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3日,在克拉玛依“相聚油城·乐享游城·魅力友城”国际文化传播活动启幕之际,3场聚焦时代前沿的高质量沙龙相继举行,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和媒体代表齐聚油城,围绕ESG与能源转型、文体旅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真实性等重大命题展开深度对话,在思想
当新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克拉玛依正以开放之姿拥抱变革。
11月13日,在克拉玛依“相聚油城·乐享游城·魅力友城”国际文化传播活动启幕之际,3场聚焦时代前沿的高质量沙龙相继举行,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和媒体代表齐聚油城,围绕ESG与能源转型、文体旅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真实性等重大命题展开深度对话,在思想碰撞中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在智慧交融中凝聚发展共识。
聚焦绿色转型
ESG理念引领能源产业变革
11月13日上午,以“践行ESG理念,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研讨沙龙成功举办。
11月13日上午,以“践行ESG理念,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研讨沙龙成功举办。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该沙龙由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会长张礼立主持。他在开场中表示,ESG已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驱动产业革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对于克拉玛依这样的重要能源城市,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发展血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ESG理念是一套用于衡量企业或投资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3个非财务领域的表现和可持续性的核心框架。在交流中,主持人和嘉宾们围绕“ESG如何重塑产业链,激发新质生产力”的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国内CCUS领域的领军人物、新疆敦华绿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玉兵博士结合其深耕低碳科技的实践,介绍了该公司正积极推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绿色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以科技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坚定行动。
在能源领域从事科研工作30余年的新疆油田公司地面工程专业和新能源企业首席技术专家樊玉新围绕传统油气企业的绿色转型情况,介绍了新疆油田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与技术探索,分享了企业从传统油气开发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的路径思考。
克拉玛依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围绕绿色算力与数字化转型情况,介绍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碳管理、提升能源效率。他表示,公司节能降碳、增强算力的发展方向与克拉玛依“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高度契合,将为绿色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昆仑银行总部产融公司部业务管理部副经理、高级经济师董艳从绿色金融创新的专业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全球ESG投资浪潮下,中国企业在ESG评级中潜在的优势与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阐述了金融如何通过定制化服务赋能能源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的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靳东晓从宏观视角出发,与大家探讨了资源型城市在绿色转型中的规划与路径,强调了产业、城市与人口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为克拉玛依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思路。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技术瓶颈、市场机制、政策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对话,现场观点互相启发,共识在不断碰撞中凝聚。
张礼立在总结中感慨道,本次交流最大收获在于汇聚不同领域专家,共同擘画克拉玛依城市与经济发展蓝图,这种跨界思想碰撞为城市战略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多维视角。
徐玉兵在会后说:“克拉玛依市已将ESG与可持续发展工作深度融入政策制定、治理体系与运行规则之中,重视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其在‘双碳’目标下的实践不仅在中国领先,更具备了世界性的前瞻视野,代表了新质生产力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
聚焦文旅融合
多元业态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11月13日下午,“文化铸魂、体育赋能、旅游搭台:共探文体旅融合新路径”主题沙龙成功举办。
11月13日下午,“文化铸魂、体育赋能、旅游搭台:共探文体旅融合新路径”主题沙龙成功举办。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该沙龙汇聚来自文博、体育、艺术创作领域的多名专家学者,以及本地文旅界人士,共同为克拉玛依文体旅产业从“资源叠加”迈向“深度融合”建言献策。
当前,克拉玛依“荒野之旅 时尚之都”的城市IP日益鲜明。世界魔鬼城、独库公路的美景、深厚的石油工业底蕴,以及低空飞行、汽摩赛事等新兴业态,共同构成了克拉玛依独特的文旅底色。此次沙龙旨在凝聚智慧,探索融合新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嘉宾分享环节,4位核心嘉宾带来了前沿的理论视角与丰富的实践案例。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坚教授以《工业史的三种内涵及遗产资源化路径》为题,深度剖析工业遗产的多重价值,为克拉玛依如何将厚重的石油工业记忆转化为独具特色的文旅优质资源,提供清晰理论框架与可操作的转化路径,对盘活工业遗产、打造特色IP具有重要启示。
南京善跑控股新疆公司总经理孔剑凌结合其丰富的赛事运营经验,分享了题为《从“油城”到“游城”克拉玛依马拉松如何跑出文体旅融合新赛道》的内容,通过具体案例,阐述体育赛事如何有效聚集人气、带动消费,实现“赛事流量”向“旅游留量”转化,未来为克拉玛依打造更多特色体旅融合项目提出建议。在互动环节,她就延长文旅消费链条、提升跑者深度体验进一步分享了具体思路。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教授通过视频的方式,从艺术创作角度探讨了《精品创作如何激活文旅IP,放大城市影响力》,阐述音乐等艺术形式如何成为连接游客与城市情感的有效纽带,通过精品内容的创作与传播,为“荒野之旅 时尚之都”注入更为鲜活、动人的文化生命力,从而显著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的库图别科娃·维聂拉·玛姆别塔莉耶夫娜教授带来了独特的国际视角。她结合在克拉玛依的实地参访感受,分享了吉尔吉斯斯坦在美食与旅游融合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现场听众打开了跨境文旅合作的新思路,促进了中外文旅发展经验的交流与互鉴。
在专家分享之后,克拉玛依市文化和旅游协会会长黄世勇作交流发言。他从产业资源整合与服务品质升级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克拉玛依文旅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方向,阐明了高效整合资源与精细化服务对于深耕城市IP、推动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为沙龙议题提供了立足本土的实践指引。
整场沙龙气氛热烈,思想碰撞不断。与会者纷纷表示,嘉宾们的真知灼见为克拉玛依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开阔了视野,凝聚了共识。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克拉玛依必将进一步擦亮“荒野之旅 时尚之都”城市名片,在北疆乃至更广范围内,成为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特色标杆。
聚焦新闻真实
全球媒体共话AI时代责任担当
11月13日下午,“全球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坚守新闻真实性”主题沙龙成功举办。
11月13日下午,“全球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坚守新闻真实性”主题沙龙成功举办。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来自俄罗斯、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媒体记者,国际友好城市政府部门代表、行业专家及青年媒体人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探讨新闻真实性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新闻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深度伪造等新型风险。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坚守新闻真实性,已成为全球媒体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次沙龙汇聚多国媒体机构负责人与资深从业者,《今日巴基斯坦》总编辑米安·阿布拉尔·侯赛因、埃及《新消息报》总编辑哈立德·迈赫兰、阿尔及利亚国际新闻中心资深记者宰纳提·赛义德等10名嘉宾先后发言。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新闻生产的全流程。从数据挖掘、多语言翻译到自动化写作,AI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但也使虚假内容、算法偏见和深度伪造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讨论应对之策时,多位嘉宾提出“技术赋能,伦理先行”的观点。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中国办事处负责人阿斯加尔·穆罕默德表示,AI可以辅助信息处理,却无法替代人类判断,也无法代替人类承担道德责任。他呼吁建立跨国事实核查协作机制,提高新闻生产中AI使用的透明度。沙特《欧卡兹报》资深媒体顾问哈立德·萨伊姆认为,新闻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人性的表达。“机器可以组织词句,但只有人类能够赋予意义。”他说。
埃及《新消息报》总编辑哈立德·迈赫兰表示,据其了解,已有超过1500个完全依赖AI运行的新闻网站,缺乏人工监督不仅削弱专业标准,更将侵蚀公众信任。他提出,媒体机构必须明确AI应用的边界,在自动化与人工审核之间取得平衡。
阿尔及利亚国际新闻中心资深记者宰纳提·赛义德表示,媒体正面临“对抗技术造假”与“重建公众信任”的双重战役。他建议通过发展数字核查工具、加强记者数字素养、制定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规范,系统应对挑战。埃及青年媒体人代表叶欣欣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提出,在信息全球流动的背景下,媒体人应努力实现语言、文化与事实的“三重准确”,用专业精神筑牢信任之桥。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副主任李五洲作总结点评,他表示,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既提升效率也带来伦理风险。新闻真实性不仅是职业准则,更是技术时代的社会责任。他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协作,共同构建透明、可信的信息生态,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真相。
沙龙在热烈交流中落下帷幕。各方一致认为,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人的判断、责任与良知仍是不可替代的新闻之魂。只有坚守真实、强化协作、善用科技,才能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中守护新闻的尊严与使命。
来源:克拉玛依零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