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第二届沿大运河八省(市)图书馆学会协作交流活动优秀业务案例评审中,由临沂市图书馆申报的《琅琊夜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实践》案例,凭借其创新的服务模式、扎实的实践成效与广泛的社会影响,荣获二等奖!
近日,在第二届沿大运河八省(市)图书馆学会协作交流活动优秀业务案例评审中,由临沂市图书馆申报的《琅琊夜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实践》案例,凭借其创新的服务模式、扎实的实践成效与广泛的社会影响,荣获二等奖!
什么是“琅琊夜校”?
琅琊夜校是在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由临沂市图书馆整合全市公共文化资源,打造的夜间文化惠民项目。它以“打造临沂样板”为目标,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教育内容、激活夜间经济,推动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
四大创新举措
1.首创“总-分-微”三级网络
创新构建以市图书馆为总校、县区文化场馆为分校、社区/农村基层点为微校的三级服务体系,配套统一的服务标准与管理规范。目前已在全市设立 3个总校校区、2个分校、53个微校,将优质文化资源精准输送至群众身边,形成 “15分钟文化服务圈”。
2.延伸基层夜间服务
作为基层夜间文化服务项目,突破“朝九晚五”限制,在58个公共文化场馆、社区、乡镇基层点位开设夜间课堂。采用“订单式”需求收集,开发生活艺术、非遗传承等6大主题课程,破解偏远地区文化资源短缺难题,显著提升基层夜间文化参与率。
3.融合职业技能考证
开创“职业技能培训+考证”模式,联合人社部门、行业协会开设职业考证课程,打造“理论+实操+考证”一站式服务。累计开设257门课程、2035个课时,培训市民群众3736次,助力数十人获职业资格证书,填补公共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空白。
4.打造文化IP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
深度融合临沂地域文化,设计以沂河、蒙山为灵感的专属LOGO,塑造具有沂蒙“识字班”文化内涵的IP形象 “妮妮” 。围绕IP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强化品牌识别度与传播力。
成效显著
1. 入选 “山东省公共文化场馆提振文旅消费典型案例”
2. 被 《中国文化报》、《沂蒙晚报》 等主流媒体报道
3. 琅琊夜校IP“妮妮”荣获临沂市2025数字文化创新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4. 成为临沂市夜间公共文化服务的金字招牌
琅琊夜校,是临沂市图书馆从“知识宝库”向“市民终身学习课堂”和“城市文化客厅”转型的一次成功探索。它让图书馆在夜晚“亮起来”,让文化服务在基层“活起来”,让市民精神生活“富起来”。
未来,琅琊夜校将继续深耕服务内涵,拓展服务边界,为临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更多创新活力,让文化的灯火,照亮更多人的美好生活。
来源:热腾白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