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篮球三喜齐至,张子宇签约新动向,女篮夺冠,男篮三连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2:15 1

摘要:11月13-14日,山东篮球双线告捷:U18女篮夺冠、U22男篮三连胜,张子宇与山东高速达成顶薪签约共识并进入注册权审批收尾,俱乐部将围绕她打造高低位体系,巩晓彬直言“未来十年核心资产”

11月13-14日,山东篮球双线告捷:U18女篮夺冠、U22男篮三连胜,张子宇与山东高速达成顶薪签约共识并进入注册权审批收尾,俱乐部将围绕她打造高低位体系,巩晓彬直言“未来十年核心资产”

这天为什么成了山东篮球的“狂欢日”?

说白了,赛场上两支队伍都给了答案,场外还传来一个更重磅的名字

晚上决赛哨声一停,济南的夜风都像被点亮,一旁解说突然提到签约进度,旁边的球迷下意识攥紧围巾,像是等一个预料之中的好消息

比赛赢了,消息也动了,大家心里那口气终于能往前推一推

先说女篮

U18女篮是从11月5日开赛就一路压着对手走,决赛当晚,山东队96:73拿下江苏,身边坐着的一个小姑娘轻声说了句“稳的”,我看球的时候也有同样感觉

张子宇砍下31分,决赛15投13中,命中率86.7%,山东队全场摘下45个篮板,优势清清楚楚地写在比分牌上

这不是偶然,她在本届赛事6场比赛里72投68中、拿到154分,场均25.7分,效率值排全运会女篮第一

换句话说,内线就是她的地盘

场边有一段小细节,暂停时队友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再顶一口气”,她点头,呼吸稳定,眼神里那个“要拿下”的劲儿很实在

WCBA技术委员会报告甚至写到,她身高2.26米带来的篮下终结效率高达94.4%,远超平均水平

这组数字背后,是她和队友每一次低位卡位和弱侧补位之间的默契,这支队伍从备战开始就奔着“首枚金牌”去的,结果他们真的把目标变成了现实

谁愿意把这样的内线支点拱手让人呢?

再看男篮

U22男篮这边同日击败福建,125:69,分差拉到让人起身鼓掌的程度

段昂君交出25分10篮板12助攻的三双,这是赛事首个25+10+12的表现;

陈家政也拿了29分

三场打完,净胜分合计82分,巩晓彬指导的调度看得出是先磨合、再拔高

赛后走廊里有人念叨“这阵再抠一抠细节就能跟广东掰手腕”,我赞成,但也知道教练的尺度拿捏更重要

巩晓彬提过一个底线:“重返季后赛是目标,但年轻球员的培养更关键”

这话要放在长赛季里细嚼慢咽才见意义

邱彪也透露新赛季将采用10人轮换,陶汉林减重后防守覆盖变大,换防能力就有了向上拐点

如果把这三连胜当作开场白,后面怎么写句子,靠的就是队内节奏和心态

焦点当然还是张子宇

起因大家也清楚,山东这些年把青训当正事来做,U系列夺冠数占比达18%,青训投入连续三年全国前三,《2025中国篮球青训发展白皮书》里有白纸黑字

她的注册权归济南市体育局,俱乐部要签,流程就必须同时过主管部门和俱乐部这两道门

10月31日,山东高速女篮给出税前120万元顶薪和美国训练资源支持,力度不小;

到了11月13日,总决赛热度正高,直播间里媒体人也在提签约,气氛有点像“就等官宣”

截至11月14日,注册权审批进入收尾阶段

俱乐部已经把她放进成年队战术版面,拟以高低位配合为主轴,巩晓彬确认会继续亲自参与培养,称她是“山东篮球未来十年的核心资产”

我相信这句“未来十年”,但更看重后面那句“避免拔苗助长”,因为真正的核心资产,得在耐心和节奏里长出来

说白了,钱景看得见,前景要用时间兑现

争议也在升温,有球迷把她叫作“女版姚明”,听着很振奋,但也要承认成年组的要求不只是身高

篮球评论员杨毅提醒过

“身高优势要转换为成年组竞争力,关键在技术细化与体能分配”

我补一句,细化不是一天的工,会从脚步、出手点、对抗选择到犯规控制逐条掰开

比赛里我注意她在高位接应的两次传球,时机很准,但落到成年球场,要把这种“准”稳定到更快的节奏、更复杂的夹击里

更扎心的是,成年组的错误成本更高,容错要靠系统化训练去降低

把镜头稍微拉远,山东男篮这段时间在后场也补了一块

11月6日,高诗岩转会手续尘埃落定,上赛季场均7.1次助攻,他回到山东后攻防组织得一肩挑,和陶汉林之间的内线联动是直观加分项

外援方面

克里斯降薪回归,7尺身高能分担陶汉林的护筐压力,但情绪管理是个隐患,邱彪需要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说句实在话,强度大的常规赛更像一条长跑,外援和本土的节奏不能各走各的

热身赛里,王征、谢文政的冒头也给了新构想,两人合计才38岁,“主力+新人”的双阵容是对冲疲劳的办法

如果说女篮的答案是“确定性”,男篮的关键词更像是“变量”,但这两个词组合起来才是球队的生命力

回到“青训这件事”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抄来的路径,山东之所以能在同一天拿到两条好消息,原因不复杂:投入、耐心、体系三件事同时做

青训投入是地基,耐心是钢筋,体系是上层结构,缺一块,这栋楼都不稳

现场看到俱乐部管理层在半决赛就去关注U18的比赛,这种“提前对接”的动作很关键,避免了青年和职业之间的断层

换句话说,赢球是果,体系是因

放上两个对比案例,思路会更清楚

韩旭在WNBA和WCBA之间跑出了双轨的成功路子,国内俱乐部给顶薪和留洋权限,成就了“俱乐部保障+个人发展”的模式;

文班亚马的“阶梯式培养”,用限制上场时间换长线健康,第二季再加码

这两个案例合在一起告诉我们:顶级天才的正确打开方式,往往是节奏管理和资源配置一起到位

我更期待看到的是,张子宇在本土把低位稳定住,在海外把对抗和节奏见世面,然后再把这两种经验带回到联赛和国家队服务里

如果能在两年内把高位传球、面框中距离和防守横移都拉到成年组平均线之上,身高红利就会变成实打实的赢球资本

说到这,还是要把最后一个问号留下

她能否复制韩旭的成功路径,走出“留洋+本土”的双轨?

男篮这条线能否把三连胜延伸到更长的赛段,扛住强队的冲击?

巩晓彬的“季后赛底线”和“避免拔苗助长”能不能在同一张赛程表上兑现?

我愿意乐观,但也不回避过程里的拐点和波动

换句话说,我们等的不只是官宣那一刻,更是在更长的赛季里看到这套山东篮球的“格局与细节”

最后我想说

这几天的好消息是真实的,但更重要的是把好消息变成习惯,变成一支队伍稳定、踏实的日常

来源:足智多谋叶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