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雷军被一群身份不明的人黑成机会主义者,甚至被教育如何做企业!”11月14日,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潘九堂在社交平台公开发声,直指网络舆论对雷军的断章取义。他表示,雷军的勤奋在业界是极致典范,但如今连直播时都因怕被抠字眼而谨言慎行,曾经的“活人感”正在被舆论压力
“雷军被一群身份不明的人黑成机会主义者,甚至被教育如何做企业!”11月14日,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潘九堂在社交平台公开发声,直指网络舆论对雷军的断章取义。他表示,雷军的勤奋在业界是极致典范,但如今连直播时都因怕被抠字眼而谨言慎行,曾经的“活人感”正在被舆论压力吞噬。
潘九堂透露,雷军曾多次强调:“勤奋只是成功的基础,更需要天时地利与顺势而为。”这种务实观点,却被曲解为“机会主义”。
工作狂模式:雷军以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著称,甚至深夜仍在回复用户反馈。
细节控:小米SU7发布前,他亲自审核20万字产品文档,连车门缝隙精度都反复调试。
长期主义:从金山到小米,雷军跨越30年创业周期,其坚持非短期投机者能比拟。
雷军对“机遇”的重视,实为对产业规律的尊重。例如:
风口论: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实则是强调趋势判断的重要性,而非投机。
小米汽车布局:10年前已开始研发储能技术,近期才因电动化浪潮被关注,实为长期积累的爆发。
网友调侃:“如果雷军是机会主义者,那为何敢啃硬骨头做芯片、造汽车?”
雷军的亲和力,是小米品牌的核心资产:
“Are You OK”的逆袭:2015年印度发布会的口音梗,被小米买下版权改编成铃声,反而强化了雷军的真实人设。
用户共创:小米SU7发布时,雷军公开回应网友需求,如“马上催工厂发货”“增加物理按键”,甚至邀请用户参观工厂打消“饥饿营销”质疑。
危机公关:面对事故争议,雷军抛出20万字试驾笔记,将负面转化为技术背书。
断章取义成风:雷军提及“成功需要运气”,被简化为“靠运气成功”。
标签化攻击:理性分析被扣上“机会主义”“炒作”帽子,导致企业家表达愈发谨慎。
行业暗战:汽车圈水军泛滥,李书福曾暗指“颜值压倒安全”理念,董明珠质疑“营销大于技术”,争议背后是行业恶性竞争。
从程序员到百亿企业家,雷军的成功绝非偶然。当舆论热衷于贴标签时,或许我们更该关注其背后的实干精神——真正的机会主义,恰恰是敢于在无人区长期耕耘。
来源:围炉笔谈123
