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强推+多靶点发力!复方丹参滴丸助力破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困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21:11 1

摘要:2025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中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45年将超过1.74亿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主要的致盲性微血管并发症,若未及时干预,患者最终可能面临失明风险。DR也是工作年龄人群中排名首位的致盲性眼病,其防治已成

2025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中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45年将超过1.74亿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主要的致盲性微血管并发症,若未及时干预,患者最终可能面临失明风险。DR也是工作年龄人群中排名首位的致盲性眼病,其防治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中西医结合是治疗DR的重要手段,复方丹参滴丸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DR的代表性药物之一,近年来在临床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为DR防治提供了重要选择。本文系统梳理了DR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诊疗现状,并介绍了复方丹参滴丸的作用机制及指南推荐,旨在为DR的中西医协同防治提供参考,推动临床诊疗规范化进程。

0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隐匿进展的视觉危机与诊疗困局

DR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特征为眼底出现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等病变,最终导致视力受损。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R发生率约23%,其中非增生型DR(NPDR)占比19.1%,增生型DR(PDR)占2.8%2;且病情进展迅速,约50%的重度NPDR患者在1年内进展为PDR,15%进展为高危PDR

DR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分子、生物化学机制,而且各种机制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视网膜血管及细胞的内环境稳态:

(1)炎症与血管内皮损伤持续高血糖环境可使血视网膜屏障在早期即受到损害,通透性增加,微血管渗漏,晚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最终视网膜微血管细胞结构改变甚至完全丧失,并出现毛细血管的无细胞化2。同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炎性因子的释放可能与DR的发生发展相关3,4视网膜神经病变是DR发病机制中的早期事件,视网膜神经感觉功能的缺陷发生在微血管病变之前。糖尿病可导致几乎所有类型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提示DR病变过程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DR的诊疗困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2,5,6:一是早期病变诊断和干预困难,部分DR或DME患者可以无症状,许多基层医院眼科医生诊治技术不高、检查仪器和设备不足,50%以上就诊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糖尿病患者未被告知应定期接受眼底检查;二是现有治疗手段存在局限,西医常用的羟苯磺酸钙仅能预防血管损伤,对炎症因子调控及神经损伤修复作用有限;激光光凝术适用于减缓DR进展,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并可能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伤;抗VEGF治疗费用高昂,局部副作用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眼内炎。DR亟需其他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案。

02

指南为基:中药多靶点作用覆盖DR复杂病理,早期个体化干预阻断病变进展

2025年发布的多部权威指南明确了中药在DR治疗中的不可替代性,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与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指出中药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以及抗炎等多种机制干预DR进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应用指南(2024年)》指出中医药是国内治疗DR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早期DR,具有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光并发症等多种优势。

(3)个体化治疗方案满足长期管理需求7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出中医药治疗可根据患者特征个体化调整方案,以益气养阴、滋养肝肾、阴阳双补治其本;通络明目、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治其标。临证要全身辨证与眼局部辨证相结合。首当辨全身虚实、寒热,根据眼底出血时间,酌加化瘀通络之品。早期出血以凉血化瘀为主,出血停止两周后以活血化瘀为主,后期加用化痰软坚散结之剂。微血管瘤、水肿、渗出等随证加减。

03

机制解码:复方丹参滴丸调控DR病理的多重作用路径

6。可通过以下机制用于DR的治疗。3,4

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降低DR患者血清TNF-α、hs-CRP、VEGF及VCAM-1水平。从分子机制来看,丹参中的丹参多酚盐通过抑制TLR4-NLRP3炎症小体激活,减少炎症因子释放,阻断“炎症-血管损伤”恶性循环;三七中的三七皂苷则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降低VEGF介导的微血管通透性,减少视网膜渗漏与水肿。网络药理学研究进一步揭示,复方丹参滴丸的50个活性成分可作用于98个DR相关靶点。此外,复方丹参滴丸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清除氧自由基,抑制内源性肝脏胆固醇合成,发挥调节血脂的作用,抑制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抗血栓形成,改善机体及视网膜微血管微循环,抑制血管内膜厚度和泡沫细胞形成,进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改善视网膜功能。

(2)视网膜神经损伤修复8,9

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复方丹参滴丸可通过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下调促凋亡蛋白Bax,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一项纳入68例NPDR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服用复方丹参滴丸24周后,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L)厚度平均增加13.94μm,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平均增加14.05μm,且视野灰度值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

04

指南共识:复方丹参滴丸的指南推荐地位逐步上升

回顾2011-2024年,随着循证数据的丰富,复方丹参滴丸在我国相关指南共识的推荐力度、适用范围及价值认可程度逐步升级。2011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标准》10其他疗法中提及可选用复方丹参滴丸。2017年《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11、2018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1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3指出复方丹参滴丸对DR有防治作用;《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2特别指出复方丹参滴丸已获批2型糖尿病NPDR治疗适应证。《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4版)》14针对基层场景,推荐复方丹参滴丸用于DR、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脏病等疾病。2025年,在前序推荐基础上,《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应用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新版指南均强推荐复方丹参滴丸用于DR治疗1,6,7,明确其可提高视功能、减少出血及渗漏面积、降低黄斑厚度、提高治疗有效率1。《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明确推荐复方丹参滴丸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改善视野灰度值(强推荐);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出血斑面积及黄斑厚度(强推荐);降低VEGF及hs-CRP含量(强推荐)15。

结语

综合来看,复方丹参滴丸凭借多靶点作用机制、充分的循证依据及多部权威指南的明确推荐,已成为DR中西医协同防治的重要药物。该药不仅填补了DR早期治疗的临床不足,也为中晚期病变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选择。未来,若能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明确其在DR不同分期中的具体应用价值,将能更精准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视功能守护方案。

参考文献

1.《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应用指南(2024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5,45(08):901-909.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 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J] .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11) : 1026-1042

3.黄应香, 孙海萍, 唐义权, 等. 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视功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8):1364-1366,1408.

4.王妙然, 李秋艳, 马学竹, 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0,30(4):293-302.

5.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基层卫生分会基层糖尿病学部,江苏省基层内分泌特色科室孵化联盟,孙子林.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6):16-38

6.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J]. 中华全科医学, 2025, 23(4): 543-550.

7.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世界中医药,2025,20(14):2427-2431.

8.张瑛, 周慧, 陆小凡, 等. 复方丹参滴丸改善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节细胞层及神经纤维层厚度的临床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25,42(5):573-577.

9.Xu X, Wang M, Zhang S, Wang J, Li X, Ma X, Luo Y, Sun X. 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 prevent early diabetic retinopathy: roles of vascular protection and neuroprotection. Front Pharmacol. 2024 Jan 22;15:1294620.

10.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6(7):6.

11.《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写作组.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01):0017-0022

1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04):241-247.

1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04):315-409.

14.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4)[J]. 中国全科医学,2024,27(32):3969-3986.

15.《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编写项目组,戴小华. 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5,45(5):517-525.

审核 | 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 汪涛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