验。
所以不用过分迷信“选择大于努力”,也别盲目信奉“努力就能成功”。选的时候多花点心思,看清趋势、结合自身;选完之后就别想太多,踏踏实实去做。方向对了,努力才有意义;努力够了,选择才能开花结果。人生哪有绝对的对与错,关键是选对了就踏实干,选错了就及时调,这才是对自己最负责的态度。
来源: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