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天道》里丁元英说:“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当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电视剧《天道》里丁元英说:“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当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谦是“知道了自己”,从而“不是原来的自己”,完成“从破碎到完整”的循环。
人为什么一成功就容易飘?因为成功带来的光环太耀眼,容易让人忘了盈则亏的道理。
这就像爬山,越是接近顶峰,路越陡、风越大,越要弯腰低头、步步谨慎。
那些昙花一现的成功者,大多是在山顶忘了弯腰,被骄傲的风一吹就栽了跟头;而真正的谦谦君子,哪怕站在最高处,也记得“自牧”的本分。
知道自己的本事有边界,明白成功离不开时势和他人,所以不居功、不摆谱,待人谦和,做事踏实。
高山再雄伟,也得扎根大地才稳;成功者再厉害,也得守着谦卑才久。
项羽何等英雄,破釜沉舟、气吞山河,可赢了就骄,败了就馁,到死都觉得是“天亡我,非战之罪”。
不懂自省自牧,最终只能乌江自刎,让“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成了千古遗憾。
《易经》中言:“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真正的智者,懂得水往低处流,才汇集成了大海;做人应低调谦卑,才能成就大事。
就如成熟的麦穗,是饱满而弯下腰的;真正有内涵的人,懂得放低自己,俯身做事。
如果获得了一点点成绩后就骄傲自满,妄自尊大,最终就会停滞不前,不会再有更高的追求,从而最终被别人超越。
你看长得最美的花,第一个被摘掉,只要树长得很直,它第一个被砍掉。只要人有才能,他第一个被打击,这是必然的道理。
所以,一个人再怎么了不起,再怎么有本事,你都要记佳一点,要谦虚低调,矜持不苟。
真正有实力的人,始终保持低调,不狂妄自大,也不喧哗吵闹。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炫耀、不张扬,不争功才是最大的功。
做人如水,静水流深,深潭无波。不争高下是格局,不辩对错是胸襟,不言功过更是一种难得的清醒。
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日月交替,寒来暑往,阴阳消长从不偏袒满盈之物。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皆以谦卑为圭臬。
他们深知,成功如登山,越是接近顶峰,越要小心翼翼,谦卑便是登山者手中的拐杖,支撑着他们行稳致远。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权倾朝野却主动裁撤湘军、自请降职。
在家书中反复叮嘱子孙:戒骄戒躁,勤俭自持。
他站在权力的顶峰,每日写日记反省得失。
以谦卑正念,卑以自牧,既化解了朝廷的猜忌,也赢得了百姓的拥戴,让他在波诡云谲的官场善终,更让家族兴盛百年。
这印证了:高处的安稳,从来不是靠权势震慑,而是靠谦卑聚拢人心;持续的成功,从来不是靠张扬造势,而是靠自牧沉淀德行。
一个人,只有懂得低下头,认真前行,才不至于被身边的风景迷住心神,因为他们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易经》中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高山藏于大地之下,不显锋芒却根基稳固,这正是谦卑的本质。
成功如登山,登顶时的荣耀只是瞬间风景,若想长久立足,唯有像大地承山般,甘愿藏于大地之下,不显锋芒却根基稳固。
谦卑不是自卑,而是清醒的自我认知;不是退让,而是智慧的以退为进;不是懦弱,而是内心的强大与从容。
尼采说:“谦虚比骄傲更难,因为骄傲可能是天生的,而谦虚需要后天的修养。”
就像水,永远往低处流,却能汇聚成江海,滋养万物;谦谦君子,以卑自处,却能凝聚人心,成就大事。
儒家说:「满招损,谦受益。」
道家说:「知雄守雌,知白守黑。」
佛家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说到底,都是在讲“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的道理。
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修行的起点;高处不是孤独的牢笼,而是践行谦卑的舞台。
一定谨记在心:谦受益、满招损,永远保持低调谦卑心态,不仅是修养智慧,更是一种自我保护,刚则易折,柔则长存。
愿每个站在成功高处的人,都能悟透这份智慧:
不被光环迷眼,不被骄傲冲昏头,以谦待人,以牧修心,让「高处不胜寒」变成高处风景好,让一时的成功变成长久的圆满。
所以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吧,只有这样你才会不停地奋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停地向着人生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攀登。
来源:少年曹阿斗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