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舍先生说过:“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这句话道尽了普通人生活的本质——真正的富足,从不在银行卡的数字里,而在那些不花钱却能滋养心灵的日常里。很多人以为富养是买昂贵的衣服、吃精致的大餐,可日子过久了才发现
一个富养自己的最佳方式,不是花钱,而是以下几种。很真实!
老舍先生说过:“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这句话道尽了普通人生活的本质——真正的富足,从不在银行卡的数字里,而在那些不花钱却能滋养心灵的日常里。很多人以为富养是买昂贵的衣服、吃精致的大餐,可日子过久了才发现,那些能让内心越来越充盈的东西,往往和金钱无关,反而藏在时光的褶皱里,等着我们用心捡拾。
人这一辈子,终究要学会和自己相处,那些独处的时光,不是孤独的煎熬,而是自我沉淀的契机。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种与自己相处的智慧,早在千年前就被一位历史人物践行得淋漓尽致。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职,可官场的尔虞我诈、阿谀奉承,让他始终觉得格格不入。四十一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彭泽县令,上任八十多天后,郡里派督邮来检查公务。下属提醒他,要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却长叹一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低头。” 当天他就解下官印,辞官回乡。
回到田园的陶渊明,没有了官场的束缚,开始了真正与自己相处的日子。他在院子里种满菊花,清晨踏着露水去田间劳作,傍晚扛着锄头回家,路过溪边就掬一捧清水洗脸。闲暇时,他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读书,读到会心处便抚掌大笑;兴致来了就提笔写诗,把田园的风光、内心的坦荡都写进文字里。没有锦衣玉食,没有车马喧嚣,可他在独处中找到了内心的安宁,那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千年来一直滋养着后人的心灵。他用独处的时光,富养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也让自己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种独处的力量,在电视剧《琅琊榜》里,也被梅长苏诠释得极为动人。梅长苏原名林殊,曾是大梁最耀眼的少年将军,率领赤焰军保家卫国,前途无量。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让赤焰军全军覆没,他也身中剧毒,容貌尽毁,从云端跌入地狱。
为了给赤焰军昭雪,为了还天下一个公道,梅长苏改头换面,蛰伏江湖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远离了曾经熟悉的一切,没有了并肩作战的兄弟,没有了疼爱他的亲人,只有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复仇的信念。他在阴暗的密室里规划复仇大计,在寂静的夜晚忍受毒发的痛苦,在无人理解的日子里独自支撑。他把所有的情绪都藏在心底,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谋划上,那些独处的时光,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让他变得更加沉稳、坚定。
后来他回到金陵,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可无论外界多么喧嚣,他总能在独处时找回内心的平静。深夜的书房里,他会对着旧地图发呆,想起曾经的岁月,眼泪悄悄往下掉,但擦干眼泪后,又会重新拿起笔,继续未完成的事业。正是那些独处时的沉淀和坚守,让他最终实现了愿望,为赤焰军洗清了冤屈。梅长苏的故事告诉我们,独处从来不是逃避,而是积蓄力量的过程,在独处中与自己对话,才能看清内心的方向,让精神世界越来越富足。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读书不需要花太多钱,一本旧书、一个安静的角落,就能让人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让眼界变得开阔,让内心变得丰盈。
北宋时期的宋濂,就是靠着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书,只能向有书的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亲手抄写,无论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冬天天气寒冷,砚台里的墨都冻成了冰,手指冻得僵硬发紫,他还是坚持抄写,抄完后立刻把书送还,从来没有耽误过还书的时间。因为他守信用,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她。
成年后,宋濂想要拜师求学,可当时有名的老师都住在偏远的地方。他背着书箱,穿着破旧的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冬天寒风呼啸,大雪深达数尺,脚冻裂了都不知道。到了老师家,他恭敬地站在门外,等待老师空闲,有时一等就是一整天。老师脾气不好,常常斥责他,可他从不生气,反而更加恭敬地请教。就这样,他靠着勤奋和坚持,读了无数的书,学到了渊博的知识。后来他成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他“当今文章第一”。宋濂用读书富养了自己的学识,也让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名声。
电视剧《欢乐颂》里的安迪,也是一个靠读书富养自己的人。安迪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后来被领养到国外,没有亲人的陪伴,读书就成了她最好的伙伴。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从金融知识到文学名著,从科技前沿到历史典故,她都广泛涉猎。
凭借着渊博的知识,安迪成为了华尔街的精英,后来回国担任首席财务官。工作中,她总能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解决各种难题,面对复杂的商业谈判,她思路清晰、言辞犀利,总能占据主动。生活中,她虽然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但她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待人真诚、善良。她的眼界和格局,都藏在她读过的书里。闲暇时,她会窝在沙发上看书,阳光洒在书页上,也洒在她的脸上,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从容和自信,让人无比羡慕。安迪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最低成本的富养,它能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好,让我们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与平凡的自己和平共处的时候。” 生活不会一直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和遗憾,接纳生活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平凡,才能在平淡的日子里找到幸福的滋味。
苏轼的一生,就是在接纳中与生活和解的一生。他才华横溢,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深受皇帝赏识,本以为能在官场上大展拳脚,可命运却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来又被贬到惠州、儋州,一生漂泊不定,饱尝了人生的艰辛。
被贬黄州时,他生活困顿,没有固定的住处,只能住在寺庙里。可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坦然接纳了这一切。他在东坡开垦荒地,种上庄稼和蔬菜,亲自耕种、灌溉,过上了“自耕自食”的生活。他还学会了做饭,发明了“东坡肉”“东坡羹”,在简单的食物中品尝生活的滋味。闲暇时,他和朋友泛舟江上,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名句;雨夜中,他拄着拐杖在田间漫步,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诗句。
被贬儋州时,那里更是偏远荒凉,气候恶劣,生活条件极差。可苏轼依然接纳了自己的处境,他教当地人读书写字,传播中原文化,和当地人打成一片。他说:“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家乡,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快乐。苏轼用接纳的心态,富养了自己的内心,他的豁达和乐观,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也曾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她从小不受父母待见,母亲重男轻女,把所有的资源都给了两个哥哥,对她却极其苛刻。为了反抗不公的命运,她十八岁就和家里断绝关系,独自在外打拼。
刚开始打拼的日子很苦,她做过兼职,住过地下室,受过无数的委屈。可她没有放弃,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公司的高管,过上了物质富足的生活。但内心深处,她始终无法原谅父母的偏心,无法接纳自己的过去。直到父亲苏大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记忆逐渐衰退,她才慢慢开始反思自己的内心。
她陪父亲看病,照顾父亲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她看到了父亲的脆弱和无奈,也渐渐理解了父母那个年代的局限。她开始接纳自己的过去,接纳父母的不完美,也接纳了平凡的自己。当她放下执念的那一刻,她的内心变得无比轻松。她不再用冷漠武装自己,开始学着关心家人,也学会了享受生活。苏明玉的故事告诉我们,接纳不是妥协,而是与生活和解的智慧,只有接纳了过去,才能更好地拥抱未来。
培根说:“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生活中,总有一些温暖的瞬间值得我们感恩,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都能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温暖。懂得感恩的人,总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也总能收获更多的幸福。
“卧冰求鲤”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晋朝时期的王祥,生母早逝,父亲再娶了朱氏。朱氏对他很不好,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让他失去了父亲的疼爱。可王祥并没有记恨朱氏,反而对她十分孝顺。
一年冬天,朱氏生病了,想吃新鲜的鲤鱼。可当时天寒地冻,河水都结了厚厚的冰,根本无法捕鱼。王祥心急如焚,他来到河边,脱掉衣服,躺在厚厚的冰面上。他想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块,为继母捕一条鲤鱼。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冰面突然裂开,两条鲜活的鲤鱼从水里跳了出来。王祥把鲤鱼带回家,做给继母吃。朱氏吃着鲤鱼,看着王祥冻得通红的身体,内心十分愧疚,从此之后,她再也不刁难王祥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王祥用感恩的心态,化解了家庭的矛盾,也收获了温暖的亲情。
电视剧《父母爱情》里的安杰,就是一个在感恩中收获幸福的人。安杰原本是资本家的小姐,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江德福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军人,两人的出身和生活习惯有着天壤之别。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安杰对江德福有很多不满,觉得他粗鲁、没品位。
可相处久了,她渐渐发现了江德福的优点。江德福虽然没文化,但他正直、善良、有担当,总是默默地保护她、照顾她。在特殊的年代里,江德福为了保护她,放弃了晋升的机会;家里的重活累活,他从来不让她插手;她生病的时候,他衣不解带地照顾她。安杰渐渐被江德福的真心打动,她开始感恩江德福的付出,也学会了包容他的缺点。
她不再追求精致的生活,而是学着为江德福做饭、洗衣,用心经营着他们的小家。闲暇时,她会和江德福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的婚姻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始终恩爱如初。安杰的故事告诉我们,懂得感恩,才能发现身边人的好,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收获满满的幸福。
独处时的沉淀,读书时的积累,接纳时的智慧,感恩时的温暖,这些都是不花钱却能富养自己的方式。它们不像昂贵的奢侈品那样耀眼,却能在潜移默化中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内心越来越充盈,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
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或许没有陶渊明的田园诗意,没有梅长苏的传奇经历,没有宋濂的刻苦勤奋,没有安迪的才华横溢,但我们同样可以在平凡的日子里富养自己。下班回家后,泡一杯热茶,坐在书桌前读一本喜欢的书,这是富养;周末的清晨,不用早起,躺在床上听听音乐,和自己的内心说说话,这是富养;遇到挫折时,不抱怨、不气馁,坦然接纳现实,然后重新出发,这是富养;家人递来一碗热粥,朋友发来一句关心的消息,我们真诚地道一声“谢谢”,这也是富养。
富养自己,从来不是一种奢侈的行为,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它不需要太多的金钱,只需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有一份沉淀自己的耐心,有一份接纳一切的宽容,有一份懂得感恩的真诚。从今天起,试着用这些方式富养自己,相信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强大,生活也越来越美好。因为真正的富足,从来都在我们的心里。
来源:禅意心意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